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臨界迎角

失速臨界迎角

如果機翼的迎角大到了一定程度,機翼相當於在氣流中豎起的平板,由於角度太大,繞過上翼面的氣流流線無法連貫,會發生分離,同時受外層氣流的帶動,向後下方流動,最後就會捲成一個封閉的渦流,叫做分離渦。像這樣鏇轉的渦中的壓力是不變的,它的壓力等於渦上方的氣流的壓力。所以此時上下翼面的壓力差值會小很多,這樣機翼的升力就比原來減小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失速,對應的機翼迎角叫做“失速迎角”或“臨界迎角”。

失速臨界迎角失速臨界迎角

迎角

迎角(angle of attack) :機翼的前進方向(相當與氣流的方向)和翼弦(與機身軸線不同)的夾角叫迎角,也稱為攻角,它是確定機翼在氣流中姿態的基準。

迎角的作用

有了這個夾角,氣流掠過機翼就會在上下翼面造成壓力差(但是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要保證上翼面的的氣流不分離),機翼產生升力,托舉飛機起飛。

失速臨界迎角的原理及危害

如果機翼的迎角大到了一定程度,機翼相當於在氣流中豎起的平板,由於角度太大,繞過上翼面的氣流流線無法連貫,會發生分離,同時受外層氣流的帶動,向後下方流動,最後就會捲成一個封閉的渦流,叫做分離渦。像這樣鏇轉的渦中的壓力是不變的,它的壓力等於渦上方的氣流的壓力。所以此時上下翼面的壓力差值會小很多,這樣機翼的升力就比原來減小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失速,對應的機翼迎角叫做“失速迎角”或“臨界迎角”。
2004年11月21日,中國東方航空雲南公司CRJ—200機型B—3072號飛機,執行包頭飛往上海的MU5210航班任務,在包頭機場附近墜毀,造成55人(其中47名乘客、6名機組人員和2名地面人員)遇難,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監察部2006年12月21日通報了中國東方航空雲南公司“11·21”包頭空難事故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是一起責任事故,12名責任人受黨紀、政紀處分。安監總局、監察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事故原因:飛機起飛過程中,由於機翼污染使機翼失速臨界迎角減小。當飛機剛剛離地後,在沒有出現警告的情況下飛機失速,飛行員未能從失速狀態中改出,直至飛機墜毀。事故調查組認為,飛機在包頭機場過夜時存在結霜的天氣條件,機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飛機起飛前沒有進行除霜(冰)。東航公司對這起事故的發生負有一定的領導和管理責任,東航雲南公司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薄弱環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