奈雷特瓦河戰役

第一階段是包圍比哈奇的游擊隊陣地,然後在第二階段插入波士尼亞游擊隊控制的領土並消滅大部分游擊隊。 德國人用這個時間趕了上來,包圍了奈雷特瓦河河谷的全部游擊隊(大約兩萬人)。 接著,達爾馬提亞的三個營和塞爾維亞的三個營強行渡過奈雷特瓦河,擴大了橋頭堡,他們從普倫伊山上的切特尼克隊伍中殺出一條血路,擊潰了全部切特尼克部隊。

南斯拉夫解放鬥爭的蓬勃發展使希特勒坐立不安,特別是盟軍在北非的登入使希特勒認為盟軍也將在巴爾幹登入因此消滅游擊隊成為當務之急。他在10月會見了帕韋利奇(1889―1959,烏斯塔沙頭目,克羅埃西亞人)和駐巴爾幹德國第十二集團軍司令亞歷山大・萊爾將軍,商討對付游擊隊的策略。12月,把東南線指揮部改名為E集團軍群司令部,司令萊爾由他本人直接指揮。
萊爾在12月29日下達了開始發動攻勢的命令,攻勢被分為三個階段:“白色1”、“白色2”和“黑色”。第一階段是包圍比哈奇的游擊隊陣地,然後在第二階段插入波士尼亞游擊隊控制的領土並消滅大部分游擊隊。還有一個一直未能達到的第三階段:德軍計畫將切特尼克繳械,讓他們擔任輔助勤務。
1943年1月20日,被游擊隊記載為第四次攻勢的戰役正式開始,德國馮・李爾中將指揮第7“歐根親王”黨衛軍師、第369“杜菲爾”外籍師、第714步兵師由北面進攻;第717步兵師和烏斯塔沙約1萬人從東面進攻;義大利第五軍以“倫巴第”師、“薩沙里”師和約6000名切特尼克從西面進攻;斯塔尼希奇上校指揮12000名切特尼克在黑山布防;義大利“穆爾傑”師在黑塞哥維那南部和東南部占據陣地以切斷游擊隊的退路。
1月29日,比哈奇失守,但直到攻勢開始18天以後,從卡爾洛瓦茨進攻的第7黨衛軍師才和從薩納河橋進攻的717師會合,而原計畫是兩天。游擊隊主力早已經跳出了包圍圈,向黑塞哥維那和黑山突圍。德軍只是在格爾梅奇山包圍了約15000名無法隨部隊突圍的老弱婦孺,他們在搜山時殺害了3370人,而更多的人由於飢餓和嚴寒死亡,估計有2/3的難民喪生。
2月9日,拉多米爾・武卡諾維奇指揮無產者第三師擊破義大利人,奪取了普羅佐爾市,並沿著拉馬河河谷前進,解放了奧斯忒羅扎茨;科查・波波維奇指揮無產者第一師進到伊萬-塞德洛;佩科・達普切維奇指揮無產者第二師和達爾馬提亞游擊隊解放了伊莫茨基、波蘇謝和奈雷特瓦河谷的亞布蘭尼察和德雷日尼察。這樣,三個師形成寬達八十公里的戰線,徹底打垮了義大利“穆爾傑”師,俘虜2000人,繳獲15輛坦克和許多大炮。但是游擊隊帶著超過十萬人的難民,病號和傷員一開始就超過二千人,而且不斷增加,最終增加到四千五百人,使得主力用了三周時間才經過波士尼亞中央高地撤向奈雷特瓦河。德國人用這個時間趕了上來,包圍了奈雷特瓦河河谷的全部游擊隊(大約兩萬人)。
3月6日夜,達爾馬提亞第二旅的突擊隊員們,徒手攀登被炸毀的亞布蘭尼察大橋,嘴裡咬著鬆開蓋的手榴彈。他們消滅了切特尼克的地堡。接著,達爾馬提亞的三個營和塞爾維亞的三個營強行渡過奈雷特瓦河,擴大了橋頭堡,他們從普倫伊山上的切特尼克隊伍中殺出一條血路,擊潰了全部切特尼克部隊。而河谷以北的德國人被無產者第二師牽制住了。於是,游擊隊突圍成功。萊爾將軍沮喪地向統帥部匯報:“游擊隊成功地渡過了奈雷特瓦河,全部人馬統統撤到黑山的北部去了……沒有繳獲他們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俘獲他們一個人、一個傷員,甚至連一個陣亡的游擊隊員也沒有找到。”
而希特勒對此倒是有先見之明,他對戈林說道:“又有人報告說包圍了狄托的六個師,但是我已經知道,結局會如何:用不了幾天,就會只包圍他們三個師,接著是一個師,最後,當我們完成了包圍,那時我們將在包圍圈裡找到幾個凍僵了腳的義大利人和幾頭病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