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氣候

天津氣候

天津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 天津年平均氣溫在12~15°C,市區平均氣溫最高。1月最冷,平均氣溫在-5~-2°C;7月最熱,平均氣溫在26~28°C。天津季風盛行,冬、春季風速最大,夏、秋季風速最小。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多為西南風。天津平均無霜期為196~246天,最長無霜期為267天,最短無霜期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長,有120~160天;夏季次之,有90~140天;春季55~60天;秋季最短,僅為50~55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為550~6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數為63~70天。在地區分布上,山地多於平原,沿海多於內地。在季節分布上,6、7、8三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時間較長,年日照時數為2500~2700小時。

基本信息

氣候成因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東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是海河流域許多河流入海的匯合地。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天氣寒冷乾燥;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影響,多偏南風,且高溫高濕,雨熱同期;春秋季為季風轉換期,春季乾旱多風,冷暖多變,秋季天高雲淡,風和日麗,但深秋也常有寒潮侵襲。天津主要為大陸性氣候特徵,但受渤海影響,沿海地區有時也顯現出海洋性氣候特徵,海陸風現象比較明顯。

太陽輻射

天津太陽總輻射年平均為4935兆焦耳/平方米。按照太陽能豐富程度,中國劃分為五類區域,天津市屬第三類地區,太陽輻射比較豐富。

地區類型 年日照時數 (h/a) 年輻射總量 (MJ/m·a) 等量熱量所需標準燃煤(kg) 包括的主要地區
一類3200~33006680~8400225~285寧夏北部、甘肅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
二類3000~32005852~6680200~225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新疆南部
三類2200~30005016~5852170~200北京、天津、上海、 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雲南、陝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
四類1400~22004180~5016140~170湖南、廣西、江西、浙江、湖北、福建北部、廣東北部、陝西南部、安徽南部
五類1000~14003344~4180115~140重慶、四川大部、貴州
中國太陽能資源分布圖 中國太陽能資源分布圖

天津地區年可照時數約4436小時,各區相差不超過1~2小時。各季節可照時數的變化較大,春季達1207.6小時,日長最長時一天可達15小時;冬季為895.3小時,日長最短時一天僅有9小時左右。6月、7月可照時數最長,每月達450小時;11月、12月、1月、2月可照時數最短,每月約300小時。

天津各區縣1971~2000年年平均實照時數為2471~2769小時,沿海一帶是日照豐富地區,其中濱海新區塘沽最多,為2802小時,濱海新區漢沽次之。低洼地區的寶坻區日照最少,為2579小時。

站名薊縣市台武清寶坻東麗西青北辰
日照百分率58%56%58%58%58%58%59%
站名寧河漢沽漢鹽靜海津南塘沽大港
日照百分率60%63%66%59%59%62% 61%

(參考資料:《 天津氣象資源》)

氣溫降水

氣溫情況綜述

天津氣候類型圖 天津氣候類型圖

天津各區年平均氣溫為12~15℃,市區最高,寶坻區最低。1月最冷,各區月平均氣溫為-5~-2℃,平均最低氣溫為-10~-5℃,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7.4℃(寶坻,1966年1月22日)。7月最熱,各區月平均氣溫為26~28℃,平均最高氣溫為30~32℃,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1.7℃(薊州,1999年7月24日)。

降水情況綜述

天津年降水總量全市平均為550-600毫米,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分別為冬季2%、春季12%、夏季72%、秋季14%。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4~73天,日降水量在50毫米及以上的暴雨,主要出現在7月至8月,降水的過度集中易出現積澇和洪水。

各站氣候數據

1971~2000年各台站主要氣象要素年平均值

站名氣溫降水量相對濕度蒸發量地面溫度
薊縣12.1℃663.4mm59%1708.7mm14.0℃
市台12.9℃548.0mm61%1598.4mm14.1℃
武清12.2℃557.3mm62%1735.9mm13.6℃
寶坻11.4℃603.6mm63%1612.0mm13.4℃
東麗12.2℃549.8mm63%1738.3mm13.9℃
西青12.2℃549.4mm63%1709.7mm14.1℃
北辰12.3℃563.9mm62%1558.7mm14.2℃
寧河11.6℃580.7mm66%1655.1mm13.6℃
漢沽11.8℃566.6mm65%1602.0mm13.7℃
漢鹽12.3℃569.2mm64%1734.2mm——
靜海12.4℃552.5mm61%1849.0mm14.0℃
津南12.2℃534.6mm64%1705.3mm14.0℃
塘沽12.6℃566.0mm64%1946.1mm14.6℃
大港12.6℃522.2mm63%2070.2mm14.5℃

四季氣候數據

春季月份(2~4月)

春季月份平均2月3月4月
日均最高氣溫12℃5℃11℃20℃
日均最低氣溫1℃-5℃1℃9℃
平均降水總量34mm5mm7mm22mm

夏季月份(5~7月)

夏季月份平均5月6月7月
日均最高氣溫29℃26℃30℃31℃
日均最低氣溫19℃15℃20℃23℃
平均總降水量280mm34mm74mm172mm

秋季月份(8~10月)

秋季月份平均8月9月10月
日均最高氣溫25℃30℃26℃20℃
日均最低氣溫16℃22℃17℃9℃
平均總降水量214mm145mm44mm25mm

冬季月份(11月~次年1月)

冬季月份平均11月12月1月
日均最高氣溫5℃11℃3℃2℃
日均最低氣溫-4℃1℃-5℃-8℃
平均總降水量16mm10mm3mm3mm

天津市各區1961~2000年季平均氣溫表

市轄區天津市區濱海新區塘沽濱海新區漢沽北辰區東麗區津南區
-1.7℃-1.9℃-2.9℃-2.6℃-2.6℃-2.3℃
13.4℃12.4℃12.3℃13.1℃12.7℃12.8℃
25.7℃25.4℃24.9℃25.3℃25.2℃25.2℃
13.6℃14.0℃12.9℃12.8℃12.8℃13.0℃
市轄區西青區薊州區寶坻區寧河區武清區靜海區
-2.8℃-3.1℃-3.7℃-3.4℃-2.9℃-2.6℃
12.8℃13.0℃12.2℃12.0℃12.8℃13.0℃
23.4℃25.2℃24.8℃24.7℃25.2℃25.5℃
12.7℃12.5℃12.0℃12.6℃12.6℃12.9℃

逐月氣候數據

天津基本氣候情況(據1971~2000年資料統計)

月份平均氣溫 平均 最高氣溫 極端 最高氣溫 平均 最低氣溫 極端 最低氣溫 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數
1月-3.5℃1.8℃12.7℃-7.6℃-17.8℃3.3mm1.8
2月-0.6℃5.0℃20.8℃-5.0℃-15.7℃4.0mm2.1
3月5.9℃11.5℃26.4℃1.2℃-17.7℃7.7mm2.9
4月14.3℃20.5℃32.9℃8.9℃-2.1℃20.9mm4.4
5月20.0℃26.0℃37.4℃14.6℃4.8℃37.6mm6.0
6月24.6℃30.0℃39.3℃19.7℃10.1℃71.1mm8.0
7月26.6℃30.9℃40.5℃22.7℃16.2℃170.6mm12.4
8月25.6℃30.1℃36.4℃21.9℃14.4℃145.7mm10.2
9月20.9℃26.3℃34.8℃16.4℃6.8℃46.1mm6.0
10月13.9℃19.7℃29.8℃9.4℃-1.0℃22.7mm4.5
11月5.3℃10.6℃23.1℃1.2℃-9.5℃10.4mm3.5
12月-1.1℃3.9℃14.4℃-4.9℃-14.7℃4.1mm2.0

天津基本氣候情況(據1981~2010年資料統計)

月份平均氣溫 平均 最高氣溫 極端 最高氣溫 平均 最低氣溫 極端 最低氣溫 平均降水量
1月-3.4℃2.0℃14.3℃-7.4℃-18.1℃2.5mm
2月-0.1℃5.7℃20.8℃-4.4℃-14.2℃3.6mm
3月6.4℃12.2℃30.5℃1.7℃-7.8℃8.1mm
4月14.7℃20.9℃33.1℃9.3℃-0.5℃22.1mm
5月20.5℃26.5℃38.5℃15.1℃5.9℃36.8mm
6月24.8℃30.2℃39.5℃20.0℃10.1℃79.7mm
7月26.8℃31.3℃40.5℃22.9℃16.5℃149.8mm
8月25.9℃30.5℃37.4℃22.2℃15.1℃124.1mm
9月21.1℃26.6℃34.9℃16.7℃6.8℃44.7mm
10月14.1℃19.9℃30.8℃9.4℃-2.2℃26.5mm
11月5.2℃10.6℃23.0℃1.1℃-9.5℃10.8mm
12月-1.2℃3.8℃14.4℃-5.0℃-16.2℃2.8mm
天津逐月歷史氣溫記錄 天津逐月歷史氣溫記錄

(表格參考資料:第1幅 ,第2幅 )

(圖片參考資料: )

風向風速

天津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影響,多偏南風。

1971~2000年各台站 風向 風速 年平均值

站名平均風速最多風向最多風向的頻率
薊縣1.9m/sENE11%
市台2.3m/sSSW9%
武清2.7m/sSW8%
寶坻2.4m/sNW10%
東麗3.1m/sSSW, SW9%
西青2.7m/sSSW8%
北辰2.4m/sSSW9%
寧河3.1m/sSSE, NW8%
漢沽3.6m/sSSE11%
漢鹽4.3m/sSSE, NW9%
靜海2.7m/sSSW9%
津南3.0m/sSSW10%
塘沽4.3m/sNW8%
大港4.1m/sSSW11%
風向16方點陣圖 風向16方點陣圖

【注】氣象觀測上,除了用度表示風向外,還用十六方位表示,即將360°劃分為16個區間。

N: 北348.75°(-11.25°)~11.25°; NNE: 北東北 11.25°~33.75°;

NE: 東北33.75°~56.25°; ENE: 東東北 56.25°~78.75°;

E: 東78.75°~101.25°; ESE: 東東南 101.25°~123.75°;

SE: 東南123.75°~146.25°; S SE: 南東南 146.25°~168.75°;

S: 南168.75°~191.25°; SSW: 南西南 191.25°~213.75°;

SW: 西南213.75°~236.25°; WSW: 西西南 236.25°~258.75°;

W: 西258.75°~281.25°; WNW: 西西北 281.25°~303.75°;

NW: 西北303.75°~326.25°; NNW: 北西北 326.25°~348.75°。

1971~2000年各月平均風速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平均風速2.3m/s2.6m/s2.9m/s3.3m/s3.0m/s2.5m/s
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風速2.1m/s1.8m/s2.0m/s2.2m/s2.2m/s2.2m/s

(表格參考資料: )

天氣現象

1971~2000年各台站主要天氣現象年平均出現日數

站名大風日數晴天日數陰天日數沙塵暴日數日數冰雹日數雷暴日數
薊縣7.0119.380.80.713.31.737.9
市台22.3105.979.30.916.50.928.3
武清28.5113.088.20.919.30.830.3
寶坻17.9123.177.71.127.21.034.0
東麗25.6119.886.00.422.61.030.0
西青33.5114.086.31.123.40.929.2
北辰25.0126.378.90.922.91.128.7
寧河21.5119.186.30.222.91.128.4
漢沽28.9115.089.90.427.41.033.0
漢鹽30.3122.286.00.514.10.930.0
靜海16.9105.596.91.929.01.131.8
津南25.8115.986.60.424.50.829.3
塘沽48.3114.565.80.416.80.926.8
大港41.5120.790.70.431.20.729.7

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綜述

天津的氣象災害除乾旱、暴雨和洪水以外,大風(包括龍捲風)、冰雹、雷電、寒潮、霜凍、大霧、小麥乾熱風、風暴潮等也時常發生,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乾旱

天津地區乾旱災害突出,到2000年為止的500餘年間,旱年約占25.6%,其中,17世紀、20世紀最頻繁。乾旱有一定的連續性,常有幾年連旱的情況。從1951年至2000年全市範圍最長連旱時間達4年,如1980年至1983年。據對年降水量的統計,天津市各區旱和大旱的發生率為30%~48%,其中塘沽最高,北辰最低。 由於降水分布不均,70%~80%的年份有階段性乾旱發生。 春播期乾旱一般十年七遇,能夠自然條件下播種的年份只有25%左右。 初夏乾旱發生率約為57%,與春季連旱的發生率有13%。秋季乾旱平均約兩年一次。

暴雨

2016年天津7·20大暴雨 2016年天津7·20大暴雨

1921~2000年間,日雨量50毫米以上的暴雨共出現146次,年平均暴雨日數為1.9天。暴雨最多的1921年、1929年、1995年各5次。有16年無暴雨。有記錄的暴雨最早出現於4月22日(1998年),最晚結束於11月5日(1940年)。各地暴雨日數有所不同,東部沿海和北部山區是天津暴雨較多的地區。

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氣形勢是: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漸北移,當其脊線位於黃海、日本海一帶時,亞洲大陸中緯度有低氣壓槽東移,海河、灤河流域處於槽前及副熱帶高壓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控制之下,利於低空切變線、低渦及地面氣旋的生成和發展,促使東南暖濕氣流向北輸送,形成暴雨。天津地區大部地勢低平,雨水不易宣洩,暴雨後在低洼地區易形成積水,造成雨澇。

雨澇

20世紀後半世紀,天津地區雨澇年少於乾旱年,尤其是20世紀的最後20年雨澇年明顯減少。 天津市全境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為1977年,達900毫米以上。年極端最大降水量出現在薊州,為1213.3毫米(1978年)。 全市降水量偏多30%以上的大澇年占總年數的13.5%;澇和大澇的發生率為19~41%,北部薊州和東部沿海澇的發生率最大。 降水集中於夏季,尤其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最多,全年中降水量超過100毫米以上的旬約有56%是在該期間。 雨澇和降雨強度的關係很大,而且還取決於降雨持續時間的長短。

洪澇

天津境內河流縱橫,海河是上游多條河系的入海口,海河上游流域降水多而集中時,常常造成天津洪澇。1949年以後影響較大的洪澇發生在1963年(史稱“63·8暴雨”),當年8月海河上游普降暴雨,太行山東麓發生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降水量達1300~2050毫米。洪水來勢兇猛,很快逼近天津市,天津周圍水庫的水位都超出市區數米。由於軍民奮力抗洪,保衛了天津,但周圍廣大農村做出很大的犧牲。

冰雹

2016-06-10天津各區降下冰雹 2016-06-10天津各區降下冰雹

天津多年平均雹日為0.8~1.7天,薊州最多,武清和津南最少。冰雹主要出現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個別也有例外,如,薊縣1985年10月30日降雹。雹災日數以6、7月份最多。初、終雹日期的年際差別懸殊,最早和最遲可差80~100天。 一天中降雹的機率在14~20時最大,可達73%,其中16時為高峰。多數情況冰雹一天只有1次,偶爾也有一天內幾次降雹。海上與陸地冰雹的日變化情況有較大區別,白天冰雹雲移入海面上空往往減弱或消失,夜間則有可能加強。

大風

大風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天氣尺度系統大風,指西伯利亞冷高壓和東亞大槽的同時顯著發展而伴隨明顯的冷鋒過程。這類大風過程按冷空氣活動路徑和大氣環流演變特徵又可劃分若干類型;第二類是與北上颱風、入海氣旋以及龍捲等中小尺度低氣壓系統相聯繫,發生和消亡迅速而風速極高的大風,所造成的損失最為慘重。

統計表明,天津大風的年平均日數為7~48天,塘沽大風日最多,薊州最少。 大風的季節特徵明顯,春季大風日最多,占全年的30%以上,冬季次之,秋季、夏季大風依次減少。 各月中一般4月份大風最常出現,各地平均在1.3~6.7天,8月份大風最少。據天津市氣象檔案館記載,漢沽鹽場1961年4月5日出現最大風速為33米/秒的大風;天津市區1979年2月16日出現28米/秒的最大風速。

颮和龍捲風

颮是一種突然發生的,持續時間短促的強風現象。颮與排列成帶狀十分狹窄的雷暴群同時出現,形成一條強烈的颮線。颮線過境,除了有風向的突變和風速的大幅度驟增外,還經常伴有雷暴、暴雨、冰雹,甚至龍捲風等。龍捲風是一種與強對流雲相伴出現的具有垂直軸心的小範圍強烈渦旋。從外觀看是從積雨雲或發展很盛的濃積雲底盤旋下垂的漏斗狀雲體。1969年8月27日高空有蒙古冷渦出現,後向東偏南緩慢移動,地面有冷鋒東移,經北京向天津侵襲,28日、29日午後和傍晚對流旺盛,出現雷雨、大風,兩天內連續發生兩次龍捲風。據當時的統計,兩次龍捲風造成120人死亡,823人受傷,房屋倒塌1271間。

沙塵暴

天津的沙塵暴天氣大多是受中國西北或偏北地區沙塵暴天氣過程影響所致,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是天津的沙塵天氣的主要來源。各區沙塵暴日數年平均為0.4~1.9次,靜海最多,東部沿海最少。 沙塵暴主要發生在春季,其次是冬季和初夏。不過,近些年來,此災害較前幾十年得到明顯改善。

風暴潮

風暴潮也稱氣象海嘯或風暴海嘯,是天津沿海地區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它是指由於大風和伴隨大風的颱風或強低壓系統引起的氣壓驟變所導致的海水異常升降現象,受其影響海潮大大地超過平常的潮位。天津市海岸線約153公里,還有一級河道的防波堤近209公里,因此風暴潮災害對天津沿海及港口地區的影響重大。風暴潮常出現在4~11月,夏季影響黃渤海的颱風和春秋冷空氣的影響常使天津沿海地區產生風暴潮。

天津地區平均年霧日為13~31天,南部多於北部,大港、靜海霧日較多,薊州霧日較少,市區和塘沽霧日少於周圍其他區。霧日的季節性特徵明顯,秋末冬初及嚴冬(11~1月)霧日最多,其次是夏季(7月),春末(5月)最少。霧的日持續時間變化也較為明顯,特別是秋冬季,一般在午夜或清晨生成,持續時間以12月和1月最長,平均為6.5小時,其他各月一般在1.5~3.7小時不等。

小麥乾熱風

春末夏初,天津地區上空雲量很少,太陽輻射強,地面增溫快,此時正值大陸變性氣團控制下雨量稀少,形成高溫乾旱的氣候背景。中國小麥乾熱風的形成有兩種類型:一是大陸暖氣團入侵型,另一種是極地大陸冷空氣南下變性。在天津市,後一種類型占絕大部分。即在地面為一冷高壓,高空處於低壓槽後、高壓脊前。高壓控制區天氣晴朗,空氣乾燥,冷空氣變性形成乾熱風天氣。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定為小麥乾熱風危害時段。天津地區小麥乾熱風以輕型為主,占總數的80%以上。輕型乾熱風10年出現0.7~2.5次,重型乾熱風為0~1.5次。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小麥乾熱風都有可能出現,但5月下旬出現的機會最多,約占41%。出現在5月中旬和6月上旬乾熱風分別占24%和35%。天津除沿海地區乾熱風很少外,其他地區差別不大。相對而言,越向西、向內陸乾熱風越重。小麥乾熱風持續日數,全國最長的地區超過17天,天津地區較短,最長為7~9天。

麥收連陰雨

凡在6月份內出現連續3天以上的降水天氣,一次過程降水量≥40毫米,即為麥收連陰雨。

天津地區麥收連陰雨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最常出現。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麥收連陰雨的出現機率大大下降。主要因為麥收連陰雨天氣是較大型的天氣過程,受大氣環流長波系統制約。80年代以來,低緯度副熱帶高壓位置常常偏南、偏東,故初夏雨帶偏南,即使過程降雨達到40毫米以上,也少有連陰雨天氣出現,不會造成連陰雨危害。

雷暴與雷擊

天津年平均雷暴日為28天左右,最多的年份43天,最少的年份15天。雷暴、雷擊多出現在陣雨等對流激烈的天氣中,因而夏季最多。天津地區3~11月都可能發生雷暴,5~9月多發,占全年的89%,其中7月份出現的最多。雷暴的日變化不很明顯,全天任何時候都出現過,午後發生雷暴次數多一些,其中尤以13時最多。天津地區的初雷暴日一般在4月份,也有發生在更早的記錄。終雷暴一般在10月份,最遲達11月份。

寒潮

20世紀天津的寒潮以20年代較重,50年代、70年代較輕。80年代以來寒潮次數減少,但強度有所增加。90年代寒潮進一步減少。影響天津的寒潮主要有兩條路徑,第一條為西北路徑:來自新地島以西的北方寒冷洋面,大多經巴倫支海、白海,入巴爾克什湖或蒙古西北部進入華北地區,入侵天津,此路徑為大多數。第二條為北方路徑:來自新地島以東、泰米爾半島以北的北方寒冷洋面,大多經喀拉海、泰米爾半島,從蒙古東、南部進入中國華北地區,入侵天津。

霜凍

天津各區初霜凍平均在10月中、下旬出現。北部的薊州、寶坻較早,市區以南較晚。最早的初霜凍是9月28日(薊州,1968年);最晚的是11月17日(市區,1998年)。霜凍基本上是平流降溫(冷空氣侵入)和輻射降溫共同影響的結果。平均4月上、中旬結束,最早3月13日(塘沽,1959年);最晚5月16日(武清,1962年)。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由於地溫普遍升高,天津霜凍的危害大大減輕。

夏季高溫

天津市歷年的極端最高氣溫主要出現在夏季的6、7月份,也有少數年份出現在5月或8月,最晚的是薊州,2000年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9月16日。夏季天津市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易出現悶熱天氣。全市的極端最高氣溫為41.7℃,出現在薊州(1999年7月24日)。據統計,天津東南部的高溫日數多於西北部,薊州和沿海地區夏季高溫日較少。20世紀90年代天津高溫日數普遍增加,且近些年增加速度很快。在空氣濕度大的7、8月份,人體對熱的耐受力很差。人體皮膚表面溫度一般是32℃,當平均相對濕度達到70%以上時,日最高氣溫超過32℃時,就可能會中暑。

天津各區最高氣溫35℃以上的日數表(單位:d)

市轄區天津市區薊州區武清區寶坻區東麗區西青區北辰區
日數7.46.17.25.46.37.28.1
市轄區寧河區靜海區津南區濱海漢沽濱海塘沽濱海大港全市平均
日數2.810.46.12.23.46.06.1
天津市區高溫日曆 天津市區高溫日曆

每年的高溫日數差異也很大,以天津市區為例,1951、2018年高溫日數多達30d,2017年為28d,1997年和2000年為22d,而1956、1957、1977、1980、1993、1995年無高溫日,最長連續高溫日數為7d(1997年、2017年)。

(參考資料:《 天津氣象資料》、《 天津地區主要氣象災害》、 )

氣候變化

氣溫:近半個世紀,天津的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20世紀80年代至2000年上升趨勢明顯,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氣溫升高更為顯著。90年代平均氣溫比30年前升高了1.6℃。進入本世紀以來,氣溫升高依然身份明顯。

降水:天津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降水(特別是夏季降水)呈現減少的趨勢,水資源短缺嚴重。90年代降水偏少的趨勢仍然持續,特別是1996年以後連續幾年天津乃至整個華北降水明顯偏少。

天津冬半年平均降雪日數 天津冬半年平均降雪日數

冬季的降雪,包括天津在內的華北大部地區都呈現減少趨勢。降雪日數方面,天津在上世紀50年代平均降雪日數最多,90年代以後明顯減少,特別是2011年以來的平均降雪日數與鼎盛時期相比,減少超過一半。

儘管降雪日數在減少,但極端性卻在增加。90年代以來加速變暖,冬季變短了,氣溫低、能保證下雪的日子基數減少了,使得降雪日數減少。但暖冬頻發,氣溫高了,空氣承載的水汽量加大,特別是有強盛暖濕氣流深入華北時,華北空氣中的含水量可以比以往更多,水汽條件比以前更有利於出現強降雪,同時21世紀以來冬季也不乏強冷空氣入侵,這就更加容易見到極端降雪。

(圖註:出現雪、雨夾雪、冰粒、米雪等,當天都會記錄為一個降雪日。降雪日數≠降雪次(場)數,一場雪可能對應多個降雪日。)

天津季節變化 天津季節變化

季節:1951~2008年,天津冬季長度明顯縮短 (平均縮短2.5d/10a),夏季長度呈延長趨勢(延長速率2.0d/10a);春季長度變化不大,秋季略有延長。冬季初日明顯延後(平均延後1.3d/10a),春季和夏季初日顯著提前(分別提前1.2和1.9 d/10a),秋季初日無明顯變化。

(參考資料: 、《 天津氣象資料》、《1951~2008 年天津市氣候季節變化特徵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最新資訊

年度氣候盤點

2014年,天津全市平均氣溫14.1℃,較常年偏高1.5℃,為1951年以來最高(截至2014年)。各季和各月平均氣溫均較常年不同程度偏高,其中3、4月份和春季平均氣溫均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高,在全年中偏高最為顯著。

2015年,天津全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1951年以來第二高值,僅比2014年低0.5℃。全市平均氣溫除11月明顯偏低外,其餘各月均不同程度偏高。全市年極端最高氣溫39.8℃,於7月13日出現在北辰;年極端最低氣溫-11.8℃,於1月1日出現在北辰。

2016年,天津市年平均氣溫13.7℃,較常年偏高1.1℃,列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高值第二位(截至2016年);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3%,其中市區為2000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位。夏季最大的降水過程出現在7月19日至20日,期間天津普降大暴雨,2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85.9毫米,為1961年以來全市日平均最大降水量。

2017年,天津市年平均氣溫14.2℃,打破2014年的紀錄,為1951年以來最高值,4月、5月、9月平均氣溫均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高。天津氣象站高溫日數24天,打破歷史紀錄。

季節初日

年份春季初日夏季初日秋季初日冬季初日
常年平均04-0105-2309-1411-01
2006年03-1505-1410-0811-16
2007年03-2305-0209-2710-28
2008年03-3105-1909-2311-08
2009年03-1505-0309-0610-31
2010年04-1805-1909-1711-12
2011年04-0305-2409-0811-13
2012年03-2605-0209-2511-09
2013年04-1105-2009-2311-17
2014年03-1405-1809-1411-12
2015年03-2505-1609-2811-06
2016年03-1505-1609-2710-31
2017年03-1605-1010-0211-11
2018年03-2305-1009-15/

(參考資料: )

(註:2017年以前數據來源為天津市氣象台,採用簡標;2018年起採用QX/T 152-2012標準,依據站點為天津氣象站)

重大氣象事件

2008年12月20日傍晚至21日凌晨,天津全市普降大到暴雪,塘沽區降雪時間最長,達17小時以上,降雪量為11.3毫米;漢沽區降雪量最大,達11.7毫米;寶坻10.0毫米,市區10.0毫米,這4個自動氣象站所在地均達到了暴雪量級。氣象專家稱,天津市的這次降雪50年不遇。

2010年1月2日白天至3日下午17時,天津普降大雪,市區降水量13.3毫米,積雪深度18厘米。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濱海新區塘沽,為14.3毫米。至此,天津迎來了自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一次降雪過程。

2012年7月25日夜間至26日上午,天津地區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區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133.3毫米,為1984年以來最大降雨。而靜海、津南、大港三個國家級氣象站監測數據顯示雨量均超過了200毫米,突破了1951年以來的歷史極值。此外,從自動站監測來看,西青大寺自動站監測雨量最大,為344.9毫米,達到特大暴雨等級。

2014年5月29日,天津大部分地區出現了39℃以上的高溫天氣,突破歷史同期氣溫極值,最高氣溫出現在西青,達40.5℃,市區及西青、津南等5個區縣最高氣溫均在40.0℃以上,北辰、東麗等6個區縣最高氣溫突破了37℃,漢沽、寧河氣溫“最低”,為38.4℃和38.5℃。此次高溫天氣一舉刷新60多年來5月歷史同期氣溫極值,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早出現的40℃。

天津7·20大暴雨  塘沽站雷達回波 天津7·20大暴雨 塘沽站雷達回波

2015年11月22日,天津迎入冬以來首場明顯的降雪天氣,範圍大、強度明顯、降水量大。市區降水量8.3毫米,為大雪量級。

2016年1月23日,天津市區最高氣溫-11.3℃,突破了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值,是55年來津城白天出現的最冷一天。

2016年7月19日夜間至20日白天,天津地區普降大暴雨,個別站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57.7毫米,最大雨量出現在河西區掛甲寺,雨量為359.1毫米。受其影響,天津各區縣因積水實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一度超過50處。中心城區232座泵站及23處臨時泵站全部開啟,所有泵站滿負荷排水。

2017年5月4日至5日天津沙塵 2017年5月4日至5日天津沙塵

2017年5月4日上午至5日下午,天津迎春季以來第一次大範圍的沙塵天氣過程。其中4日主要為浮塵;5日白天,受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陸地颳起5~6級西北風,陣風9級,大部地區出現揚沙天氣。受沙塵天氣影響,天津空氣品質指數(AQI)保持爆表28小時,PM10濃度峰值達1843μg/m 。

2017年7月11日,天津市氣象台於12時40分將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這是自2014年天津市氣象局印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實施細則(第二次修訂)》 之後,首次發布的高溫紅色預警。當天下午,天津市區最高氣溫39.6℃,創入夏新高。全市最高氣溫為津南的40.8℃,全市最高自動站氣溫為靜海中旺的42.7℃。

2018年6月5日,天津市氣象台於11時28分將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當天全市各區均出現高溫天氣,市區40.5℃,西青、津南和東麗40.1℃,均打破6月歷史最高氣溫紀錄。

1810號颱風“安比” 1810號颱風“安比”

2018年7月24日,受1810號颱風安比的影響,天津風雨大作。早晨7時,“安比”以熱帶風暴級的強度進入天津市靜海區,途經濱海大港、津南區、東麗區、寧河區,並於13時進入河北省唐山市境內。受其影響,天津全市平均降水量118.1毫米,市區199.8毫米,最大雨量為和平區福方里的237.1毫米,濱海新區極大風速18米/秒(8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