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皞

太皞

太皞,一作太皓,又作太昊,伏羲。風姓,在漢族傳說中是古代華夏部落的首領,居於陳地(即現在河南淮陽縣),是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的共同祖先。相傳他人頭蛇身,或人頭龍身,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圖騰的氏族首領,居住在陳地,應該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像中的祖先。母親為華胥。

起源

太皞太皞

漢族民間傳說華胥在雷澤(古地名)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便踩了上去,因此而受孕,於成紀(古地名)生太皞。太皞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作出了八卦。又發明文字,定婚嫁禮法,傳授百姓畜牧之法,製作十五弦之瑟。後按取法五行,聖王死後以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顓頊配水,按位在東方,象日之明,故稱太皞。皞,明也。變混沌之質,文宓其教,故曰宓犧(宓,音伏),亦謂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

春秋時期,有任、宿、須、句、顓臾等姓,都來源於風姓。

出處

另據《 呂氏春秋通詮》考證,太皞即是 伏羲氏, 秦漢陰陽家用五帝配四時五方,認為 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後,祀於東方,所以為木德之帝,為司春之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