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預防醫學教學實驗中心

1998年學校對原有的公共衛生學院中心實驗室資源進行了最佳化整合,成立了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實施校、院兩級管理和主任負責制,由學院院長兼任實驗教學中心主任,以便統一協調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設專職的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負責統籌安排、調配、使用實驗教學資源。撤銷了各教研室所屬的實驗教學實驗室,使實驗室從封閉單一、向開放、複合、集約型轉變,改變小而全,不講效益,固步自封的傳統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觀念,建立有利於資源共享、發揮規模效應的實驗室管理模式,此項改革受到國內同行的一致讚揚,先後有十幾所大學到我校參觀學習,成為教學實驗室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的先行者。
1998-1999年天津市“九五”投資設備經費109萬元,改造實驗室300M。;2000-2002年天津市“十五”投資設備經費162萬元,改造實驗室400 M;2003年“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項目” 投資設備經費200萬元,改造實驗室200 m。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綜合投資學科建設項目,2007年財政撥款設備經費282萬元,2008年財政撥款設備經費169.2萬元,2008年“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項目” 投資設備經費400萬元。學校總計配套投入600萬元,目前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具有儀器設備總值1922.2萬元,實驗室面積1300M。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利用天津市“九五”和“十五”投資經費及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項目,按照“整體最佳化、學科整合、資源共享、統籌調配”的原則,對原有教學用房、結構、人員、設備等進行調整,搭建了3個實驗教學技術平台。即專業基礎實驗室平台,包括衛生理化實驗室、衛生生物實驗室和醫學數據統計處理實驗室,承擔預防醫學專業基礎課5門課程的實驗課(衛生化學,衛生微生物學,衛生毒理學,衛生防疫檢驗技術,衛生統計學),專業實驗室平台包括環境與健康實驗室、疾病監測與控制實驗室、食物與營養實驗室、生長發育實驗室及實踐教學實驗室,承擔預防醫學專業課5門課程的實驗課(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環境衛生學及兒少衛生學)及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任務;實驗教學中心還承擔著預防醫學專業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課題研究,5個預防醫學二級學科博碩士研究生課題研究以及學院承擔的不同層次的科研課題研究。2001年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通過了天津市教委組織的《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並達到合格標準;2006年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評選為天津市優秀教學實驗室,建立了以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為基礎設定的多學科共享、寬口徑的公共實驗教學平台。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成為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專業實驗教學和畢業實習課題研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題研究的公共實驗教學平台,承擔臨床醫學五年制、七年制、護理、康復、口腔、檢驗、衛生事業管理、臨床醫學留學生本科生、成人教育預防醫學本科等專業的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任務。涉及8個專業,本科生、碩士、博士、成人教育四個層次。共開設80個實驗項目,實驗人時數58332時數/年。同時還承擔各級科研課題研究和面向社會服務的功能。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實驗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課程建設和教學成果顯著。近5年承擔國家級實驗教學改革課題1項,省部級教學課題8項,校局級教學課題8項;共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共5項,校級教學成果6項。創建了“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系列化、多層次、多模組、研究型、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構建學科間整合、科研與教學結合、基礎與臨床結合、經典與現代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生物與心理結合的實驗課程體系。實驗類型由單一的驗證性實驗發展成三個層次,即基礎與驗證性實驗;綜合與設計性實驗;研究與探索性實驗。通過“四開放”即開放實驗室、開放儀器設備、開放實驗時間、開放實驗項目的方式,使實驗教學從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轉變。2005年流行病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年王建華教授被評為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公共衛生學院被評為天津市預防醫學教學團隊,2008年獲得國家預防醫學教學團隊稱號。2007年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程,2009年兒少衛生學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程。王正倫教授主持的“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及基地建立”2002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我校連續主編全國規劃教材《流行病學》的第1版至第8版。自編實驗教材4部,為留學生開設6門英文預防醫學授課課程,同時編寫了英文的自編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