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際:任繼愈學術思想精粹

天人之際:任繼愈學術思想精粹

《天人之際:任繼愈學術思想精粹》,作者是 任繼愈,由 人民日報 出版社於 2010 年出版。描述的是 迄今為止,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相對較多,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很多領域還很幼稚,以至無知。當前不論發達地區,還是不發達地區,面對政治動盪,貧富不均,政治紛爭,人格殘損,生態危機這類親手製造的結果,表現為束手無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迄今為止,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相對較多,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很多領域還很幼稚,以至無知。當前不論發達地區,還是不發達地區,面對政治動盪,貧富不均,政治紛爭,人格殘損,生態危機這類親手製造的結果,表現為束手無策。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哲學家、思想家,耗盡心力,不斷探索走出迷津的方案,雖已見到曙光,卻未走出困境。原因在於自然科學走得快,人文科學走得慢,人類呈現著文化跛足現象。文化跛足現象不消除。人類難以得到自由。

本書目錄

原版自序第一編 哲學哲學的永恆主題——究天人之際宗教、哲學與人生中國與西方的安身立命之學中國哲學史的特點如何看待唯心主義中國哲學發展歷史和邏輯的統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地區性和多種文化的融合過程詳細占有歷史資料中國哲學的成長期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互相轉化哲學思想的繼承問題繼承以誰為主“微言大義”論陰陽五行說重視哲學與自然科學關係的研究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唯物主義思想萌芽“文化影響衰減”現象文化遺產的增益現象先秦兩漢的哲學探索《易經》本義與後人的解說《周易》特點和研《易》原則《周易》研究的方法儒道兩家思想何以影響深遠已具備了研究孔子的條件漢以後的孔子孔子的貢獻和被後代的尊奉天文學與老子王夫之反對“道生天地”不可替古人講清楚發展觀與老子研究《孫子兵法》中的哲學莊周的“回到原始”後期莊學:從天道自然無為到宿命論後期莊學:從相對主義到虛無主義後期莊學:無條件的精神自由莊周的絕對運動觀虛靜和游世釋《莊子·齊物論》篇的“以明”韓非的參驗先秦哲學無“六家”司馬遷論歷史動力從漢代的神學經學到魏晉的思想解放魏晉南北朝的玄學、佛學玄學簡論魏晉南北朝哲學概說王弼的“崇本息末”隋唐哲學概說李贄思想的進步性如何看待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民族哲學家文化發展諸現象中國哲學的前途中國哲學的遠景總結傳統哲學,發展馬克思主義美學是鑑賞之學美的范型、形式論“自然美”美學、藝術與宗教第二編 儒學上帝、祖先崇拜及其演變宗教變化的四種形式宗教學的基本問題——天人(神人)關係宗教產生的兩個根源康德論上帝存在泛神論在宇宙觀方面對宗教的破壞作用泛神論在方法論方面對宗教的破壞作用重視對儒教的研究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宗教與中世紀中國哲學與中國的宗教儒教的特點及其發展階段三教合佛教向儒教的靠攏三教合一與中國封建社會儒教與封建社會儒教的彼岸世界從儒家到儒教儒教個性與宗教共性儒教是人倫日用中的神學主敬、慎獨與坐禪儒教與國民性韓愈排佛韓愈的道統論佛教與儒教北宋儒教對佛教的繼承從程門立雪看儒教朱熹論人性和求仁朱熹的格物窮理朱熹的天人合事父事君也是妙道朱熹的天白鹿洞學規的政教合一精神朱熹的宗教感情儒教的國教品格朱熹《四書集注》的特點《四書集注》的歷史地位……第三編 佛學第四編 道學第五編 雜著第六編 生平與學術道路附錄原版編後記編後記

作者介紹

任繼愈(1916-2009),字又之,山東平原人。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館長、名蔣館長。師從湯用彤、賀麟。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先後講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問題、朱子哲學、華嚴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邏輯學等課程,並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中國哲學史課程。1964年,負責籌建國家第一個宗教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長。致力於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閹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老子繹讀》等;主編有《中國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史》、《中國佛教史》、《宗教詞典》、《中國哲學發展史》等:此外,還主持《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中華大典》等的編輯出版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