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淥水亭秋夜

《天仙子·淥水亭秋夜》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

作品慨況

【作品名稱】天仙子·淥水亭秋夜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天仙子·淥水亭秋夜水浴涼蟾②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③。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難睡。西風月落城烏④起。

作品注釋

①淥綠水亭:淥水,清澈之池水,池在納蘭性德家中。淥水亭,池畔之園亭。據納蘭《淥水亭》詩云:“野色湖光兩不分,碧雲萬頃變黃雲。分明一幅江村畫,著個閒亭掛夕曛。”又,據《淥水亭雜識》始於癸丑年推之,則此亭當建於康熙十二年以前。納蘭府在今北京什剎海後海,今為宋慶齡紀念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但亭已無存。納蘭性德《淥水亭宴集詩序》曾描繪說:“予家,象近魁三,天臨尺五。牆依繡堞,雲影周遭,門俯銀塘,煙波混淆滉漾。蛟潭霧盡,晴分太液池光,鶴渚秋清,翠寫景山峰色。雲興霞蔚,芙蓉映碧葉田田,雁宿堯棲,秔稻動香風冉冉。設有乘搓使至,還同河漢之皋,倘聞鼓枻歌來,便是滄浪之澳。若使坐對亭前淥水,俱生泛宅之思,閒觀檻外清漣,自動浮家之想。”生動地描畫出當日淥水塘、亭的勝景。

②涼蟾:指水中之月。③魚鱗句:謂水中魚兒游泳,攪碎了水中的月色。金波,指水中之月光。

④城烏:參見《天仙子》(月落城烏啼未了)注①。

作品賞析

此篇對淥水亭秋夜之景描摹如畫,而面對如此好天良夜,卻又“心自醉,愁難睡”,直至通宵不眠。至於何愁,讀者可自去尋思,詞則含吐不露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公元1676年(康熙15年)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