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法對夫妻(未婚夫妻)雙方就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實行何種財產制度及所得財產的分配方法、原則所達成的協定的真實性、合法性給予證明的活動。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可以是未婚夫妻在婚前申辦,也可由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申辦。 申辦該協定公證須由當事人雙方共同到公證處提出申請。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由當事人住所地或協定簽訂地公證處管轄,辦理夫妻財產約定協定應提交: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已婚者還須提交結婚證書;協定書草稿,當事人書寫有困難的,公證人員可代寫;有關的財產證明;公證員認為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內容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應包括以下內容:

當事人的姓名、性別、職業、住址等基本情況;現有夫妻財產(含債務)的名稱、數量、規格、種類、價值、狀況等;現有夫妻財產的歸屬及今後夫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財產(債務)的歸屬;夫妻關係存續期間財產的使用、維修、處分的原則;其他約定,如共同債務如何清償,財產孳系息歸屬。

程式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法對夫妻雙方或未婚男女雙方就各自婚前財產(或婚後財產)和債務的範圍和權利歸屬問題所達成的協定的真實性、合法性給予證明的活動。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分兩種形式:

一是未婚男女雙方在結婚登記前達成協定,辦理公證;

二是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達成協定,辦理公證。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由當事人一方的住所地或協定簽訂地公證處受理。應當提交的材料:

⑴ 雙方當事人的身份證明(戶口簿、身份證、護照等)。

⑵ 財產的產權證明。

⑶ 結婚或未婚證明。

⑷ 協定書草稿。

當事人在夫妻財產約定協定書中,應對各方婚前財產(或婚後財產)在婚後的使用、維修、

保養、處分以及財產孳息歸屬作出約定,對各方婚前(或婚後)債務清償作出約定。

步驟

第一步,當事人要準備如下幾種材料:

1、個人的身份證明,如身份證、戶口簿,已婚的還要帶上。

2、與約定內容有關的財產所有權證明,如房產權;未拿到產權證的帶購房契約和付款發票。

3、雙方已經草擬好的協定書。協定書的內容一般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性別、職業、住址等個人基本情況:財產的名稱、數量、價值、狀況、歸屬;上述婚前財產的使用、維修、處分的原則等。

第二步,準備好上述材料後,雙方必須共同親自到公證處提出公證申請,填寫公證的申請表格。

第三步,公證申請被接待公證員受理後,公證員就財產協定的內容,審查財產的權利證明;查問當事人的訂約是否受到欺騙或誤導。當事人應如實回答公證員的提問,公證員會履行必要的法律告知義務,告訴當事人簽訂財產協定後承擔的法律義務和法律後果,當事人配合公證員做完公正接待筆錄,並在筆錄上籤字確認。

第四步,雙方當事人在公證員面前在婚前財產協定書上籤名。

通過上述四步,婚前財產公證的辦理程式履行完畢,兩周后當事人可以憑收費單據來領取公證書,如果雙方都抽不出時間來領公證書,也可以在預交郵費後享受“郵遞送達”服務。

作用

有利於防止和減少糾紛的發生

在這個法治社會裡,一切都講究證據。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婚前財產公證起到一個證據作用,它可以減少發生糾紛的可能。當然,是否選擇婚前財產公證,完全是雙方當事人的選擇。隨著社會的發展,由於婚姻財產引起的糾紛問題呈上升趨勢。正是因為大多數的情侶在結婚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想到有一天會為財產問題發生糾紛,只看到了眼前的幸福,而沒有想到將來的麻煩,因此,大部分人根本不會去為自己的財產在婚前做一個公證。等到發生糾紛的時候,才發現為時已晚。總之,婚前財產公證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在婚前進行財產公證有助於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

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審判效率

離婚率逐年上升,而且大多涉及到財產糾紛。在離婚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當事人已就離婚達成了一致協定,只是因為無法就財產的分割問題達成一致而起訴到法院的。在庭審中,特別是調解階段,經常看到原被告及其親屬為了爭取各自的財產份額而吵得面紅耳赤,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因為在法庭上都是講證據的,因此,在很多時候,有的當事人因為缺乏足夠的證據而在財產問題上吃了虧,但是也是毫無辦法,因為判決只能依法進行。進行婚前個人財產公證,在雙方當事人都自願同意離婚的情況下,就不會再為劃分財產問題而發生糾紛,也就不需要起訴到法院,由此可見,婚前財產公證,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可能發生的財產糾紛,這樣不僅方便了雙方當事人,而且有利於社會穩定,還能夠減輕人民法院的審判壓力。

有利於保障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

如果一對情侶貧富懸殊且認識的時間也不長,那么,在結婚時,為了防止經濟條件差的一方是為錢而來跟富裕的一方結婚,在婚前辦理財產公證將是非常理性的做法。一旦將來發生爭執,感情破裂,就不會為財產問題爭吵,也不會使富裕的一方因離婚而失去過多的婚前財產。夫妻互敬互愛,同甘共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有利於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然而在現代社會,這是理想主義,它看完美,而實則隱藏著矛盾和糾紛。這樣的一紙公證,對夫妻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婚姻發生裂變時,即可按照公證內容,明確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保障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

有利於夫妻雙方良好感情的維繫

由於在婚前辦理了財產公證,因此,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婚姻中的一方也會在心裡產生壓力,即使是有錢了也不至於大手大腳,因為他(她)知道,如果這樣做,很可能導致離婚,而在失去這段感情的同時,在經濟上也不可能得到對方更多的好處。所以,在這樣一個壓力下,婚前財產公證對夫妻雙方起到了一個約束的作用,有利於夫妻雙方齊心共創美好家庭。

存在問題

夫妻財產約定協定的主體可以是夫妻,可以是即將確立夫妻關係的男女。簽訂的時間可以是在結婚之前,也可以是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形式應當是書面形式,約定的內容是對結婚後夫妻兩人名下的財產(包括現有的和將來有的)的歸屬問題。

1、夫妻財產約定協定書的效力問題

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根據此條規定,財產約定對債權人的效力是以婚內財產歸各自所有並告知債權人的情況下才發生效力。如不符合這兩個條件,債權人仍舊可以視夫妻中一方所負債務為共同債務。在具體辦理公證中,應當告知這個規定,如當事人只對重要的財產作出約定歸各自所有,並不對所有財產作出約定,則不對債權人發生效力。夫妻雙方仍舊對夫妻一方債務為承擔連帶責任。這對於夫妻一方有承擔高額債務風險的夫妻尤為必要。但是,以夫妻財產約定來躲避已經發生的債務來是不可能的。

2、夫妻財產約定協定書公證的法律後果

夫妻財產約定書生效後對雙方產生約束力,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產權歸屬問題發生變化。這是協定當事人都容易明白的。產權發生變化之後,基於財產的收益、處分等問題也發生變化。如銀行存款的利息、房產的增值部分、股權的股息等等財產這些既不屬於工資、也不屬於經營所得,這些也當然的歸產權人所有。這些間接後果容易被忽視,在辦理公證中我們應當提示。個人財產由個人處理,共同財產夫妻有平等的處理權,共有財產的處理是共有人的共同同意。如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義處理財產對另一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基於我國的登記制度,夫妻財產往往只登記一人名字,很多夫妻共有財產屬於“隱名共有”。因此存在財產登記人在處理財產,而不是實際所有人在處理財產。如對於男方婚前房產,雙方約定歸女方個人所有,但是產權人名字不變更,這就造成實際所有人無法處理房產,因此在辦理公證時應當提醒變更登記,達到產權登記人於實際所有人的一致。同時應當告知,按照相關規定,登記人可以處理財產,如不變更登記可能給實際所有人造成損失,也要造成實際所有人無法處理財產。

3、夫妻財產約定協定與其它夫妻財產關係的規定

夫妻財產關係的約定僅限於財產的歸屬問題,不能對夫妻之間的相互扶助義務,及相互之間的遺產繼承問題作出約定。無論夫妻約定財產共有還是個人所有,都不能規避兩人之間的相互扶助義務。也不能通過約定來排斥或指定相互遺產繼承問題。

4、夫妻財產約定協定公證適用範圍及用途

筆者認為,對於一般的夫妻《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比較合理,有沒有財產約定無所謂。如果夫妻的財產僅僅用於共同生活或者維持夫妻的相互扶助義務,那么財產約定也沒有必要。特別的情況比較適用:財產比較多,再婚夫妻,受贈財產,夫妻一方可能承擔較大債務等情況。這些情況辦理協定公證之後,對於夫妻內部而言容易理清夫妻財產關係,處理財產比較方便。對於第三人而言,首先辦理公證之後容易被第三人確信,處理財產容易被第三人接受。最主要的是當時人過世之後避免在遺產上的糾紛。在遺產問題上,下一輩繼承上一代問題上很少因為夫妻財產問題分割不清。但在上一輩繼承晚輩財產問題上很容易導致夫妻財產分割上理不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