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小行星2014 MU69]

天涯海角是發現於1997年6月3日的小行星。 “天涯海角”表面呈淡紅色,由兩個球體連線構成,外形酷似“雪人”,總長度為31公里。最新圖像顯示,兩個球體中,直徑7公里的較大球體表面有一個深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外文名Tianyahaijiao
縮寫——
語種英語
中文名天涯海角
拼音tian1 ya2 hai3 jiao3
中文繁體天涯海角
台灣名——
詞條狀態1.0
內容屬性10太陽系
標籤分類小行星
釋義——
首現於——
範例——
備註小行星9668號。發現於1997年6月3日。
(參考資料: )

基本特徵

“天涯海角”位於柯伊伯帶,這裡保留了太陽系演化所留下的痕跡,因此被稱為太陽系的“閣樓”。“天涯海角”是迄今太空飛行器造訪過的太陽系內最遙遠天體,距地球約66億公里。

“天涯海角”表面呈淡紅色,由兩個球體連線而成,像個雪人,總長度31公里。但最新照片顯示,這兩個組成部分並非球體,而呈扁平形狀。取名“天涯”的較大部分像巨大的煎餅,而取名“海角”的較小部分,像一個凹陷的核桃。

發現歷史

1997年6月3日晚,在位於河北省的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由天文學家朱進在助手的協助下發現“天涯海角”小行星 ,當時臨時編號1997LK。

2002年7月1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授予小行星1997LK永久正式編號第9668號,其命名權歸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2008年2月2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國家天文台將國際永久編號為9668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天涯海角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