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

新疆奇台

新疆奇台屬於新疆昌吉州,1995年縣轄 3鎮12鄉,有11個居民委員會,92個村民委員會,全縣總戶數為57695戶,人口220866人。奇台縣從南到北地理環境獨特,地形地貌複雜多變,自然風貌集沙漠、戈壁、綠洲、山谷、草原、森林和冰雪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南部天山、中部平原、北部大漠。物產豐富並有鮮明的旅遊資源。奇台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半荒漠乾旱性氣候,全縣11中土類資源,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旅遊資源特色鮮明,並有許多文物勝跡。農林畜牧業及水利等發展快速顯著。

奇台縣

屬於新疆昌吉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東部,吉木薩爾縣之東,木壘縣之西,北部和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131.47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89°13′至91°22′,北緯42°25′至45°29′,總面積18000平方公里,有人口 20.5萬,有漢、哈薩克、維吾爾、回等24個民族,境內有國家一類口岸--烏拉斯台口岸。

奇台縣位於準噶爾盆地東南部。地處東經89°13′——91°22′,

北緯43°25′——45°29′。東與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為鄰,南與吐魯番縣交界,西連吉木薩爾縣,北接富蘊縣、清河縣,東北部同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縣境東西橫距40——150公里,南北縱距250公里,面積20065平方公里。總人口228983人(2003年)。有漢、哈薩克、維吾爾、回等24個民族。在蘭新線鐵路修築之前,奇台曾是關內通往新疆的必經之道,絲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過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關內和新疆的商品中轉地,商品貿易十分發達,故有“金奇台”之說。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奇台鎮,郵編:831800 代碼:652325 區號:0994 拼音:Qitai Xian

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呈條狀馬鞍形,地貌類型可分為南部山區

(丘陵)、中部平原、北部沙漠、東北部山地丘陵四大部分。有開墾河、碧流河、吉布庫河、水磨河等河流。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炎熱,春秋季節不明顯,氣候乾燥。

建置沿革

奇台縣在新石器時代已形成原始村落,有人類活動,縣內陸續出土過紅陶、石坊輪、石磨、石鋤等新石器文物。西漢武帝前,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後國,歸西域都護府管轄,曾建有疏勒城(即今奇台縣半截溝鎮麻溝梁山坡上的古石城子遺址)。三國時,蠕蠕國。晉為鐵勒。公元702年(唐長安二年),

設蒲類縣,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宋、元屬別失八里帥府,直隸中央。明初為回鶻五城之地,屬瓦刺部; 永樂十六 ( 1418)年後,為準噶爾遊牧地區。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縣,名曰“靖寧城”(今老奇台鎮)。乾隆四十年,清政府在今奇台鎮駐兵設防,建孚遠城(即老滿城)。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設奇台縣,屬迪化州。據傳,建縣時,四十里內鑿井無水,故名奇台。光緒十五年(1889年)由“靖寧城”遷入現址,因境內有唐朝墩古城,復得名“古城子”。“遠樹千堆合,平沙萬井開,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台”,奇台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重鎮,更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樞紐和重要商埠。清末明初,古城計有大小商號690家,運來送往的駝隊多大4萬餘峰,自古就有“千峰駱駝走奇台,百輛大車進古城”的真實寫照,歷史上曾與哈密、烏魯木齊、伊犁齊名,並稱新疆四大商業都會,素有“金奇台”、“旱碼頭”之稱。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隸屬迪化專區。1958年5月,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奇台縣1995年縣轄 3鎮12鄉,有11個居民委員會,

92個村民委員會。3鎮是: 奇台鎮、老奇台鎮、半截溝鎮。12個鄉是古城鄉、西北灣鄉、 西地鄉、坎爾孜鄉、三個莊子鄉、七戶鄉、碧流河鄉、吉布庫鄉、東灣鄉和五場鄉、喬仁哈薩克民族鄉、塔塔爾民族鄉。另外縣境內駐有兵團農六師5個農牧團場。兵團一〇八團、兵團一〇九團、兵團一一〇團、兵團奇台農場、農六師北塔山牧場。縣人民政府駐奇台鎮。奇台鎮 代碼:652325100 轄10個社區、1個村委會:果果濰社區、馬王廟社區、北斗宮社區、老滿城社區、犁鏵尖社區、唐朝墩社區、三清宮社區、東關社區、城隍廟社區、水磨河社區、南湖牧業村。

老奇台鎮 代碼:652325101 轄5個村委會:牛王宮村、雙大門村、洪水壩村、二畦村、榆樹溝村。

半截溝鎮 代碼: 轄11個村委會:半截溝村、

中葛根村、營盤灘村、新戶梁村、川壩村、麻溝梁村、小水山村、老葛根村、腰站子村、大莊子村、石河子牧場村。

吉布庫鎮 代碼:652325103 轄12個村委會:華僑村、上堡子村、漲壩村、達板河村、戈壁村、三十戶村、天河村、吉布庫牧業村、達板河村、南湖村、二馬場村、西槽子村。

東灣鎮 代碼:652325104 轄5個村委會:中渠村、墒戶村、根葛爾村、白楊河村、大泉村。

西地鎮 代碼:652325105 轄7個村委會:西地村、橋子村、東地村、旱溝村、沙山子村、小渠子村、條湖村。

碧流河鄉 代碼: 轄7個村委會:皇宮村、塘坊門村、南溝村、洞子溝村、永豐渠村、西戈壁村、東戈壁村。

西北灣鄉 代碼:652325201 轄9個村委會:北灣村、

頭屯村、二屯村、三屯村、小屯村、西灣村、柳樹河子村、菜園子村、牧場村。

坎爾孜鄉 代碼:652325202 轄7個村委會:西一村、西二村、西三村、林場村、華僑村、東二村、東三村。

七戶鄉 代碼:652325206 轄5個村委會:七戶村、平頂村、東塘村、屯莊梁村、八戶村。

三個莊子鄉 代碼:652325207 轄6個村委會:三個莊子村、青年村、土園倉村、雙澇壩村、東城河村、馬蓮灘村。

古城鄉 代碼:652325204 轄11個村委會:古城二村、古城一村、果園一村、果園二村、果園三村、八家戶一村、八家戶二村、八家戶三村、八家戶四村、

八家戶五村、八家戶六村。

五馬場哈薩克族鄉 代碼:652325203 轄12個村委會:阿合什呼拉克村、青海村、牧業六村、社營村、團結村、沙梁子一村、沙梁子二村、農三村、農四村、農五村、農六村、農七村。

喬仁哈薩克族鄉 代碼:652325205 轄2個村委會:喬仁村、蒙根布哈村。

大泉塔塔爾族鄉 代碼:652325208 轄7個村委會:燒房溝村、黑溝村、大泉湖村、大溝村、馬蓮灘村、牛毛泉子村、農業七村。兵團一〇八團 代碼:652325500

兵團一〇九團 代碼:652325501

兵團一一〇團 代碼:652325502

兵團奇台農場 代碼:652325503

農六師北塔山牧場 代碼:652325504

人口民族

1995年全縣總戶數為57695戶,人口220866人

。全縣有21個民族,其中漢族171740人,占總人口的77.76%;回族10874人,占總人口的4.92%; 維吾爾族15096人,占總人口的6.83%; 哈薩克族19315人,占總人口的8.75%。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申報的“塔塔爾族撒班節”,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項目類別,序號5。

交通概況

新疆奇台縣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峰北麓準噶爾盆地東

南緣,縣域面積1.93萬平方公里,縣域總人口23萬人,與蒙古國接壤,邊界線長131.47公里,境內有對蒙古國開放的國家級口岸——烏拉斯台口岸。新疆奇台縣在歷史上,是溝通東西方的“絲綢之路”的要衝。早唐朝古城奇台就是由西京長安至奇台(新北道)通往北庭都護府的交通要道。清代中期至民國初年,奇台縣已是客商雲集,商號林立,商跡遠至俄國和呼和浩特、北京等地。這裡曾與哈密、烏魯木齊、伊犁並稱為新疆四大商埠,享有“金奇台”、“旱碼頭”的美譽。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奇台縣公路交通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九五”以來,老奇台-三個莊子鄉、縣城-半截溝、縣城—塔塔爾鄉公路、五馬場——喬仁公路、西地鎮——旱溝村公路、

南山伴行公路、環城公路等重點路段的新、改建相繼完成,省道S303線、S228線順利竣工。可以說這是奇台公路“脫胎換骨”的重要時期,標誌著奇台縣公路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截至2006年底,全縣轄區有省道2條,城市公路32條,縣鄉公路17條,鄉村公路184條,公路總里程已達到1569公里。其中二級以上油路140公里。今天,奇台縣道路交通日趨四通八達,已經基本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省道幹線為主骨架,輻射鄉鎮和農牧團場,東與木壘、哈密和蘭新公路相連;西距省會烏魯木齊207公里,距州府昌吉234公里,距吐——烏——大高等級公路87公里;北達蒙古國,通精河、富蘊及阿勒泰腹地乾支線公路交通網路。奇台縣已成為天山北坡的交通樞紐。

今天的古城奇台,經濟蓬勃發展,民族安定團結,社會和諧進步,人民安居樂業。23萬勤勞、純樸、勇敢和智慧的古城兒女正沐浴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春風,攜絲路北道之便利,秉燦爛文化之底蘊,承商業重鎮之遺風,踏覓著改革開放的乘風巨浪,譜寫“金奇台”新的歷史輝煌。

綠色奇台,金色奇台,平安奇台,和諧奇台,魅力奇台,熱忱歡迎有志之士,大展鴻圖。

自然條件

奇台縣從南到北地理環境獨特,地形地貌複雜多變,自然風貌集沙漠、戈壁、綠洲、山谷、草原、森林和冰雪等自然景觀為一體。南部山區崇山峻岭,逶迤連綿,雪峰冰川高聳入雲,林海草原蒼茫無際,翠谷溪流清幽雋秀,河山旖旎,絕景天成;中部平原田野廣袤,阡陌縱橫,一派北國田園風光;北部荒漠戈壁有許多完好的海相、陸相動植物化石群,堪稱瀚海大漠中的“史前博物館”。

南部天山

南部天山有“高山植物園”、“高山動物園”之稱,處於天

山高山峽谷帶以內的高山植物園主要分布著雪嶺雲杉及林間灌木、小喬木、雪蓮等有種子植物200餘種;有馬鹿、雪豹、野豬、棕熊、狍鹿、狐狸、狼、獾豬、岩羊、岩鼠、松鼠、水獺、猞猁、石貂、盤羊、野兔等20餘種獸類,其中有8種屬國家級保護動物;鳥類有雪雞、石雞、斑鳩、貓頭鷹、金雕、朱雀、山鶉、杜鵑、天雀等50多種。

中部平原

中部為沖積平原和沙漠戈壁區,有可耕地200萬畝,實際耕種面積159.6萬畝。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4.7℃,年平均降水量176毫米,蒸發量2141毫米,無霜期平均156天,年日照時數2280—3230小時。全縣有9條河流,自西向東自然分布,年徑流量4.85億立方米,地下水動儲量2.5億立方米。

北部大漠

奇台縣地處準葛爾盆地東南緣,由於盆地西部有缺口,有利於較濕潤的大西洋氣流侵入,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50毫米左右。冬季有穩定積雪,氣候沒有塔里木盆地那么乾燥。沙漠中有胡楊、白梭梭、白皮沙拐棗、檉柳琵琶材、沙蔥、紅柳、梭梭、鎖陽、肉巫蓉等數十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和野馬、野驢、黃羊、鵝喉羚等數十種野生動物。1981年,自治區設立卡拉麥里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準噶爾盆地是一塊古老的陸台,陸台的核心是距今6億年前、非常古老的前寒武紀結晶岩層。盆地長期保持沉降狀態,沉積了淺海相灰岩和陸相的河湖相砂岩、泥岩、礫岩等。準噶爾盆地地層中的煤、石油、矽化木、恐龍、魚貝類等古生物化石,記錄和保留了盆地波瀾壯闊的地質發展史。

地形

南依天山,北部是北塔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呈馬鞍形狀。有高山、丘陵、平原、沙漠多種地貌。最高點為南部無外名山山峰,海拔4014米。最低點為北部盆地中心丘河,海拔506米;北部是荒漠,將軍戈壁橫臥其間; 中部是天山沖積層平原。

山脈

縣境南部是天山山脈,東西走向。其間有薩爾勒達板

、照壁山、馬鞍山、宋家渠、分水嶺等山系。主峰無名山,海拔4014米。山地等高線1600米。縣境北部有北塔山,屬阿爾泰山山系,東南走向。主峰阿同敖包,海拔3290米,山地等高線在2000米以上。

[水系]縣內有12條河流,較大的有開墾河、中葛根河、碧流河、吉布河、達板河。其中開墾河積水面積 50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占全縣的三分之一,是全縣最大的河。天山衝擊扇以下的泉水溢出帶,有水磨河、小屯河、東地河、西地河、八家戶河。全縣河水年徑流量為4.65億立方米。

氣候

奇台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半荒漠乾旱性氣候。年平均氣溫 5.5℃。七月平均氣溫22.6℃,極端最高氣溫39℃,一月平均氣溫 -18.9℃,極端最低氣溫 -37.3℃。年平均相對濕度60%。風向平時盛行南風,災害性天氣多西北風,最大風力12級,年平均風速 2.9米/秒。無霜期年平均 153天 (從4月下旬到10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269。4毫米。

土壤

全縣有11種土類。黑鈣土: 分布在中山地帶,占總面積 2.2%。栗鈣土: 分布在中地山及丘陵,占總面積1.3%。灰莫土: 分布在平原,占總面積的29.6%。潮土: 分布在平原井灌區,占總面積 5.3%。灌耕土: 分布在平原井灌區,占總面積 6.6%。草甸土: 分布在鹽湖,占總面積1.8%。沼澤土: 分布在湖灘,占總面積43%。鹽土 : 分布在平原井灌區,占總面積 6%。風沙土: 分布在沙漠邊緣,占總面積 0.8%。礫石土: 分布在沙漠壁,占總面積 3.3%。

物產資源

奇台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境內野生藥用植物有貝母、黨參

、大芸、甘草、麻黃、雪蓮、枸杞等300餘種。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驢、鵝喉羚、紫貂、雪豹、馬鹿、北山羊、獵隼等國家一、二類珍稀品種48種。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廣闊,特別是煤炭資源儲量大,目前已探明儲量1400億噸,遠景儲量約在2000億噸以上。從已探明情況看,奇台縣北塔山地區煤質優良,開發條件好,具備進行大規模開發轉化的資源條件。此外,該地區還有金、銀、銅、鐵、芒硝、石墨、石灰石、膨潤土、珍珠岩、花崗岩等20餘種礦產資源,尤其是金、石灰石、鐵、石墨、膨潤土、花崗岩儲量豐富,品位較高,極具開發價值。資源 有煤、石墨、食鹽、芒硝、石灰石、金、銀、水晶、鉛、鐵等礦產資源。北山煤窯在將軍壁,這裡盛產無煙煤,清代就已開採。預測儲量62.5億噸,現年產無煙煤10萬噸以上。石墨在蘇吉泉一帶地區,儲量 550萬噸。鹽池分布在東北

石墨在蘇吉泉一帶地區,儲量 550萬噸。鹽池分布在東北沙漠邊緣,面積 5平方公里,年產1000餘噸。芒硝分布在北沙窩南緣,儲量 262萬噸。石灰石產於開墾河口上游,儲量 200億噸,最大厚度為 100米。野生中藥材有300多種。山區有雲杉、新疆落葉松、樺樹。動物有雪豹、雪雞、狼、大頭羊、鵝喉羚、野驢等。

沙漠邊緣,面積 5平方公里,年產1000餘噸。芒硝分布在北沙窩南緣,儲量 262萬噸。石灰石產於開墾河口上游,儲量 200億噸,最大厚度為 100米。野生中藥材有300多種。山區有雲杉、新疆落葉松、樺樹。動物有雪豹、雪雞、狼、大頭羊、鵝喉羚、野驢等。

旅遊資源

奇台縣旅遊資源特色鮮明。在南部有天山風光,雪峰冰川高聳入雲,林海草原蒼茫無際,翠谷溪流清幽雋秀,刀條嶺、羊窪灘風光奇美,引人入勝。天山怪坡、響坡迷離神奇,令人嚮往。中部人文景觀豐富,處於古絲綢之路必經之處,位居“旱碼頭”重鎮中心地帶,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有史以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流薈萃的地方。解放前,有寺廟36處,其中東地大廟、三清宮等文物遺址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和旅遊價值。北部大漠戈壁蒼茫雄奇,分布著8億年前至1.5億年前的海相地層生物化石和陸相地層生物化石,被專家們譽為“準東翰海博物園”、“史前博物館”,石錢灘、矽化木、恐龍溝、魔鬼城等自然奇觀更是神秘壯闊。將軍戈壁有“恐龍之鄉”之稱,已查明恐龍溝有恐龍化石120餘具。1986年中國與加拿大科學家發掘出的中加馬蒙西龍全長32.9米,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恐龍化石,現存於中國古脊椎動物展覽館。2004年1月,新疆奇台矽化木、恐龍溝被國土資源部授予“新疆奇台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6月,奇台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中的矽化木園成功申報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規模最大的矽化木園。將軍戈壁的“諾敏風城”俗稱“魔鬼城”,鬼斧神鵰,景色奇異,是目前西北地區已發現的最大的雅丹地貌城,比烏爾禾的“魔鬼城”顏色更具特色,規模更大。將軍戈壁內形成的地質遺蹟以及它獨特的風貌,具有重大的考古和旅遊價值。2006年,奇台縣承辦了第三屆國際旅遊節絲綢之路新北道推介會,協助中科院、中央電視台成功舉辦了恐龍化石挖掘暨現場直播儀式。

奇台不但物產豐富,而且風光雄奇壯美,尤其北部的將軍戈壁,簡直就是神奇風光的陳列館。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亞洲最大的矽化木群,神秘莫測的諾敏風城 魔鬼城,虛幻縹緲的海市蜃樓,化石寶庫石錢灘,如火如炬的火燒山,出土過世界第二大恐龍化石的恐龍溝。奇台的人文景觀也極有價值,漢代的疏勒城遺址,唐朝的古城墩,清代的東地大屆古風依舊。

文物勝跡

漢疏勒城遺址, 在縣城南60公里的麻溝梁。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 (75) 前後,是戊已校尉耿恭守城部隊在擊匈奴人攻城時鑿的水井。城內還發現許多漢雲紋瓦、筒,以及缽、瓮、缸等文物。

唐薄類城遺址 ,今稱唐朝墩古城。在縣城東北角。唐貞觀十四年設薄類縣治時所建,占地 17480平方米。清光緒二十五年 (1899),城內還矗立玉皇閣一座。近兩年,在城內發現大型柱基。故城還遺留有殘垣斷壁。

東地廟 在縣城東部東城河岸,距縣城20公里。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為關帝、城隍、娘娘祭祀之守。現存有畫壁、神堂,寺院裡有百年古榆一株,胸圍3.7米。

清真大寺在奇台縣城北皇渠彼岸。建成於1924年,是當地伊斯蘭教徒的禮拜寺。該寺的建築結構造型系仿照喀什清真寺的藝術特點所建,是奇台縣最早的一座清真寺。

諾敏風城 ,又名“魔鬼城”。在縣城北部將軍戈壁西北40公里的卡拉麥里山地。面積近百平方公里,比準噶爾西部最早發現的“魔鬼城”大 7倍。諾敏風城屬雅丹地貌,這裡經長期風蝕,形成許多樓閣城堡、殿塔宮闕,以及虎、獅、駝駱、蘑菇等栩栩如生的奇特景物,還有飄渺的湖泊、森林、汽車幻景。每當颳大風時,“古城堡”里叫聲淒歷,風聲呼嘯,黃沙瀰漫,令人生畏,故名“魔鬼城”。

新發現在奇台縣內的恐龍溝,中央三台對整個挖掘過程進行了現場直播,位於縣城東部190多公里處,在裡面發現了世界第二大的食草性恐龍化石(略次於在美國發現的長34米的地震龍)。

矽化木 獨特的氣候使得這裡形成了獨特的物產:矽化木。矽化木是樹木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水份,從而不會腐爛,再經過千萬年的變化,最後成為化石。在奇台縣政府前有一塊樹形矽化木重近百噸。

農業

奇台縣是新疆的農業大縣。種植業優勢突出。全縣有宜農土地近200萬畝,可耕地150萬畝,分上山丘陵旱作、河灌區,中部戈壁井、河混灌區和下部平原井灌區三個不同的耕作區域,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麥、亞麻、甜菜、豆類、打瓜、油料、蔬菜等,農作物品質好、產量高,良種覆蓋率達到86%,已建成優質小麥、大麥、甜菜、亞麻基地,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和糧食生產百強縣。奇台盛產小麥,種植歷史悠久,光緒31年屯田冊報187718畝;道光29年,共征糧8500餘石;解放前,烏魯木齊、吐魯番、鄯善一帶的吃糧多由奇台供給。奇台出產的小麥不僅皮薄、肉厚、質白、顆粒飽滿而且含蛋白高、柔韌、出粉率高,前人有過評說:“午時花開,得陽氣,面極黏濡柔軟,色白而味甘,食之養人”。2006年,奇台縣第四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稱號。

畜牧業

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按照“長草短餵、增加總量,反季育肥、增加效益”的思路,在農區重點建設規模化養殖小區,培育示範戶,大力發展反季節育肥;在牧區推廣暖季放牧、寒季圈養,全面推動畜牧業生產方式變革。2006年全縣牲畜最高飼養量達258.09萬頭(只),出欄174.42萬頭(只)。牛、羊和生豬養殖基地初具規模,牛、羊、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15.35萬頭、155.82萬隻、85萬口,畜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50.4%。牛、羊肉品質好,不僅暢銷烏魯木齊等周邊市場,還遠銷上海、河南等地。

林業

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按照“以水定林、適地適樹,全程管理、確保成活”的原則,全力構筑北部沙漠前沿防風固沙屏障、農田防護屏障、城市綠色屏障、平原丘陵生態保護屏障。全縣有林業用地面積231萬畝,活木蓄積量為60.49萬立方米,封沙育林面積80萬畝,北部沙漠外圍已形成65公里長、3—5公里寬總面積近30萬畝的防風固沙林帶,是自治區首批環境教育基地。有高標準農田防護林13.5萬畝,農區防護林總長度達7083公里。建成1300畝城西綠色屏障,全縣森林覆被率5.83%,農區森林覆被率15.4%。建成以仁用杏、文冠果、枸杞等為主栽樹種的經濟林近3萬畝,人工接種大芸2萬畝,培育各類苗木6000畝,林草間作6萬畝。2006年,奇台縣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縣級示範區,成功承辦了國家林業局全國防沙治沙縣級示範區現場經驗交流會。

工業

奇台縣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立足於優勢資源轉換,初步形成農產品加工和礦產資源開發兩大工業體系。現擁有天山麵粉、屯河食品、新啤制麥、金鷹亞麻、新亞皮革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11家,擁有北山礦業、金嶺煤化工、鑫源煤化工、蒙新煤化工、龍橋實業、方正鴻升石材等礦產品加工企業20多家。有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新疆白酒業和酒文化的發源地——新疆第一窖古城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三大工業園區”,城南工業園區和喇嘛湖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園區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兩大園區現已入駐企業14家;將軍廟煤電煤化工工業園區列入昌吉州重點工業園區之一,香港明基、福建三愛已入駐投入生產,擬入駐的魯能、華電、神華等企業已完成投資調研工作。

水利概況

奇台縣共有9條(即開墾河、新戶河、中葛根河、寬溝河、碧流河、吉布庫河、達板河、根葛爾河、白楊河)山水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4.65億立方米,其中白楊河水量的13%(576萬立方米)分給吉木薩爾縣,開墾河水量的39.27%(6281萬立方米)分給奇台農場。縣屬地表水資源量為3.96億立方米,占總徑流量的85.2%。現狀綜合引水率為70%,總引水量3.26億立方米。

台縣有小型攔河水庫三座(寬溝水庫、新戶河水庫、根葛爾水庫),中型注入式山區水庫一座(東塘水庫)。

寬溝水庫

寬溝水庫位於奇台縣碧流河鄉境內,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24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小型山區水庫,原設計庫容為300萬立方米,實際蓄水庫容為185萬立方米。工程於2006年10月15日完成除險加固。水庫總庫容恢復為284萬立方米。工程建成後改善灌溉面積0.78萬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