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

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

太原市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座落於國家二級森林公園天龍山四公里處的仙居園園內。於2010年舉行奠基儀式並向社會徵集設計稿,於2011年建成並舉行揭碑儀式。同年將每年的4月1日定為遺體捐獻紀念日。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和紀念園是紅十字會為民辦的一件實事也是仙居園多年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的又一大創舉。山西省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馮晉生、太原市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長張政出席落成儀式並為紀念碑揭牌。捐獻者親屬、志願者及社會各界人士200餘人參加儀式。

基本信息

簡介

太原市遺體捐獻者紀念碑是太原市首個為紀念遺體捐獻者建立的,整個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主碑、單人碑、家庭碑

詳情

總體構想

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
紀念碑由三層基座及主碑組成。基座長1.8米寬0.9米高0.2米,選用拋光印度紅花崗岩,主碑寬1.2米高2.3米,選用毛面芝麻白花崗岩,主碑右上端缺失一角,表示人一生的得與失,下方做心形浮雕,表示捐獻者奉獻的一片愛心主碑背面浮雕人體,兩人手捧一株小苗,象徵著捐獻者的奉獻精神就像一棵希望的種子播撒人間,它已經落地生根,必將茁壯成長。紀念碑旁立著高1.1米寬0.4米的家庭碑,上面刻著以家庭為單位的遺體捐獻者的姓名。個人碑為一塊1.2米見方的毛石,上面記錄著太原市從第一位遺體捐獻者鞏象巽至今的每一位捐獻者的姓名。

鐫刻碑文

主碑正面刻“太原市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碑”,背面刻紀念碑建碑介紹;正面上方為紅十字會標誌,代表“博愛、奉獻、人道”的紅十字精神。
紀念碑背面刻有: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更為寶貴。遺體捐獻者在生命行將結束,仍為人類作出奉獻。他們高尚的行為,讓生命在奉獻中延續,讓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讓精神在人世間永存。為了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太原市紅十字會、太原市民政局、山西晚報社、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攜手,為遺體捐獻者建立紀念碑,這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遺體捐獻史上的里程碑。紀念碑的建成,搭建了一個對遺體捐獻者寄託哀思、緬懷瞻仰的平台,將使遺體捐獻者的奉獻精神永遠被後人銘記。

過程

緣起

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
紅十字會為了紀念在遺體捐獻者,決定在太原市建立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於2010年舉行奠基儀式並向社會徵集設計稿。

背景

2000年,太原市紅十字會在全省率先開展遺體捐獻工作。當時全國僅有個別城市開展此項工作,並無現成的經驗可循。為拓展遺體捐獻工作,使許許多多志願捐獻遺體的人們實現自己的遺願,紅會的工作人員一道,一趟趟去相關單位跑政策,到醫院、醫學院校跑接收單位,不遺餘力地推動遺體捐獻工作開展。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太原市遺體捐獻工作穩步推進,截止目前,報名登記遺體捐獻的志願者約有500餘人,實現捐獻38例,角膜捐獻登記約有近300人,實現捐獻16例。
法律缺失傳統觀念是障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損之不孝”的觀念和法律的缺失,成為了當前阻礙遺體捐獻事業發展的兩大障礙。
遺體捐獻紀念碑的建立就是為了給遺體志願捐獻者的親屬提供了寄託哀思緬懷逝者的場所,也讓全社會有一片精神敬仰之地。
同時起到推廣遺體捐獻的社會宣傳作用。遺體捐獻有利於殯葬改革,節約土地資源,降低環境污染,倡導文明風尚,對促進醫學事業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紀念碑、紀念園將成為遺體捐獻者親屬寄託哀思及瞻仰紀念的活動場所,成為醫學院校學生進行感恩和愛心教育的基地。

徵集方案

1.紀念碑主要作為一種陵園文化,同時又便於捐獻者家人憑弔。
2.紀念碑要求精美、寓意深刻、充滿溫情,內容積極向上,體現遺體志願捐獻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3.因紀念碑將逐年鐫刻捐獻者的姓名,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留有一定空間以備將來鐫刻。
4.因考慮到紀念碑具有歷史性的紀念意義,應主要採用室外型的、比較耐久的材料。
5.所有作品要求有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及簡潔的設計說明,規格要求A3篇幅,比例自定,圖面表達清楚。
6.方案作者要為自己設計的紀念碑命名,名稱與紀念碑的設計理念相吻合。
7.投稿不限個人或單位。

捐獻大事記

2010年3月28日山西晚報刊登報導《清明將至遺體捐獻者親人無處寄哀思》,呼籲為志願者建立哀悼牆或紀念碑。
2010年3月30日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與山西晚報聯繫,表示願意為遺體捐贈者家屬提供祭奠場地,並為逝者免費建立紀念碑和紀念園。
2010年4月1日由太原市紅十字會太原民政局山西晚報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太原市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碑奠基儀式。
2011年4月11日太原市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園和紀念碑落成。太原市紅十字會、太原民政局、山西晚報、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落成儀式。
2012年4月1日太原市政府確立每年的4月1日為遺體捐獻者紀念日。太原市紅十字會、太原民政局、山西晚報、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太原市首個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日活動。
2013年4月1日太原市紅十字會、太原民政局、山西晚報、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太原市第二個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日活動,並建立“家庭碑”,使同一家庭的志願者名字能刻在一起。

寄語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更為寶貴,而遺體捐獻者卻踐行著“讓生命在奉獻中延續,讓高尚在人世間永存”的風範理念,戰勝了短暫,使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獲得了永恆。“無言良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獻者的最高榮譽稱謂。公民志願捐獻遺體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是造福人類的高尚行為。
——太原市副市長、太原市紅十字會會長張政當歷史的塵埃散盡,真正名垂青史的是人類的精神。遺體捐獻者正是因為他們博愛和奉獻的偉大精神,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們的精神將永遠被傳承。
——太原市民政局局長任德勝
遺體捐獻志願者在生命結束時,為人類醫學發展作出了貢獻,讓他人重獲新生或重見光明。但是每當清明時節,他們的親屬卻拜祭
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太原市遺體捐獻紀念碑
無門。山西晚報對此事進行了特別關注和連續報導,傳遞和表達了捐獻者親屬的願望和心聲,同時也體現了媒體的義務和責任。
紀念碑的建成,將讓英靈被永遠銘記,同時,也必將推進殯葬事業的改革進程,移風易俗,感召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遺體捐獻志願者這個神聖的隊伍中來。我們相信,遺體捐獻事業將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山西晚報社副總編輯房華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遺體捐獻者紀念碑於去年清明奠基,歷經一年之久,經多方徵稿、認證,確定方案、實施,終於和大家見面。我們懷著感恩、崇敬與回報社會之心情,承辦這一活動,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太原”而努力!
——太原市仙居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新梅

遺體捐獻名單

(按去世時間排列)

鞏象巽、唐更新、任生、張路宇、張文龍、徐達、張貴虎、崔育英、蔡淑嫏、張新華、劉來娣、郭鐸、張蓮愛、陳鶴嶺、王占卿、魯竹亭、趙和之、安煥信、王燕華、南頡、曹寶豐、韓酉風、於志勇、劉喆、武華北、嚴齊康、雷達、李卓曉、余水生、喬志勇、貢維民、崔偉、應義根、李世禎、金耀華、陸寶琛、張晉榮、周衛海、陶雍如、韓尚斌、高波、趙成芳、韓躍源、龐建國、王煥花、胡根才、邢飛、姚玉翠、韓玉蘭、賈玉清

獻花儀式

每年的四月一日,被太原市定位遺體捐獻紀念日。屆時市紅十字會將組織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代表、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代表、市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隊代表等赴陵園,獻花圈,緬懷祭奠那些不是烈士,卻同樣偉大的遺體捐贈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