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門生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天子門生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天子門生蔣介石的十三太保》是由張華,王曉東編著,2008年出版的一部圖書。

圖書簡介

作者: 張華,王曉東 編著
出 版 社:
  • 出版時間: 2008-7-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234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1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2144392
  • 包裝: 平裝
定 價:¥29.80

編輯推薦

蔣介石的所謂“十三太保”,是指“復興社”的一批骨幹成員。復興社,乃以黃埔系精英軍人為核心的一個帶有情報性質的秘密政治團體。其在1932年成立後曾橫行無忌地襲擊共產黨,逮捕左翼作家,暗殺民主人士:也曾不遺餘力地蒐集對日作戰情報,打擊漢奸,因而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警惕。但由於復興社組織嚴密,當時的人們根本無從了解這個組織的具體情況,甚至名稱,所以很多人以訛傳訛,把復興社稱為藍衣社。日本就曾以《藍衣社的秘密》為題,在日文報《上海日報》的頭版,將賀衷寒、胡宗南、酆悌、康澤、戴笠、鄭介民、鄧文儀、蕭贊育、曾擴情、杜心如、滕傑、潘佑強、桂永清(一說杜心如為劉健群之誤)列舉出來,並稱之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把他們與德國納粹黨的希特勒、戈林、戈培爾、希姆萊等人同樣看待。

內容簡介

復興社,是以黃埔精英軍人為核心的秘密政工團體,是蔣介石維護獨裁統治的御用工具。民國年間,復興社因行動詭秘而令人聞風喪膽,其下的一批核心人物:戴笠、胡宗南、賀衷寒、酆悌、康澤、鄭介民、鄧文儀、蕭贊育、曾擴情、杜心如、滕傑、潘佑強、桂永清等,被時人稱之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由於年代久遠,“十三太保”對今人來說可能已經有些陌生,但在民國時期,這些冠以“太保”稱呼的人卻都有著顯赫的地位,都是叱吒一時的吼雲人物。曾統領數十萬大軍的“西北王”胡宗南,曾掌握著龐大軍統帝國的戴笠,曾享有“黃埔三傑”美譽的賀衷寒,是如何由草根變為一代梟雄?是怎樣在黨、政、軍界縱橫捭闔?最終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結局呢?本書將為你揭開謎底,找到答案!

目錄

第一章 十三太保溯源
 一、復興社、力行社與藍衣社的糾葛
 二、復興社創立始末
 三、復興社內的派系爭奪
 四、天子門生:太保速描
第二章 太保核心――胡宗南
 一、孝豐才子,“屈就”教員
 二、投筆從戎,哭考黃埔
 三、屢立戰功,黃埔旗幟
 四、苦心經營,稱霸西北
 五、攻占延安,忘乎所以
 六、西昌覆滅,歸於沉寂
 七、曲折婚姻,霞翟圓夢
 八、胡戴之交,提攜並進
第三章 亂世梟雄――戴笠
 一、年少不羈,斷送學業
 二、十年浪跡,辛酸自知
 三、兩考黃埔,人生轉機
 四、特務處長,初露鋒芒
 五、嗜血魔王,盡顯本性
 六、古城歷險,因禍得福
 七、八年抗戰,勢力巔峰
 八、特工皇帝,獵艷高手
 九、魂歸岱山,迷霧重重
第四章 特務魁首――康澤
 一、投身黃埔,受蔣賞識
 二、復興骨幹,官階速升
 三、特務魁首,窮凶極惡
 四、蔣之寵臣,紅極一時
 五、國難當頭,逆流而動
 六、爭取“太子”,不自量力
 七、襄陽被俘,魂飛膽喪
 八、漫長自省,終獲新生
第五章 復興社台柱――賀衷寒
 一、熱血青年,思想激進
 二、躋身黃埔,名聲大振
 三、學生領袖,不滿中共
 四、權傾一時,不可一世
 五、涉嫌失寵,一蹶不振
 六、苦居孤島,落寞晚年
第六章 自稱“戈培爾”的鄧文儀
 一、初入黃埔,得蔣青睞
 二、為了留蘇,不畏處罰
 三、擁蔣反共,清黨先鋒
 四、侍從蔣氏,復興台柱
 五、“理論”專家,敗走南昌
 六、駐蘇武官,國共密談
 七、“造謠公司”,“空中使者”
 八、晚年研道,盼國統一
第七章 “情報專家”――鄭介民
 一、文昌少年,亡命南洋
 二、黃埔書生,留學蘇俄
 三、分化桂系,大顯身手
 四、虎穴除奸,張敬堯斃命
 五、德意取經,強化獨裁
 六、諜報精英,醉心著書
 七、一言中的,受寵盟軍
 八、軍調代表,無功而返
 九、軍統局長,福兮禍兮
十、孤島殘月,浮浮沉沉
第八章 海軍司令――桂永清
 一、投身黃埔,北伐東征
 二、留學德國,為蔣效命
 三、抗戰失寵,發配海外
 四、由陸入海,統領海軍
 五、光桿司令,敗逃台灣
 六、青雲直上,短命總長
第九章 太保軼事
 一、長沙縱火案的替罪羊――酆悌
 二、鄭介民的懼內奧秘
 三、戴笠剪除“魯中王”
 四、復興社首任書記滕傑抓賭反被辭
 五、曾擴情反間計殺許繼慎
 六、“螟蛉子”劉健群緣何入社
 七、“反共專家”胡宗南身邊的紅色間諜
 八、“跳梁小丑”梁乾喬
 九、“一味生薑”蕭贊育

書摘

第一章 十三太保溯源
蔣介石的所謂“十三太保”。是指“復興社”的一批骨幹成員。復興社,乃以黃埔系精英軍人為核心的一個帶有情報性質的秘密政治團體。其在1932年成立後曾橫行無忌地襲擊共產黨,逮捕左翼作家,暗殺民主人士:也曾不遺餘力地蒐集對日作戰情報,打擊漢奸,因而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警惕。但由於復興社組織嚴密,當時的人們根本無從了解這個組織的具體情況,甚至名稱,所以很多人以訛傳訛,把復興社稱為藍衣社。日本就曾以《藍衣社的秘密》為題,在日文報《上海日報》的頭版,將賀衷寒、胡宗南、酆悌、康澤、戴笠、鄭介民、鄧文儀、蕭贊育、曾擴情、杜心如、滕傑、潘佑強、桂永清(一說杜心如為劉健群之誤)列舉出來,並稱之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把他們與德國納粹黨的希特勒、戈林、戈培爾、希姆萊等人同樣看待。而後,上海小報《鐵報》轉載了這個訊息,從此,“十三太保”這個稱謂開始廣為流傳。雖也有人認為,梁乾喬、葛武綮、周復也應在內,但不管怎樣,十三太保是復興社運行所依靠的一批重要力量,是無可置疑的,也許這一稱謂不過是個虛化的概念罷了。
一、復興社、力行社與藍衣社的糾葛
“十三太保”因“復興社”的創立而出現,因而想充分了解“十三太保”,就必須首先了解“復興社”。那么民國時期的“復興社”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呢?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