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功心法全書(上卷)

內容介紹

第一篇哲源篇
引言
第一章太極學說概述
第一節太極的來歷
第二節太極是宇宙生成的本原
第三節太極是元氣
第四節無極而太極
第五節心為太極
第六節太和之氣
第七節太極是理
第八節人人物物一太極
第九節太極,一也
第二章太極圖與太極拳
第一節伏羲氏有否繪製太極圖
第二節先民太極圖(原始太極圖)
第三節劉牧太極圖
第四節周敦頤太極圖
第五節空心圓形太極圖
第六節六經太極圖
第七節天地自然之圖(古太極圖前身)
第八節古太極圖——太極拳的心法指南
第九節來氏太極圖
第十節循環太極圖
第三章太極拳起源的催生劑
第一節周子一圖一說在哲學上的新貢獻
第二節周子一圖一說是三教合流的成果
第三節周子一圖一說是太極拳的催生劑
第四章學拳與學哲學
第二篇心法篇
心法總論(代引言)
第一章練拳之道,當先治心
第一節知理知性思想正
第二節知勢明志順勢上
第三節知節律己的紀律
第四節養技自愛又愛人
第二章《周易》是太極心法的源頭及主宰
第一節從太極歌說起
第二節《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最高元典
第三節百姓日用而不知
第四節拳道從易道來
第五節未有神仙不讀書
第三章在明明德是太極心法的目的
第一節“不老春”新解
第二節完善人生
第三節在明明德
第四節從有意人無意——心靈的修煉
第五節在止於至善
第四章性命雙修是太極心法的法則
第一節道家的生命觀
第二節性命雙修的貢獻
第三節張三豐的丹道
第四節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動功
第五章陰陽中和之道是太極心法之魂
第一節一陰一陽之謂道
第二節居中位、識時中、致中和
第三節中和精神是中華之魂
第四節太極之魂,與生俱來
第五節做“致中和”的人——太極魂之一
第六節修陰陽中和之氣——太極魂之二
第七節練中和一體之術——太極魂之三
第六章拳術套路是太極心法的載體
第一節先明太極妙道——千江一月
第二節再明性命雙修——天地相會
第三節須明一招一式心法——得其環中
第四節拳術招式心法示例
第三篇松靜篇
引言
第一章放鬆的原理——鬆柔是人的本性
第一節人體一太極
第二節道法自然
第三節人之初生
第四節生活的見證
第五節拳經的論證
第六節劍道的“四空”
第七節後天的緊張
第二章放鬆心法——六法
第一節觀念放鬆法
第二節意念放鬆法
第三節行氣放鬆法
第四節忘卻法
第五節發聲放鬆法
第六節生活感悟法
第三章太極放鬆回春功
第四章放鬆的要害——形體的二十四處部位
第一節頭部五處
第二節上肢五節
第三節軀幹九處
第四節下肢五節
第五章動靜之機
第一節宇宙生髮的基礎
第二節陽動陰靜
第三節兩種動靜
第四節主靜為本
第五節心貴靜
第六節靜中觸動
第七節雖動猶靜
第六章松靜的層次
第一節松靜相融
第二節一般松靜
第三節初懂松靜
第四節晉階松靜
第五節心意松靜
第六節寂靜無意
第七節虛靜無為
第七章專氣致柔
第一節柔字的字義
第二節營魄抱
第三節“專氣”解
第四節“嬰兒”解
第五節致柔、至柔與推手
第四篇身法篇
第一章身法總論(代引言)
第二章其根在腳——太極腳
第三章捨去雙手滿身都是手——太極手
第四章腰胯如軸氣如輪——太極腰
第五章中和一體圓弧形——太極身
第一節總體身法
第二節曲則全——太極拳的圓形運動
第六章身法精功五式
第七章中定原理
第八章步法精功六式
第九章步型、步法、腿法
第一節步型
第二節步法
第三節腿法
第十章“機在目”——眼功四法
第一節“一目五調”及推手中的眼神視向
第二節眼功四法
第三節奇妙的效益
第五篇內氣篇
引言
第一章氣的概論
第一節哲學概念的氣
第二節人體修煉之氣
第三節人世廣泛運用之氣
第二章上藥三品精氣神
第三章修陰陽中和之氣
第一節周子太極圖的啟示
第二節陰陽交感而成和
第三節返歸太極一氣
第四章臍輪調息法——中和之氣的修煉要道
第一節臍輪調息的由來
第二節臍輪調息的層次
第三節臍息為中心的拳勢呼吸
第四節拳勢呼吸與招式動作
第五章返老還童不是夢
第一節樹老要接新嫩枝
第二節臍輪息海底活
第三節孫大師的體驗
第四節只恐相逢不相識
第六章鍊氣精功六式
第六篇內勁篇
引言
第一章認識內勁
第一節潛力開發的新能量
第二節潛力寶庫人皆有之
第三節人體第六功能態
第四節太極先賢論內勁
第二章懂勁之道
第一節懂一點易理
第二節從著熟中漸悟
第三節須知陰陽
第四節“一羽不能加”
第五節懂勁的層次
第六節生生不已
第三章混元本勁
第一節分清本勁與用勁
第二節混元一氣
第三節太極混元樁
第四節總體修煉
第五節勁由圈中生
第六節混元勁的功用
第四章棚勁為首
第一節擁字的含義
第二節擁,位列太極十三勢之首
第三節擁,對應後天八卦的坎位
第四節擁,雄踞太極內勁之首
第五章棚勁的屬性
第一節坎卦象徵月亮和水
第二節擁勁如水負舟行
第三節擁勁屬柔,不屬剛
第四節純柔者純剛
第五節擁勁似挽弓滿月
第六節修煉擁勁,常葆青春
第六章《易經》八卦與太極八勁對應的奧義
第一節八卦對應八勁的依據
第二節擁勁贅言
第三節捋化捋發
第四節擠勁若雷
第五節按勁主中
第六節擁捋擠按須認真
第七節采勁得實
第八節捌勁若飛輪
第九節肘勁整如山
第十節靠勁宜順正
第七章用勁種種
第一節聽勁四感法
第二節接勁如接球
第三節粘勁與走勁
第四節隨勁為順勢
第五節化勁要真化
第六節借勁為巧撥
第七節發勁如彈簧
第八節多種發勁
第八章螺鏇寸勁
第一節寸勁新說
第二節螺鏇圈的原理
第三節內外都要走圈
第四節走圈的軌跡
第五節九一心法
第六節至尊一式

作者介紹

髦耋之年,依然能黏手即發,可見其太極內功之精湛。
英姿勃發,多種體檢指標與年輕人一般,令醫生咋舌,可見其深諳太極養生之道。
作為近代武林宗師李景林的再傳弟子,錢惕明先生一直致力於推廣和發展中華武術。現為國際知名武術家,在西雅圖任國際武當武術協會會長,並任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在武當丹派列為第十二代傳人。
近年來,錢先生領導美國西雅圖國際武當武術協會發揚中國武術,收受入室弟子,舉辦培訓班,先後任西雅圖BCC大學、華盛頓大學太極拳教授,從學者已逾千人。
錢先生可謂能武能文,先後發表了二十多篇武術論文,頗具影響。在美國,《太極》雜誌特約其撰稿,已發表《太極之魂——陰陽中和之道》《武當劍真諦》等4篇論文,並被推為2005年2月美國《太極》雜誌封面人物。當地媒體對他作了專門報導。
數十年來,錢先生用我國古代的太極哲學觀及傳統的人文思想,探索太極拳的巨觀心法與微觀心法,對以往秘不外傳的太極拳內功心法有獨到的體悟與描述,而且破譯《易經》八卦與太極八勁八法相互對應的心法奧秘,明確了修煉太極內氣、內勁的途徑與具體方法,可謂明珠在握。
錢惕明先生1929年出生,江蘇無錫人。自幼習武,後1952年得緣入室武當丹派近代宗師李景林的衣缽傳人楊奎山(林甫)門下,修煉武當劍、武當太極拳、太極陰符棍、八卦掌、形意拳及太極靜坐法、易筋經等武藝功法,得師真傳,已臻佳境。曾於1986年獲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賽雄獅獎、1991年獲武當山首屆武術文化節優秀大獎。從1980年起,錢先生與幾位同門在市體委領導下聯手組建常州市武術協會,歷任副主席、主席等職19年,後又任常州市武術協終身會名譽主席,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民眾性武術運動。
錢先生1949年5月入蘇南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從事新聞媒體工作45年。錢先生的事跡,入編《中國武術名人辭典》,又入傳《中華武林著名人物傳》,為世人矚目。

作品目錄

第一篇哲源篇引言第一章太極學說概述第一節太極的來歷第二節太極是宇宙生成的本原第三節太極是元氣第四節無極而太極第五節心為太極第六節太和之氣第七節太極是理第八節人人物物一太極第九節太極,一也第二章太極圖與太極拳第一節伏羲氏有否繪製太極圖第二節先民太極圖(原始太極圖)第三節劉牧太極圖第四節周敦頤太極圖第五節空心圓形太極圖第六節六經太極圖第七節天地自然之圖(古太極圖前身)第八節古太極圖——太極拳的心法指南第九節來氏太極圖第十節循環太極圖第三章太極拳起源的催生劑第一節周子一圖一說在哲學上的新貢獻第二節周子一圖一說是三教合流的成果第三節周子一圖一說是太極拳的催生劑第四章學拳與學哲學 第二篇心法篇心法總論(代引言)第一章練拳之道,當先治心第一節知理知性思想正第二節知勢明志順勢上第三節知節律己的紀律第四節養技自愛又愛人第二章《周易》是太極心法的源頭及主宰第一節從太極歌說起第二節《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最高元典第三節百姓日用而不知第四節拳道從易道來第五節未有神仙不讀書第三章在明明德是太極心法的目的第一節“不老春”新解第二節完善人生第三節在明明德第四節從有意人無意——心靈的修煉第五節在止於至善第四章性命雙修是太極心法的法則第一節道家的生命觀第二節性命雙修的貢獻第三節張三豐的丹道第四節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動功第五章陰陽中和之道是太極心法之魂第一節一陰一陽之謂道第二節居中位、識時中、致中和第三節中和精神是中華之魂第四節太極之魂,與生俱來第五節做“致中和”的人——太極魂之一第六節修陰陽中和之氣——太極魂之二第七節練中和一體之術——太極魂之三第六章拳術套路是太極心法的載體第一節先明太極妙道——千江一月第二節再明性命雙修——天地相會第三節須明一招一式心法——得其環中第四節拳術招式心法示例 第三篇松靜篇引言第一章放鬆的原理——鬆柔是人的本性第一節人體一太極第二節道法自然第三節人之初生第四節生活的見證第五節拳經的論證第六節劍道的“四空”第七節後天的緊張第二章放鬆心法——六法第一節觀念放鬆法第二節意念放鬆法第三節行氣放鬆法第四節忘卻法第五節發聲放鬆法第六節生活感悟法第三章太極放鬆回春功第四章放鬆的要害——形體的二十四處部位第一節頭部五處第二節上肢五節 第三節軀幹九處第四節下肢五節第五章動靜之機第一節宇宙生髮的基礎第二節陽動陰靜第三節兩種動靜第四節主靜為本第五節心貴靜第六節靜中觸動第七節雖動猶靜第六章松靜的層次第一節松靜相融第二節一般松靜第三節初懂松靜第四節晉階松靜第五節心意松靜第六節寂靜無意第七節虛靜無為第七章專氣致柔第一節柔字的字義第二節營魄抱第三節“專氣”解第四節“嬰兒”解第五節致柔、至柔與推手 第四篇身法篇第一章身法總論(代引言)第二章其根在腳——太極腳第三章捨去雙手滿身都是手——太極手第四章腰胯如軸氣如輪——太極腰第五章中和一體圓弧形——太極身第一節總體身法第二節曲則全——太極拳的圓形運動第六章身法精功五式第七章中定原理第八章步法精功六式第九章步型、步法、腿法第一節步型第二節步法第三節腿法第十章“機在目”——眼功四法第一節“一目五調”及推手中的眼神視向第二節眼功四法第三節奇妙的效益 第五篇內氣篇引言第一章氣的概論第一節哲學概念的氣第二節人體修煉之氣第三節人世廣泛運用之氣第二章上藥三品精氣神第三章修陰陽中和之氣第一節周子太極圖的啟示第二節陰陽交感而成和第三節返歸太極一氣第四章臍輪調息法——中和之氣的修煉要道第一節臍輪調息的由來第二節臍輪調息的層次第三節臍息為中心的拳勢呼吸第四節拳勢呼吸與招式動作第五章返老還童不是夢第一節樹老要接新嫩枝第二節臍輪息海底活第三節孫大師的體驗第四節只恐相逢不相識第六章鍊氣精功六式 第六篇內勁篇引言第一章認識內勁第一節潛力開發的新能量第二節潛力寶庫人皆有之第三節人體第六功能態第四節太極先賢論內勁第二章懂勁之道第一節懂一點易理第二節從著熟中漸悟第三節須知陰陽第四節“一羽不能加”第五節懂勁的層次第六節生生不已第三章混元本勁第一節分清本勁與用勁第二節混元一氣第三節太極混元樁第四節總體修煉第五節勁由圈中生第六節混元勁的功用第四章棚勁為首第一節擁字的含義第二節擁,位列太極十三勢之首第三節擁,對應後天八卦的坎位第四節擁,雄踞太極內勁之首第五章棚勁的屬性第一節坎卦象徵月亮和水第二節擁勁如水負舟行第三節擁勁屬柔,不屬剛第四節純柔者純剛第五節擁勁似挽弓滿月第六節修煉擁勁,常葆青春第六章《易經》八卦與太極八勁對應的奧義第一節八卦對應八勁的依據第二節擁勁贅言第三節捋化捋發第四節擠勁若雷第五節按勁主中第六節擁捋擠按須認真第七節采勁得實第八節捌勁若飛輪第九節肘勁整如山第十節靠勁宜順正第七章用勁種種第一節聽勁四感法第二節接勁如接球第三節粘勁與走勁第四節隨勁為順勢第五節化勁要真化第六節借勁為巧撥第七節發勁如彈簧第八節多種發勁第八章螺鏇寸勁第一節寸勁新說第二節螺鏇圈的原理第三節內外都要走圈第四節走圈的軌跡第五節九一心法第六節至尊一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