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莊

天賜莊

9.望信橋北堍23號 12.祖家橋1號 14.百獅子橋3號

背景

天賜莊古稱姜家巷,五代時為廣陵王錢元璙與其子錢文奉的別墅“東圃”,南宋初宋高宗趙構將此處莊園賜
給大將韓世忠,乃名天賜莊。歷經滄桑,延至清末,這裡散為民居、田野和墳地。光緒年間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來此傳教,在教會人士的苦心經營下,創辦了聖約翰教堂、東吳大學、博習醫院等教會事業。民國年間這裡洋樓林立,名流出沒,傳教士、醫生、教授、學者紛紛來此居住,給蘇州帶來了許多新思想和新文化,天賜莊儼然成了千年古城中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解放後隨著西方傳教士撤離 基督教影響逐漸淡化,但由於江蘇師範學院(今蘇大)、博習醫院(今第一人民醫院)的存在,其在文化、教育和醫藥衛生方面仍在蘇州影響獨具。而當年國民黨敗退大陸時將東吳大學遷建於台灣後,也將校前雙溪河上的橋樑命名為望信橋,台灣東吳大學不忘祖庭,蘇州天賜莊在台胞們心中的地位由此也可見一斑。

遺存

(一)、東吳大學舊址 位於今蘇州大學南部,自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於1901年創辦東吳大學起至民國25年(1936)之間,先後建有被稱之為東吳五堂(即林堂、孫堂、葛堂、維格堂、子實堂)的校舍和體育館,其西洋建築風格濃郁,形態各不相同,且保存完好,這在全國教會學校中也屬首屈一指,現為全國重點文物。
(二)、景海女子師範學校舊址 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女傳士海淑德曾在上海辦過中西女塾,她後來也準備在蘇州辦一所類似的學校,1902年校舍落成之日,其已病故,於是命名為景海女師,以示對海淑德的景仰。現存建築即今蘇州大學北部的紅樓、綠樓、教學樓、禮堂、醫務室樓、書店、八角亭等,其與南部的東吳大學舊址建築珠聯璧合,交相輝映,構成了蘇州最為壯觀的近代西洋建築群落,現為市級文保單位。
(三)、博習醫院舊址 美籍醫生柏樂文創建於1883年,博習醫院以“醫術之精良、器具之完備、診斷之熱心、更護之周密”為當時世人所稱頌。1922年新建的二層門診大樓和三層(局部四層)的病房大樓落成,其中的門診大樓用北京皇宮所用之陸墓御窯金磚砌成,堪稱奇特珍貴,現為市級文保單位。
(四)、聖約翰教堂 初建於1881年,1915年在美國密蘇里聖路易斯的聖約翰教堂幫助下重建,堂名聖約翰,系紀念美國衛理公會的創始人約翰衛斯理。與該堂建築風格一致、面積大小一樣的教堂目前還有兩座,一座在美國聖路易斯,一座在日本神戶。該堂首任牧師為李仲覃,即華裔科學家李政道的祖父。該堂現為市級文保單位。教堂西側還有建於1890年的牧師樓一幢。
(五)、其他歷史遺存
1.壽星橋 宋代石拱橋,系蘇州城內最古老的橋樑,市級文保單位。
2.望信橋 舊時旅人常在此盼望家信,故名,1927年重建。
3.忠信橋 清代梁式平橋,市級文保單位。
4.官太尉橋 清代梁式平橋,市級文保單位。
5.百步街8號 當年東吳大學教員住宅區,台灣著名作家蘇雪林曾居此。內有兩幢民國建築,一為平房,一為樓房 市控保建築。
6.螺絲浜蘇大教工住宅區 1號、2號、4號為三幢民國建築,現代歷史學家柴德賡、畫家呂鳳子、教育家潘慎明曾居此。
7.望信橋南堍6號 化學工程師朱子久故居,市控保建築。
8.盛家帶33號 葑湄草堂,市控保建築。
9.望信橋北堍23號 程小青故居繭廬,市控保建築。
10.官太尉橋雙塔影園 清代詩人袁學瀾故居,市文保單位。
11.葉家弄23號 民國建築葉宅。
12.祖家橋1號 民國建築。
13.鍾摟頭7號 民國建築袁宅。
14.百獅子橋3號 民國建築,當年曾被侵華日軍特務機關占用。
15.天賜莊(今十梓街東端)老街南側 蘇大醫學院宿舍區和蘇州大學宿舍區內另有7幢民國住宅洋樓接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