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赤眼醋蔥姜蒜療法

概述

白睛赤脈突然布繞、畏光流淚澀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並具有流行傳染特點的眼科常見病證。多發於夏秋兩季,雙眼同病居多。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傳染性結膜炎,或流行性結膜角膜炎。俗稱紅眼病。由風熱毒邪侵淫於目所致。
天行赤眼的病名眾多。元代《世醫得效方》稱“天行赤目”,明代《審視瑤函》稱“天行赤熱”。
紅眼病發病急,一般在感染細菌1-2天內開始發病,且多數為雙眼發病。傳染性強,本病由於治癒後免疫力低,因此可重複感染(如再接觸病人還可得病),從幾個月的嬰兒至八九十歲的老人都可能發病。流行快,患紅眼病後,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內造成全家、幼稚園、學校、工廠等廣泛傳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紅眼病多是雙眼先後發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雙眼發燙、燒灼、畏光、眼紅,自覺眼睛磨痛,像進入沙子般地滾痛難忍,緊接著眼皮紅腫、眼眵多、怕光、流淚,早晨起床時,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睜開。有的病人結膜上出現小出血點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膿性,有時在瞼結膜表面形成一層灰白色假膜,角膜邊緣可有灰白色浸潤點,嚴重的可伴有頭痛、發熱、疲勞、耳前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紅眼病一般不影響視力,如果大量粘液膿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時,可有暫時性視物模糊或虹視(眼前有彩虹樣光圈),一旦將分泌物擦去,視物即可清晰。如果細菌或病毒感染影響到角膜時,則畏光、流淚、疼痛加重,視力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病因

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雙球菌kochweeks桿菌,流行性感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也可見到,後兩種細菌平常可寄生於結膜囊內,不引起結膜炎,但在其他結膜病變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時有時也可引起急性結膜炎的發作。細菌可以通過多種媒介直接接觸結膜,在公共場所、集體單位如幼稚園、學校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導致流行。特別是在春秋二季,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鼻炎盛行,結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經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治療

天行赤眼俗稱紅眼病,以患眼白睛紅赤,或見白睛溢血成點成片,澀癢交作,怕熱羞明,多雙眼或先後發病為特徵,多發於夏秋之季,見於現代醫學的急性傳染性結膜炎。

方1

【組成】生薑1 塊。
【用法】洗淨去皮,用古銅錢刮汁點之,初點時頻痛,點後即愈。
【主治】天行赤眼。

方2

【組成】生薑1 塊。
【用法】切成薄片,貼於眼周皮膚上,用膠布固定。
【主治】天行赤眼。

方3

【組成】乾薑30 克。
【用法】研為細末,以水調如糊狀,敷於患者雙側足心,蓋以紗布,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 次。
【主治】天行赤眼。

方4

【組成】蔥白1 根、新鮮車前草葉30 克、粳米適量。
【用法】前2 味洗淨切碎,水煎去渣,放入粳米煮為稀粥,早晚各服1次。
【主治】天行赤眼。

方5

【組成】蜂蜜、羊膽汁各等量。
【用法】上2 味拌勻,文火熬煉成膏,裝瓶備用。每日2 次,每次10毫升,溫開水沖服。
【主治】天行赤眼。

方6

【組成】濃茶適量、鹽少許。
【用法】濃茶加鹽少許,外洗患眼。
【主治】結膜炎、眼睛充血。

方7

【組成】綠茶1 克、桑葉5~15 克、菊花15 克、甘草5 克。
【用法】加水350 毫升煮沸5 分鐘,分3 次飯後服,每日1 劑。
【主治】急性結膜炎。
【說明】桑葉用量如流淚、羞明較甚可多用。

方8

【組成】谷精草12 克、綠茶1 克、蜂蜜25 克。
【用法】前2 味加水350 毫升,煮沸5 分鐘後去渣,再加入蜂蜜,分3
次飯後服,可加開水泡服,每日1~2 劑。
【主治】急性結膜炎。

方9

【組成】茶葉3 克、鹽1 克。
【用法】開水沖服,每天飲4~6 次。
【主治】急性結膜炎。

方10

【組成】茶葉適量、雞蛋數個。
【用法】茶葉煮雞蛋食之,每日3 次,每次2 只,連用3~5 日。
【主治】急性結膜炎。

方11

【組成】綠茶10 克、木耳25 克、雞蛋2 個。
【用法】加水2 碗煮成1 碗,連湯和木耳、雞蛋吃下。
【主治】急性結膜炎。

方12

【組成】綠茶、決明子(炒過研細)。
【用法】茶葉調決明子末敷兩太陽穴,乾則易之。
【主治】急性結膜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