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村[社長兼總編]

天村[社長兼總編]
天村[社長兼總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原名葛其明。筆名齊鳴、杭新民等。出生於浙江省天台縣。大學,已婚。30年改革開放,30年打工文學遊子。2004年創辦月亮船文學社暨《月亮船》文學報,權當社長兼總編。首屆浙江省“優秀文藝人才”。中國散文學會理事。1978年開始投稿《浙江日報》,1987年發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天村 天村

天村,原名葛其明,筆名齊鳴、杭新民等。出生於浙江省天台縣。大學,已婚。30年改革開放,30年打工文學遊子。2004年創辦月亮船文學社暨《月亮船》文學報,權當社長兼總編。首屆浙江省“優秀文藝人才”。中國散文學會理事。1987年開始在《浙江日報》發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出版著作有散文隨筆集《雨浴人生小站》、《按摩衝動人生》,長篇小說《流浪中國一萬年》(又名《東山石特傳》),詩文選集《天村作品自選本》等。曾獲《中國作家》全國青年徵文大賽詩歌佳作獎;《散文選刊》“古風杯”散文獎;中國作協文藝報“作家論壇”優秀作品一等獎;中國散文學會“散文精英獎”之卓越成就獎;《人民文學》瘦西湖杯優秀散文獎等榮譽。

天村檔案

文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

天村在寫作 天村在寫作

筆名:齊鳴、葛明政、杭新民、老愚等

國籍:中國

現居:上海松江

籍貫:浙江天台

民族:漢

身高:174.5cm

少年理想:到珠穆朗瑪峰上去走走,眺望地球邊上風景

愛動作:天天打扮月亮船書齋

冏追求:文學人生,心臻佳境

RS主題詞:祖國是母親,北京是父親

TC解讀:三昧九天,環球一村

作家信念:太陽永遠照耀中華神州國土

崇拜的科學家:達爾文、愛因斯坦、袁隆平

欽仰的思想家:孔子、莊子、盧梭、尼采、魯迅、毛澤東

深受影響的作家;歌德、李白、蘇軾、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海明威、巴金、冰心

尊崇的當代作家:王蒙、鐵凝、陳建功、林非、周明、王宗仁、余秋雨、賈平凹、史鐵生、李敖

曾發表作品的報刊:《人民文學》、《美文》、《文藝報》、《浙江日報》、《足跡》《散文世界》等

相關事跡

林非寫給天村的信

作家天村 作家天村

天村:

近好!

拜誦華翰,快哉!

社刊辦得很好,豐富多彩,盼不斷邁進。

盼小說與散文寫作,同時並舉,獲得更多讀者的喜愛。

勤奮地寫作,熱情地指導文學愛好者,真是生活中極大的歡樂,

盼不斷獲得新的成就。 匆此順頌

文祺!

林非

4.5

月亮船文學報 月亮船文學報

(林非: 著名作家、理論家、學者,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導師,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中國散文學會會長。)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天村散文隨筆集《按摩衝動人生》

《按摩衝動人生》序言

汪兆騫

作家天村在公園散步·2012 作家天村在公園散步·2012

天村是文藝界友人推介給我的。這名文學青年文思獨特,創作天賦和潛質都很吸引人。天村的多篇作品出現在北京報刊或相關選本,並多次獲得各種文學作品大賽獎。天村寫小說,寫散文,還寫詩,並已出版過三部文學著作。這部散文隨筆集《按摩衝動人生》,有特色,有創意,我決定寫幾句。聊作序言。

中國文壇這個“大家庭”,應有魅力吸引四面八方人才。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大多脫胎於各行各業,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可以說是新時期文學的參與者、見證者。記得在《當代》編輯部,有一個夏天,我們辦公室進來了一個平頭大臉、身穿短褲、腳著涼鞋的年輕人,爽快地叫一聲:“老師,我來投稿!”呵!具有靈氣的小伙子。這個小伙子便是中國文壇具有顛覆意義的王朔,就這樣跨入了文學大家的陣營中。還如阿來,一個藏族小伙子,已經蜚聲文壇了。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塵埃落定》是多家出版社、編輯部的退稿,為什麼被我們一眼看中?因為我們看到了裡面有文學實質的東西。

天村這部散文隨筆集,書名很吸引人——《按摩衝動人生》,它分為《正編卷》和副編三卷,《正編卷》是系列散文隨筆,以人體的五官四肢各部位名稱做題目,共54篇,首篇《文人》,尾篇《文人情秀》,有道是獨具匠心。讀著它們,仿佛在品味人體科學知識,又似揣摩整個人類生命文化,啟迪人生,啟迪智慧。它們裡面所蘊含的哲學、歷史學、生理學、宗教學、醫學、美學、心理學、社會信息學等諸多學科知識,攬盡世界前沿科技文化精華。在文學的薰陶下,他的苦難與樂觀,他的憂愁與幽默,他的博學與平易,他的人格與禪智,他的質樸與笨拙,他的真誠與懵懂等等,藝術思維與藝術形象構建,別具一格,不落俗套,讓讀者掩卷沉思。他走出了那種單調乏味之山水流連散文,花草做秀散文,那種卿卿我我的戀情散文。在當今這個文化經濟時代,大至一個國家或民族,小至一個企事業單位,發展如何,歸根結底是人才如何;又鑒於文學本身是人學,天村或許從中領悟到——發現了,創作題材(素材)本來就隱逸在人身上。人們所說的大散文,也許就珍藏在這小小的人的心靈深處。這是天村對散文創作的一種追求,一種新思路。

副編三卷分為:《副編散文卷》、《副編閱讀卷》和《副編評論卷》。《副編散文卷》選有大散文《始豐溪·母親河》、《愛在人間》(《天村作品自選本》自序)、《乘著月亮船去流浪》和《跋語譜秀》(《流浪中國一萬年》(又名《東山石特傳》)自序和後記),讀來引人深思,讀者無不產生人類平等之同情心。

作者的感情非常真摯,如《始豐溪·母親河》開頭便寫道:“始豐溪啊母親河!我是你的兒子,喝著你的水,玩著你的土,枕著你的音容笑貌而長大的。”這是作者對故里天台山的真情流露,赤子之良好心態,顯現在字裡行間。統篇洋洋一萬言,讓讀者一口氣讀完,有淚有沉思;在淚中沉思,在沉思中含淚。在當今文壇,充斥著太多的犬馬聲色,泛濫著太多的物慾與情慾。天村的作品有個性、有靈魂,作者的審美力量從描寫複雜的人性中挺起,推動人生永遠向前,這是非常可貴的。

天村歷經“打工遊子”生涯,熬過痛苦的日子,始終沒有離開過社會現實。作者在《跋語譜秀》中,寫下了自己對祖國文學事業的熱愛,於心頭喊出:“爭取自己創造條件也要為祖國文壇錦上添花!”“作家,是代表祖國、民族的一種聲音,傳遞給世界,為全人類的和平、進步、終極目標而奉獻的一份愛……”我作為一名資深編輯,為之心動!

《副編閱讀卷》所選的兩篇文章,充分表明了作者寬闊又崇高的心境,永遠是為了祖國——為故里天台山變得更加美好、更加亮麗。《副編評論卷》所選的三位故里師友對天村其人其文的評說,恰到好處地為本部散文隨筆集作了奠基,為讀者打開讀學思路。當然,有些篇什結構不夠嚴謹,上下文銜接有失順暢,以致失范,這會影響閱讀。 希望作者的下一部著作《天村文選》早日問世,也盼望天村能在文學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呵呵,後生可喜可嘉:三昧九天,大地一村!

2006年6月*北京

天村作品自選本 天村作品自選本

(《序言》作者系著名編輯家、作家,《當代》原副主編)

作品榮譽

主要作品

詩歌:《快樂小詩》、《杭州六和塔》、《天涯海角》、《詩魂》、《就是這塊土地》、《釋佛》、《天台山隋梅詩四章》、《孤山》、《太陽頌歌》

散文:《走過石樑》、《指點葛嶺山》、《不惑之鵝》、《石松》、《心》、《夢》、《腎》、《始豐溪·母親河》、《百年人生外祖父》、《祖國 北京 文學人生》、《嘴賦》、《肋骨賦》、《文人情秀》、《乘著月亮船去流浪》、《毛澤東“蛙泳”渡長江》、《騎牛上揚州》、《詩人胚胎,散文人生》、《中年青春》、《“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中”》、《同在一個地球上》、《從孫悟空與唐僧講起》、《假使諸葛亮不在三國出現》、《憂思三十年:做人與做作家》

天村著作《中國孤兒青春夢》 天村著作《中國孤兒青春夢》

小說:《青春·柔情·旋律》(長篇)、《貞節碑之魂》(中篇)、《大日頭》、《小鼠無傳奇》、《東山石特傳》(《流浪中國一萬年》)(長篇)、《相約今生是真情》(長篇)、《中國孤兒青春夢》(長篇青春勵志小說)

理論·評論:

《林非作品中美的旋律——美在紅杏出牆來》

《知音是藝術靈魂的相遇》

天村在月亮船書齋 天村在月亮船書齋

《書山有路風光美——讀林非先生〈讀書心態錄〉漫記》《“文化天台”,新世紀的發展戰略》

《天才中國的誕生》

獎賞·榮譽

天村在江南大學 天村在江南大學

1987年 詩文在省報上發表,朋友獎賞三杯紹興國酒;

2003年8月 浙江天台文學界召開“天村作品研討會”;

2004年10月 浙江天台電視台拍攝播出電視專題片《天村的路》;

2004年 獲中國作家雜誌社、女友雜誌社、魯迅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全國青年文學作品大獎賽大獎;

2005年 獲《散文選刊》“古風杯”優秀散文獎;

2005年 獲中國作協文藝報、中國作家世紀論壇聯合主辦的全國文學作品一等獎;

2005年 獲台州市天台“舊城改造大家談”徵文大賽獎;

2006年 獲中國散文學會主辦的中國當代散文精英獎之“卓越成就獎”;

2006年台州電視台、天台電視台拍攝播出天村和月亮船文學社宣傳報導;

2006年 中國作協機關報《文藝報》兩次發表天村文學創作信息;

2007年 獲中國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盃;

2008年 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文學創作特別獎;

天村在公園散步 天村在公園散步

2009年 獲《人民文學》瘦西湖杯優秀散文獎;

2009年 獲浙江省“優秀文藝人才”榮譽;

2010年國慶節 中國基層黨建網和中國科技財富雜誌社聯合授予“中國驕傲之星”榮譽;

2010年 榮獲《中國作家》雜誌社全國徵文散文一等獎;

2011年 榮獲浙江省天台山杯養生文化論文獎;

2012年 被授予“感動中國優秀文化人”榮譽;

2012年 榮獲浙江省“天台山文化獎”文學大獎;

作家天村心語

高天當“桌面” 大地作“鍵盤”

昨日多真情 明天有知音

——漂泊中國五十度,青春悲歌歌一曲

天村

天村 天村

1962年4月23日,我生於浙江天台。這一日,是世界讀書日。

1968年,我6歲,元宵節上國小。1974年7月,12歲時國小畢業,9月升國中。1976年7月,14歲時國中畢業。因那時升高中是“推薦”,讀書好沒有用。當我朝天發問:“我為什麼不能讀高中?”老天無語時,驚聞“萬歲毛主席”逝世。臨近國慶節,才被一所“五七學校”高中部錄取,課本僅語文和政治與普通高中一樣,參加全國高校文科考試,歷史、地理兩門全靠自學,後兩度轉到普通高中插班學習,數學和英語兩課成績總趕不上去。這個時候,我開始思考社會制度不健全,弊病多多。又喜聞中國搞經濟特區,新時期的到來,我大聲喝彩。連續三次高考落榜後,想到自己寫作是特長,加上那時中國文學熱,便是伴隨改革開放大潮來臨而方興未艾,不少作家僅憑一兩篇作品仿佛一夜間成名,遂踏上名利雙收的人生大道。憶當初,很多人都在寫稿投稿,我無疑也插上了一對文學夢想的翅膀開始高高飛翔。

1980年,我18歲,金秋季節,就開始向杭州、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城市的文學報刊大量投稿,當年三分一枚的郵票總是整大張地買,稿紙信封也都是成捆地買。因為不斷地投稿,所以也不斷地收到鉛字退稿信。我屢投屢敗,還投還敗,我堅信,在一萬次失敗之後,第一萬零一次總是成功吧!遇挫時,激情啟動,智慧源出,我關注起人和生命的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問題。

我一面在寫稿投稿,同時想方設法找個好工作。清楚記得一次官方招聘,我報名、填表格、交照片後,等待通知考試。結果是被人暗中“卡”掉了,沒有接到通知。父親知道後,在公共場所作了一回大辯理。這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另一面,和學校老師講的美好的“理想社會”,怎么如此大相逕庭呵。每每找工作不成後,只好又埋頭寫稿投稿,尋求出路,這也是最省本錢的事情。在這前後幾年,許多親友為我介紹對象,不下十幾門親事,都被我“謝絕”。有誰能解讀我此時的青春夢想啊!

1982年,我20歲,金秋,和一幫朋友在天台國清賓館,把酒吟詩,點歌抒懷後,回城裡時,因我視力差勁,朦朧月色里,腳踏車載我沖向公路邊溝作“英雄”,跌破頭皮,顱骨裂痕,縫了20多針,住院20多天。朋友祝福說,“大難不死,必有洪福”,我笑笑,若真這樣,定將邀你們再去瓊台賞明月,再上華頂觀日出。

1983年天村在上海外灘 1983年天村在上海外灘

1983年和1984年,先後兩次到北京,尋求文學人生奇蹟出現。拜訪過《詩刊》社,《北京文學》社,《人民文學》社等。《詩刊》一位老編輯告訴我浙江籍詩人艾青家地址,我帶上一部詩稿,找到艾青家,向老詩人請教詩藝。那次,也向有關編輯打聽過著名作家陳建功先生和林非先生的單位或家庭住址,都未如願。爾後一次上北京,滿懷青春豪情,決意從首都北京開始流浪,將一份出自鎮政府的“到北京拜師訪友找工作”的介紹信也撕毀丟進果殼箱,就這樣沒有了身份證明(那時還沒有《居民身份證》),在北京站廣場過夜時,被公安人員檢查後送到北京市收容譴送總站,過了幾天后回浙。這兩年,還到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打過工,尋求人生出路。

1985年和1986年,分別幾次到杭州,又轉廣州等珠三角地區找工作。在杭州《江南》編輯部,拜見過當年編輯俞贊時、徐謂明等老師,因投送過許多部中篇小說稿,收到編輯老師幾次親筆信,為我的稿子提意見,鼓勵我。那時的珠三角地區對我的魅力確鑿很大,尤其是深圳特區。我多次嘗試去那粵南沿海改革開放城市群作淘金夢。有次,也像已獲得“魯迅文學獎”的打工作家王十月那樣“偷渡”進特區,他“偷渡”成,我卻沒“偷渡”成。1986年開始寫成長篇小說《青春.柔情.旋律》。

1987年,我25歲,春夏時節,再度旅居大上海,租了一間小屋,構想一邊打工掙錢,一邊業餘搞文學寫作,創造條件立足大上海。我到過《文匯報》社、《萌芽》社、《收穫》社、《小說界》社、《上海文學》社、《解放日報》社,投送過不少稿子。我還自訂了《文匯報》和剛創刊的《上海灘》雜誌。記得有位編輯講過,現在“文學熱”已過去,轉為“賺錢熱”了。誠然,這次遊學大上海,讓我熟悉了不少上海灘風情。我回浙江時,一位愛好文學的上海小姑娘還寫來熱情洋溢的信,她父親還是副縣長,只嘆我無福無緣。這年,還到過成都和廣州,在南國五羊城參與多家單位招聘,都沒中。

正因為找工作屢屢沒成全,更鼓舞了我寫稿投稿的勁頭。1987年秋,幸遇杭州作家田虛先生,文章開始在浙江日報副刊發表,第一次發表的是短詩,得到5元稿費。接下幾年,連續發了數十篇。八、九十年代交接幾年,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任編輯記者的老同學江正茂,幫我的多篇稿子向有關報刊推薦發表。

1988年,我26歲,春,隨鄉親到四川做生意,和一個“辣妹子”一見鍾情,她跟我來浙江天台,成為結髮夫妻。1989年5月,大女兒出生,1994年1月,小女兒出生。我的老家在天台縣坦頭鎮的東邊,中國小校在鎮的西邊,我和我倆女兒讀中國小,就要橫穿整個小鎮,足有2公里,每天早上學、晚回家,像過“長征”一樣,無疑鍛鍊了我和我倆女兒。想想我自己,想想倆女兒,天真、聰明、好學,知足常樂嘛。我雖說“官方”工作無數次沒找成,未如願,可在我的信念中,必須吃成“國家飯”。今走到這地步,仍在溫飽線上過日子;我把一切都看成是新時期的打工生活,包括在小鎮老家種田、栽菜、砍柴、養豬養鴨養鵝。種田還是讀國中時,學校有小農場,班主任老師親手教的;我記住老師一句重要的話,插秧一定要把每一株秧苗插端正,一株秧苗好比一個人,站端正就好,就會健康成長。在那生活艱難時期,是魯迅的立人精神和豐子愷的生活情趣支撐著我苦苦前行。

有那么許多年,我要感激結髮妻子的忠實與勤勞。妻為私人老闆打工,都是按件計酬,不分日夜,為多賺點錢,一心為家庭生活過得美好。那些年裡,我銘記父母雙親對我家庭生活的幫助,也難忘當年還健在的老祖母幫我帶孩子。

記憶到這裡,特提上一筆,鑒於全人類所創造傳承下的一切文化,在我心靈里一直都很神聖的,故我曾去朝拜“佛菩薩”,朝拜“大帝”們,曾去問津“排八字算命”與“看相”,還“打卦求籤”等民間俗文化活動,但我絕不是去相信“迷信”,而是憑文化人的心態,敬畏“天地神佛”,敬畏“宗教文化”、敬畏“民間文化”,並加以認真地深入地研究。我篤信“知識就是力量”、“文化就是財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神佛”坐著。我在此忠告“80後”、“90後”的年輕人,當你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闖世界時,再不要看重裝在口袋裡的“學歷”,不要看重以前曾擁有的“東西”,要學會轉身,讓生活升華,記住,重要的是如何發揮自己學到的文化科學知識,靈活,再靈活地運用,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才智與能力,同俗眾社會所有“迷信”活動拉開距離,陰陽相吻而涇渭分明,只有這樣,你心中的“上帝”會時刻佑護著你引導著你——向前,向前,不倦地向前,你會與你今生命定的“貴人”相遇......

不知多少人都這樣說,女兒嘛,能讀讀國中,就可賺錢了,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我每每聽到這種話,心頭旋即涌動著悲喜衝撞情緒,經過激烈的靈魂搏鬥後,又露出充滿喜劇的微笑。我絕不能這樣隨波逐流,一定要以文化人的獨特方式,和妻一起攜領倆女兒走好屬於自己的路。

1989年,我27歲,春夏,因慕名賈平凹、陳忠實等著名作家,到西安打工遊學,在民辦的藝術學校,接觸到不少有深度有力度的社會文化知識。這年前後的許多載光陰,多次多地方參加函授、刊授等成人高等教育自學,取得中文系、新聞系大學文憑。八十年代末,寫成長篇小說稿《流浪中國一萬年》(又名《東山石特傳》)。

90年代初,《天台山報》始創,老同學奚德基推薦我的文章在縣報上陸續刊載。

1993年,我31歲,盛春一日,風兒駘蕩,大氣和暢,獨個人騎腳踏車到“台州府城”臨海市,100多里路程,早去晚歸,中途必經一段盤山公路,雄關險境,風光盡享,就為了購買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精裝本,快哉!

1997年,我35歲,香港回歸日,我前往杭州謁師訪友之行,從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大樓崛起,感受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力度加大、速度加快,豪壯哉!——回到家,卻借酒澆愁,為工作之事,為孩子成長之事,有時真學名家汪曾祺、李存葆那樣喝醉,渴望獲得創作靈感,一舉成功。我對工作的希望一直在,文學的希望一直在。

1998年,我36歲,蘇州打工半載,看蘇南大地變化非常,全國領先,雖曾為一些小事、大事、家事、國事,既觸目驚心,也憤慨非常;——事後,轉身想想,相信,中國必定發展,走向繁榮昌盛。這年,我編出人生第一本書——散文小集《雨浴人生小站》。

天村在東湖公園 天村在東湖公園

90年代時光里,我寫成散文隨筆集《按摩衝動人生》稿子,其中數篇在報刊上先發表。為了不被科技發達的資訊時代所淘汰,在八、九十年代間,我先後訂過《人民文學》、《北京文學》、《江南》、《東海》、《小說界》、《上海文學》、《萌芽》、《收穫》、《當代》、《青春》、《花城》、《浙江日報》、《文藝報》、《文學報》、《現代人報》等報刊。

2000年,我38歲,新世紀燦爛的曙光照耀我、溫暖著我一個人在縣城租房居住,鞭策我努力打工養家。這期間,曾有親友約我合夥做生意,試了試,鑿實不是做生意的料,虧了幾萬塊。找不成工作又賺不到錢,這么許多年來,我依然一顆童心天真可愛,仿佛與“絕望”無緣結識。不知多少個日子,就吃四、五角一包的兩包速食麵過一天,或到牛血羹店吃一碗牛血羹和一隻饅頭加二兩白酒,只要一塊五角左右,和現今物價比,真是便宜得要命。對此,我還向文學師友驕傲地說過:一塊五角錢,就有酒有肉,吃飽喝醉。我生活得無憂無慮啊。這真如陳瑜老師在評論我作品的《廿年辛勤,生活饋贈》一文中說:天村的作品,有一股閃爍的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精神,這可能是天村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功夫。

2003年,我41歲,編出《天村作品自選本》,被列入“中國當代作家精品文叢”,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系詩歌、散文、小說綜合文學作品選集。8月份,在縣文化界前輩曹志天老師、陳瑜老師和湯達明主席的幫助下,在縣文體局會議室為我召開“天村作品研討會”。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江正茂電話祝賀,並幫我的作品寫過一篇短評《初讀天村文學作品集感想》,在報刊上發表。

2004年,我42歲,把一家人都接到縣城裡居住。這年秋,我買來一台600元的小電視機,算是我購買的最值錢的家用電器。在縣文學界領導的關懷下,我創辦了月亮船文學社,屬天台作協團體會員。青少年寫作輔導中心,以輔導青少年學生寫作為主,兼招全托半托中小學生。是年暑假,大女兒以優秀成績考上天台中學讀高中,讀國小的小女兒從坦頭鎮中心國小轉到天台國小,因戶籍關係不在同一個學區,要繳借讀費,增加不少開支。一家人住到縣城裡,坦頭小鎮算是故鄉吧。

同年10月份,天台電視台為我拍攝播出近20分鐘的電視專題片《天村的路》。

在天台文化界領導和前輩老師的關心與指導下,為愛好寫作的青少年朋友達成和美麗的文學夢想相擁抱,為前來學習寫作的中小學生有發表文章的良好平台,亦為發展天台文化事業而奉獻一顆愛心,特編輯出版《月亮船文學報》,四開四版內部小報,圖文並茂,贈送社會各界。小報以發表青少年學生習作為主,並重點刊登名家指導青少年學子如何讀書學習、如何踏入社會、如何邁好人生通途等富有極大教育意義的篇章,著名作家王蒙、陳建功、林非、周明、王宗仁、汪兆騫、李曉虹、王兆勝、趙朴初等作品都曾發過。這年,我榮獲魯迅文學院、中國作家雜誌社和女友雜誌社聯合舉辦的全國青年文學作品徵文大賽詩歌獎。

2005年,我43歲,到北京參加“先覺杯”、“古風杯”中國新文學創作研討會,聆聽李瑛、梁曉聲、周明、汪兆騫、蘇叔陽、周大新、何建明、牛漢、趙大年、張同吾、肖復興、張頤武、崔道怡、張寶瑞、苑坪玉等名流精彩演講。作品《石松》榮獲“古風杯”優秀散文獎,並選入汪兆騫主編的《華夏散文精選》。還參加中國作家世紀論壇,剛出版的長篇小說《流浪中國一萬年》(又名《東山石特傳》)獲得中國作協文藝報全國文學作品一等獎。作品《乘著月亮船去流浪》和《始豐溪.母親河》分別入選《中國作家論壇獲獎作家文庫》2005卷和2006卷。天台文化文章《舊城改造,打響“中華天台城”品牌》獲台州市天台縣“舊城改造大家談”徵文大賽獎。

同年,加入中國散文學會,並任理事。

同年8月5日,《錢江晚報》發表我的散文小品《文人也有財富來》,想不到被阿里巴巴、騰訊網路雜誌、中國辦公網、育龍網、中國食品科技網、上海中小企事業、創業商機網、天津金鋪網、大學生家園、廣州企業、天下商機等近百家網站或其它大小媒體轉載,它們改題目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富翁》、《人以善為貴,學以誠至聖》、《一個文人的小本創業故事》等。

2006年,我44歲,10月,前往北京參加中國當代散文論壇,和著名作家林非、周明、石英、王宗仁、卞毓方、肖鳳、李曉虹、紅孩、王兆勝等名家一起研究探討中國當代散文發展方向,如何為改革開放新中國創作出合時宜順潮流的優秀篇章。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隨筆集《按摩衝動人生》,彩插有著名作家林非先生題寫的墨寶,著名作家、《當代》雜誌原副主編汪兆騫先生賜寫序言,本書榮獲中國當代散文精英獎之卓越成就獎。這年,台州電視台、天台電視台拍攝播出天村和月亮船文學社宣傳報導。中國作協機關報《文藝報》兩次發表天村文學創作訊息。散文作品《文人情秀》榮獲中國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盃。

2007年,我45歲,被批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

同年,去北京拜謁林非先生、周明先生、肖鳳教授、李曉虹博士等著名作家、理論家,圍繞文事暢談,接受淳淳教誨。導師授我創作之道,解我人生之惑,讓我聽到文學之神在前方殷殷召喚,創作靈感在心尖上任由春風吹動景色,導我步入一種瀟灑的大美藝術境界。

同年,大女兒以優秀成績考上國家211重點大學——江南大學。妻子到蘇州她妹妹那邊打工,負起大女兒的學雜費、生活費。下半年,青少年寫作中心停辦,《月亮船文學報》因缺經費暫停編輯出版。

2000年至2007年之間,我還在天台博物館、赤城街道、縣政協等做過事,並在吉利集團、石樑酒業等許多家企業打過工。

2008年,我46歲,6月份,到天台縣委黨史研究室上班,做黨史研究編撰工作。開始時月工資僅一千,我愉快地將這一千元作這樣的調劑:400元給讀高中住校的小女兒生活費,至少300元繳房租費、水電費、手機費、公車費等,還有近300元是我個人吃喝用;清楚記得,大約5個月時間,每天中午在辦公室吃一元六角一包的速食麵,或吃兩隻大餅,也正好是一元六角,開水是免費的,緊緊褲帶,呵呵口氣,滿是激動的淚花,生活如此美麗,不亦樂乎!人到中年了,每星期不吃幾塊魚肉補補身子也不行呀。妻子罵得在理,“誰叫你沒本事賺大錢”。

2009年,我47歲,作品《騎牛上揚州》,榮獲人民文學雜誌社頒發的瘦西湖杯優秀散文獎,並在《人民文學》獲獎作品專號發表。這一年,浙江省委宣傳部授予我“優秀文藝人才”榮譽。年底,我學會上網,開建“天村創作網(部落格)”。

這前後幾年,我的散文隨筆集《按摩衝動人生》進入中國作家網“作品推薦榜”。汪兆騫先生賜寫的《按摩衝動人生.序言》在中國作家網專欄刊登。中國作家網發表我的作品有:《祖國.北京.文學人生》、《毛澤東“蛙泳”渡長江》、《打工文學推動著一個時代》、《七訪魯迅故里“百草園”》、《中國作協會員有“35村”》、《從天台山啟程的徐霞客精神》、《作家應和所生活的時代潮流賽跑》等等。其中《祖國.北京.文學人生》寫了著名作家陳建功、林非、周明、王宗仁四位如何成為我的“文學人生之父”精彩片段。

2010年,我48歲,1月,天台黨史文章《初談編纂天台黨史二卷》,在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足跡》雜誌第一期發表。國慶節,被中國基層黨建網和中國科技財富雜誌社聯合授予“中國驕傲之星”榮譽。作品《從唐僧和孫悟空說起》榮獲中國作家雜誌社全國徵文散文一等獎,併入編《中國作家金秋筆會獲獎作品集》。在《文藝報》發表的數篇短章,被全國各地許多家基層文學報刊轉載。

2011,我49歲,1月,中共黨史文化論文(合作)《關於毛澤東、朱德“早登天台山”的戰略構想》在《足跡》雜誌第一期發表,獲得好評。6月份,天台山養生文化論文《托起輝煌的天台山“葛仙翁養生茶”文化》,參加台州市社科聯和天台縣委宣傳部主辦的“天台山養生文化研討會”,並榮獲優秀論文獎。

同年,大女兒以優秀成績江南大學本科畢業,供職於上海一家高科技企業單位。小女兒以優秀成績考上國家211重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妻從蘇州回到天台,讓我感到伉儷愛意深濃。

2012年,我50歲,在我的信念里,必須同時追求一種完美的事業和一個完美的家庭,可完美這一境地在現實社會裡是不方不圓的,已走過“半個世紀”盡如夢之旅,惟願在我心魂深處永遠是一種完美行程,通向完美境域,正在路途上,問好你我,互致平安,互遞愛心。此時此刻,我的一隻眼睛管我寫字,另一隻眼睛在看電視劇《北京青年》;突然,一名博友遞過“紙條”:“寫熱人心,感動地球”吧!我讀後 ,“哈哈”笑聲中,靈感襲來,將這篇文字,當作質樸、純情、大美大愛的散文,出題目為:《高天當“桌面”,大地作“鍵盤”——漂泊中國五十度,青春悲歌歌一曲》。

感慨:油米酒水衣裝住行,日月其中,

書刊網路科技文化,乾坤真大。

天村 天村

2012年9月 月亮船書齋

月亮船文學社

作家天村的書法 作家天村的書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