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天山龍

奇台天山龍

奇台天山龍一具是一個完整的二齒獸頭骨,另一具屬於爬行綱的不同屬種水龍獸類。”因而“奇台天山龍”不是恐龍化石,實際上是天山二齒獸和水龍獸化石。

基本信息

奇台天山龍
1930年10月,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中方代表團長、地質學袁復禮結束了吉木薩爾大龍口的考察,率方姓馱夫3人

奇台天山龍奇台天山龍
沿準噶爾盆地向東行至奇台北塔山一線進行考察。先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為奇台到北塔山南麓小烏里雅蘇台測繪了一幅路線地質圖,對地層、岩石構造、礦產和地貌等方面都做了綜合考查。
12月6日,袁復禮一行到達奇台縣北77公里博爾騰戈壁(哈薩克語稱為凱利施,今六棵樹一帶)晚侏羅世泥質砂岩的一個風蝕殘丘上,發現了兩個大型古脊椎動物骨骼,保存相當完好。袁復禮先在地面畫出了大方格,又分出25個/JxiE方塊,以便有順序編號,不致混亂。然後組織隨行的3個馱夫一同仔細挖掘。時值寒冬季節,氣溫都在零下幾度,還經常有五六級大風,夾著沙土襲來。

為了保持骨骼不被掘壞,他們把積雪煮成開水,澆化凍地,然後再颳去骨骼上的泥沙。整整挖了32天,至1931年1月7日,終於勝利完成。

挖掘這兩具骨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勞動,而袁復禮卻因此凍傷了腳。於1931年2月15日回烏魯木齊進行手術,養傷3個月始愈。

此脊椎動物骨架長10米多,高4米多,十分壯觀。經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先生修復,第一次鑑定為一新屬種,定名為“奇台天山恐龍”。時代屬上侏羅紀到下白堊紀,並出版了《新疆之奇台天山龍》(英文版)一書。

奇台天山龍奇台天山龍

因此,大家都把“奇台天山龍”認為是一種恐龍化石,流傳甚廣,以訛傳訛,直到當今。實際上是一種誤解。這兩具骨骼是水龍獸二齒獸。因為“此材料運至北平,袁復禮為使地層明了起見,將小部分骨化石交新生代研究室修理。他先送來兩頭骨,經修理完成後,始知其一頭為水龍獸,另一頭為二齒獸類,均為南非哈魯系之標準化石。”於是袁復禮和楊鍾健合著了《新疆二齒獸之發現》、《新疆穆氏水龍獸之發現》兩文,刊於1934年出版的《中國地質學會志》第13卷,第563~580頁。(英文版,尚未有譯文。)文稱:“1925~1931年,以斯文·赫定博士為團長的科學考察團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袁復禮在烏魯木齊以東的天山腳下發現並採集了

一批豐富的爬行動物標本。經新生代研究室楊鍾鍵先生的研究,認為一具是一個完整的二齒獸頭骨,另一具屬於爬行綱的不同屬種水龍獸類。”因而“奇台天山龍”不是恐龍化石,實際上是天山二齒獸和水龍獸化石。

注釋:
①《楊鍾健回憶錄》第147頁,地質出版社1983年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