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曆

太陰曆

太陰曆又叫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曆法。世界上現存陰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蘭教的陰曆,它的每一個歷月都近似等於朔望月,每個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義。

太陰曆又叫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曆法。世界上現存陰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蘭教的陰曆,它的每一個歷月都近似等於朔望月,每個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義。歷年為12個月,平年354天,閏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閏年,另19年是平年。純粹的陰曆,可以較為精確地反映月相的變化,但無法根據其月份和日期判斷季節,因為它的歷年與回歸年實際沒有關係。

從世界範圍看,早期人們都是採用陰曆的,這是因為朔望月的周期,比回歸年的周期易於確定。後來,知道了回歸年,出於農業生產的需要,多改用陽曆陰陽曆。現在,只有伊斯蘭教國家在宗教事務上還使用純陰曆。

簡單介紹

太陰曆太陰曆
陰曆—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積累的一種曆法。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周,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周年所需之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周,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古今中外

太陰曆伊斯蘭曆: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採用的曆法,又稱回曆。它純粹以朔望月為曆法的基本單位,奇數的月為30日,偶數的月為29日,平均每個歷月為29.5日。積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12個朔望月實際上約有354.3671日,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蛾眉月出現的那天開始,回曆採用置閏的辦法,每30年為一周,共加11個閏日。在30年循環周期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為閏年。閏年在12月底增加一日,共355日。回曆年比公曆年約少11日,因之歲首逐年提早,約33年循環一周。回曆的起始曆元定在穆罕默德麥加遷到麥地那的一天,即儒略曆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五)。

馬福海(1715~1812)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非耶學派胡門門宦創始人。經名艾布·栽德。東鄉族。甘肅省臨夏東鄉紅泥灘人。出身農民。7歲即開始在本村清真寺學習阿拉伯文和宗教常識。及長,往陝西長安縣拜崇文巷清真寺阿訇王尕錐為師,繼續攻讀伊斯蘭教經典。1749年回到原籍,聲稱他於是年齋月27日晚在長安崇文巷清真寺遇見了“赫迪爾”(伊斯蘭教傳說中的一位常生的聖人),使他通曉了宗教理學,懂得了“人主合一”和“渾化”的奧秘。此後他不再訪師遊學,在家專事宣教傳道。一生好學,阿拉伯文、波斯文水平較高,經典知識豐富,尤對天文地理以及伊斯蘭曆法有較深研究,贏得當地民眾的信任,家鄉各村鄉紳和大部分民眾擁護他宣教傳道。東鄉、廣河、康樂、和政等地信眾較多。他出資在廣河修建了道堂建築群,其中八卦亭天花板上的太陽、月亮、星星以及日蝕、月蝕等運轉變化情況圖,均系他親自設計繪製,但幾經毀壞,原文已不存在。曾在長安格迪目派清真寺學習,受該派影響較深。他雖然傳授蘇菲派學理,但在教義、儀禮上沒有脫出格迪目派的基本軌道。他的思想特點:一是重視對阿拉伯文第一個字母“艾立夫”的解釋,認為“一字分三,三字歸一”,亦即“真主、聖人、穆民歸為一體”,強調這是穆斯林的首要信念;二是在宣傳“盡性復命”的道理時,往往以典故、比喻指點信眾,不僅富有哲理,且有啟發性,從而增加了信眾對他的神秘感。著有《艾布·栽德的道路就是古教》。生有5子,兩人早逝。其餘3人都是著名阿訇,其子阿里繼任了他的教統。

傳統介紹

太陰曆太陰曆
中國舊曆(農曆)的俗稱。但農曆並非真正的陰曆,實為一種陰陽曆。因朔望月較之回歸年易於觀測,遠古的曆法幾乎都是陰曆;但陰曆無法正確表現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季節變化,故現存的曆法中幾乎已無陰曆,“碩果僅存”的只有伊斯蘭曆一種(且伊斯蘭曆中另設一種陽曆指導世俗生活,陰曆主要指導宗教節日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