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新定義

太陽系新定義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逐出”行星行列,而被編入“矮行星”。由此,除太陽外,一個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在內的太陽系新“家譜”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新華網布拉格8月24日電(記者金晶 孫希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通過決議,將地位備受爭議的冥王太陽系新定義星“開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太陽系行星數目也因此降為8顆。

從此,冥王星這個遊走在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將只能與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稱為“矮行星”。

當天的大會在4位歌唱家美妙的歌聲中開始,以激烈的爭論貫穿,以“里程碑”式決議結束。

大會始終充滿緊張氣氛。直到表決前,一些天文學家還抓住最後機會表達質疑。他們站在觀眾席走道里豎立著的麥克風前,要求主席台上正襟危坐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羅恩·埃克斯再度修改決議草案。一位天文學家甚至要求修改其中的一個標點。

投票時,兩派的對立顯而易見。天文學家們揮舞著手中的選票,極具煽動性地鼓勵更多人加入他們當中,其中包括埃克斯,一位冥王星的強烈支持者。

根據當天通過的新定義,“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而冥王星因為其軌道與海王星相交,因此不符合這一定義。大會通過的決議說:“(太陽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決議稱,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所謂“矮行星”是指同樣具有足夠質量、呈圓球狀,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決議還確認了一類外海王星天體,並將冥王星作為該類天體的“典型”代表。

“冥王星不該屬於行星,每個天文學家都該知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天文學家伊恩·豪沃斯在決議通過後對新華社記者說。和大多數在場的天文學家一樣,他對冥王星投了反對票。

但對於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埃克斯來說,投票結果是“一個遺憾”。他認為,應當將“矮行星”也歸入行星之列。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冥王星的確是這次行星定義過程的焦點,許多科學家認為它不該成為行星。”

儘管科學家們關於這一問題仍未達成共識,但無論如何,行星新定義的產生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埃克斯表示,對於行星的研究和討論,將來還會繼續,但這一定義的產生是天文學研究的里程碑。(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