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平原的環境刻畫與城鄉變遷

2.奢化的城鄉 2.鄉村的界定 2.市鎮的定性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叢書名: 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
平裝: 45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8076662
條形碼: 9787208076662
尺寸: 23.6 x 16.8 x 2.2 cm
重量: 662 g

作者簡介

馮賢亮,男,1971年生,浙江嘉善人。1991至1996年就讀於南昌陸軍軍事學院與復旦大學歷史系;200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明清史、江南地區史、中國歷史地理的教學與研究。已出版《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歲時節令:中國古代節日文化》(廣陵書社,2004年)與《清代浙西鄉村土客衝突與生態環境》、《明清時期中國的城鄉關係》、《明清江南士紳與地方社會》、《明清江南州縣的衙署》等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內容簡介

《太湖平原的環境刻畫與城鄉變遷(1368-1912)》系500年來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之一種。《太湖平原的環境刻畫與城鄉變遷(1368-1912)》敘述了1368年至1912年間太湖平原環境的變遷而導致的城鄉變遷,展示了人、環境、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全面地展現近五百年來這個地域中環境與社會兩方面的變化,以及社會對於環境的反作用、環境對於社會的再影響,故擇取的考察面,仍側重於社會對於環境變化的應對問題。涉及環境衛生史、慈善事業史、疾病醫療史、農業經濟史、社會文化史等領域。

目錄

總序
緒論:生活與環境
第一章 地區環境:鄉村民眾的生活世界
一 背景
二 生活習俗的一般狀況
1.通俗文化的風行與禁毀
2.奢化的城鄉
3.鄉村教化
三 民眾生活的地區差異
1.鄉村的總體特徵
2.地理環境的制約
3.經濟生活的差異
4.東西差距與不輕離鄉
四 分析檢討
第二章 城鎮鄉村:傳統意義上的城鄉關係
一 市鎮研究及定位
二 城市與鄉村
1.關於城市
2.鄉村的界定
三 城鄉關係
1.城鄉的歷史區分
2.市鎮的定性
四 城鄉的聯繫與地方精英
1.城鄉聯接的中介
2.城鄉的隔膜與差別
3.地方精英的作用
五 城鄉之區別
第三章 土火之爭:日常生活中的墳塋義冢
一 日常生活中的喪葬
1.傳統規範
2.火葬的盛行
3.鄉村“惡習”
二 龐大的義冢群及其重建
1.蘇州府
2.太倉州
3.常州府
4.松江府
5.嘉興府
6.湖州府
三 墳塋的營繕與環境
1.古墓名墳
2.祖宗廬墓
3.政府與民間的保護舉措
四 環境保護與衛生意識
1.義冢的環保作用
2.時人的衛生意識
五 土火之爭及其變化
第四章 環境刻畫:舟船交通與水鄉人生
一 環境的塑造
二 舟船功用與分類
……
第五章 江海溝通:潮汐、潮災與沿海地方民生
第六章 旱魃虐:災害發生與社會反應
第七章 土客衝突:地區開發與環境變化
第八章 氏壤插花:地方政府的疆界管理與利益分割
第九章 紳商富室:變遷環境中的富民階層及影響
第十章 地方勢力:區域變革與生活的維繫
圖表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