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益村

天益村

天益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南沙大道與市魚路段中段,全村總面積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64畝,分為11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間國小,總戶數806戶,常住人口2604人,勞動力人口1700人,流動人口500人。

概況

天益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轄東鴉、西鴉、東滘、西滘、大涌、良角六個自然村,因有一“天字號涌”流過全村而得名。清代以郭、陳、黃、何等姓開村。早在民國初期,天益村就有“天字號涌”的叫法,其含義是天益村內的河涌好像“天”字一樣,北面有良角涌(1975年至1977年填平擴大種植面積,將該涌的居民遷到天益涌北面現天益村10隊處),北面第二條涌即小烏村正尾涌,兩條涌正向西北伸展,好像“天”字的“二”橫;西面有現時5、6隊涌伸向經沙涌(即馬克村,在1956年填平後進行種植),東南方向伸向沙深(即東深村),四沖匯聚剛好形成一個“天”字型。因此,民眾稱為“天字號涌”,該稱謂一直持續到解放初期。解放後“天字號涌”範圍與魚窩頭村範圍組成一個農村經濟合作社,該組織直至大躍進後期才分開,形成天益村和魚窩頭村。該稱謂於1966年由於文革破四舊立四新的原因又被改為“東方大隊”,此稱謂維持了三年左右時間又被取消,重新稱謂“天益村”。天益村在解放前(約1946年)僅有一家私塾教堂,位於天益村8隊(現天益大道東43號位置)。1948年成立天益國小(位置在現天益村村部),校園內有兩棵大葉榕樹,現樹高13~15米左右,樹桿直徑分別約為1.5和1.3米,覆蓋面積達到500~700平方米。1984年,將天益涌口的分校與現時的天益國小合併。2001年動工進行擴校,成為現在的天益國小。至2009年底,全村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99畝,共有11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間國小,1間幼稚園,總戶數997戶,常住人口2691人。全村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村內有內外資企業18家,主要有精細化工、鞋業、手袋等項目;農業主要種植香蕉、花卉及養殖魚蝦等。1958~1960年間,糖蔗質量及產量曾獲國務院嘉獎。

經濟

全村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村內有內外資企業11家,工業主要有不鏽鋼、鑄造、精細化工、手袋、電池等項目;農業主要種植香蕉、蔬菜、花卉、水稻、果蔗及養殖鰻魚、蝦、魚等。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4906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8910萬元,占總產值的79.3%;農業產值10159萬元,占總產值的20.7%。全村集體純收入130萬元,農村人平收入8687元,勞平收入11862元。

組織架構

南沙區東涌鎮天益村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高滿潮第一書記負責黨支部、村委會全面工作
2馮澤龍副書記分管農業生產、三防、勞動就業、國土規劃報建,協助村委會全面工作
3黎煥娣副書記分管宣傳、計畫生育、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協助婦幼工作
4黎海華支委分管組織、紀檢、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協助書記開展黨支部全面工作
5郭志明支委分管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環保、老人活動中心
6何榮生支委分管治安、民兵,協助外來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工作、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工作
7黃桂珍支委分管婦幼、青年、工會、民政、統戰,協助計畫生育、環境衛生、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

南沙區東涌鎮天益村2014年村委會(聯社常務理事會)組成及分工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高滿潮第一書記負責黨支部、村委會全面工作
2黃耀林村主任負責村委會全面工作,主管經濟、安全、國土規劃建設
3馮澤龍副書記、副主任分管農業生產、三防、勞動就業、國土規劃報建,協助村委會全面工作
4黎煥娣副書記、村委分管宣傳、計畫生育、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協助婦幼工作
5黎海華支委分管組織、紀檢、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協助書記開展黨支部全面工作
6郭志明支委分管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環保、老人活動中心
7何榮生支委分管治安、民兵,協助外來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工作、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工作
8黃桂珍支委分管婦幼、青年、工會、民政、統戰,協助計畫生育、環境衛生、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