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花鼓

太平花鼓

太平花鼓,原本是滿族人用來祭祀、禱福、驅邪和慶壽時所進行的歌舞表演形式。後來清代後傳入民間成為節日慶典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內容。太平鼓形狀多,鼓面漂亮。

太平花鼓
原本是滿族人用來祭祀、禱福、驅邪和慶壽時所進行的歌舞表演形式。清代後傳入天津民間,成為節日慶典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內容。雖然民間有人傳說此歌舞形式起源於唐朝武則天時期,但現有史籍中未曾有明確記載。
太平鼓的造型有圓形、桃形和六角形等多種形式,鼓邊均是鐵圈環包,上面蒙以羊皮或驢皮(少有紙或絲等材料),鼓面上大都畫有龍騰雲霧的形象,柄下綴有數對鐵環。由於太平鼓的整體造型頗像團扇,故民間也有稱此為“扇鼓”的。表演中,當太平鼓鼓體隨強烈的節奏轉動時,鼓面上的游龍呈躍出之勢,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