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佛

天之佛

天之佛,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詩號:七情不昧四重恩,八筏常歸十界魂。負業諸塵賢劫渡,無邊水月大千存。 天之佛,天佛原鄉對戰厲族的最高主導者,擁有化分五相渡世之能,修體已臻精純,色身非男非女。對於罪業有高度自覺與自主力,乃以背負萬罪、發無上願力聞名的罪身佛,因修持法門特殊而擁有極強烈的精神潔癖,對罪惡抱持著斬邪佞於幽微的決絕態度,亦為主戰一派,以極端手腕守護蒼生與天佛原鄉。 在止戰之印蓋下後,天之佛忘卻佛厲大戰種種塵事,回到善惡歸源修行。卻因血傀師的暗中操弄,被遺忘的過往席捲而來,開啟了樓至韋馱崎嶇的命運。

基本信息

角色背景

角色雛形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3頁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3頁

關於聖魔、佛厲的糾葛,要從聖魔元史說起,一開始編劇先決定聖魔元史的大致內容,以魔、妖、厲三族中的厲族為千年鬥爭的禍源,而同一時間,天佛原鄉以傳說姿態,藉由梵天在眾相凡窟的考驗,連線劇情,讓天之佛一詞出現。最後在元種八厲成員定案當下,亦同時決定了天佛原鄉久遠之前與厲族征戰的過往。

千年前,天佛原鄉以天之佛樓至韋馱為首抗衡厲族,期間,樓至韋馱發現用先天五太之氣所成的劍能完全斬殺天之厲 ,遂開始搜羅五劍與命定劍者,卻因為太極之氣始終無法化育,讓樓至韋馱以四劍所組的天競鏖鋒的局中功敗垂成,只能與中陰界交易,對天之厲施展跨界封印,豈料天之厲陷入沉眠前對樓至韋馱用詭術反撲,竟讓接下來的千年鬥爭,更加糾葛難斷。

姓名由來

天之佛 天之佛

角色名由董事長親自賜下天之佛這個稱號,並由董事長擬定諸多主幹設定:第一,其與天之厲、魔皇之間的因緣關係,包含魔皇誕生真相;第二,代表天佛原鄉主戰的領導者,並統籌五劍對抗天之厲;第三,分顯五相臨世,各歷修途;第四,其與中陰界的盟約,以及因魔皇之事所衍生的後續事件;第五,建造懺罪之牆的逆天舉動,同時引來紅潮,達成封印天之厲的目的。

天之佛的本名,是編劇以賢劫千佛的最後一位樓至佛,合其原身韋馱菩薩而成,賦予守護天佛原鄉三千法門的護法本質,並取其守護賢劫九百九十九佛的願力加以變化,參考樓至佛、韋馱菩薩傳說設計出負業法門,擬出背負蒼生萬罪為修行法門的罪身佛屬性,同時串聯建造懺罪之牆的原理,正是樓至韋馱逆轉法門施術所為。

樓至韋馱運用了很多印度教的元素,包括色身照看塵寰第一眼,化用了濕婆第三眼的能力展現,樓至韋馱的個性與形象,則混用了濕婆與其子戰神塞犍陀(鳩摩羅,即韋馱天原形),使用了樓至佛與韋馱天所融合成的名號。

角色形象

造型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6頁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6頁

天之佛的造型特色為高聳的髮髻,頗有敦煌風格,而裝飾力求簡單,編劇希望天之佛身上不要有過多華麗的裝飾,莊嚴、簡單。不失領導人物風格即可。以特殊的毛邊及大立領,來強調天之佛尊貴的地位。所選衣料都很簡單,不需要複雜的裁剪,主要以黃白二色搭配。

武器

奧義吠陀

由於樓至韋馱的極端形象,與破壞神濕婆略有相合之處,因此其專屬佩劍名稱,亦取自與婆羅門教相關的經典——奧義書與吠陀經。奧義書為古印度哲學文獻的總成,宣揚梵我合一這個最高真理;吠陀經原指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意即知識、啟示。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7頁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7頁

武學

禪天九定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4頁 霹靂會刊第203期第4頁

在編劇的設定中,樓至韋馱的修為,與佛門色界天所描述仍有色身、男女無所差別的形象相合,因此樓至韋馱的招式,亦取自色界天的四禪定,將第四禪天的"五不還天"扣除,再加上二禪天、三禪天所列各天名稱,合編九式絕學,突顯樓至韋馱的禪修境界。招式分為:少光辟晦、無量光寂、極光淨土遍法音、少淨破障、無量淨樂、遍淨曇華釋大千、無雲諸相、福生歸往、廣果殊勝向塵寰。

咒術

須彌藏唯識萬象訣

天佛五相

五相不只是五種化身,更代表不同的修行歷練。他們是天之佛的五大法門修體,靈識五分,各修歷練,再一舉統合,成就無上法。五相分別為:對治貪的喜舍念(慧寧師)、對治嗔的忍辱觀(欲明王)、對治痴的因緣法(招提僧)、對治慢的內省思(硨磲佛母)、對治疑的具信願(恆沙普賢)。

所有物

天佛像:天佛五相各歷修途,遇事各有不同的想法,五相在商議事情後,其中會有一人戴上面具外出執行,面具所代表的,就是天之佛本身的意志,如欲明王至中陰界時,總戴著面具,欲明王與宙王所談之事就等於以天之佛的思想當面與宙王談。這是董事長的構思,雖然天佛五相是天之佛化身,但藉著面具讓天佛五相與天之佛之間做出各自決策行事的區分。

人際關係

主要人際關係

蘊果諦魂:龠勝明巒巒主。初代聖魔大戰,領導聖方對抗魔族,重創魔皇勢力。戰後功體受創,便受天佛原鄉指示,封身於莊嚴淨土,致使魑岳李代桃僵潛入明巒,擺弄聖魔戰局。在無盡天峰戰役中再涉武林,持續肩負對抗厲族的任務。法相莊嚴,身披白裟,頭頂寶冠,性情剛毅敦厚,為枯禪輪杵及眾生相的原持有者。其所代表的形象意義為地藏王,為天佛原鄉當中相對於天之佛的地之存在。
蘊果諦魂 蘊果諦魂
質辛:魔皇久遠前,厲族獨大,以妖魔為賤,在佛厲大戰中,天之厲動念魔化天之佛,一毀佛家清譽。為污佛體,天之厲屠戮萬魔,取元煉為魔晶,與魔族結下生死血仇。天之厲落敗後,在被封印前夕一掌將魔晶貫入天佛之體,天之佛煉化縛體邪氛無功,更使魔氣在佛厲雙元催動下,蘊生自我意識,在青蕪堤脫胎孕化成魔。雖有胎字,實則與胎生無關。
質辛 質辛
天之厲:元種八厲的老大,沉穩霸氣的不世梟雄,能謀善斷,恩義威利皆視人而用,有其自成一套的處事法則,身負毀天滅地之暗能,實力深不可測,以殺伐為創世之途。其天命在於五劍,唯有五劍能誅殺。佛厲勢不兩立,天之厲久遠前敗於天之佛等四劍的手中,用秘法化為巨大石像而自保,故天之厲再臨人世後,便對樓至韋馱與天佛原鄉展開激烈報復。
天之厲 天之厲
野胡禪:樓至韋馱的師弟,長年被囚禁在畫地終牢的怪僧,聲如洪鐘,豪邁粗獷,身上斜掛著法器金剛輪。因習得武道七修之無門橫練,致使其偏離原本的修途,所以遭到樓至韋馱囚禁數甲子。其行為怪誕不羈,豪邁不拘小節,實則粗中有細,常在看似粗鄙的言詞中透露玄機。因得到鰲天手札,遂開始調查佛厲大戰,豈料樓至韋馱的過往逐漸被揭露,野胡禪亦開始將矛頭針對血傀師。
野胡禪 野胡禪

其他人際關係

化身招提僧 、慧寧師 、欲明王 、硨磲佛母 、恆沙普賢 (天佛五相)、曇華 (三相化體)
朋友蔘不斷
同修渡如何 、觀世法
其它魔皇 、帝如來

角色經歷

第一次佛厲大戰

天之佛 天之佛

樓至韋馱在天佛原鄉為捍衛蒼生與厲族的漫長征戰中,雖然成功以四劍封印天之厲,但天之厲亦動念魔化天之佛,一毀佛家清譽。為污佛體,天之厲屠戮萬魔,取魔元煉為魔晶,與魔族結下生死血仇。天之厲落敗後,在被封印前夕一掌將魔晶貫入天佛之體,天之佛煉化邪氛無功,更使魔氣在佛厲雙元催動下,蘊生自我意識,在青蕪堤脫胎孕化成魔。雖有胎字,實則與胎生無關,但佛身誕魔的罪責,讓樓至韋馱選擇與中陰界交易的動機,除了徹底斷絕厲族捲土重來的機會,也有為了斬斷佛者凡心,滅去至佛誕子的污點想法。

築造懺罪之牆

樓至韋馱為阻擋來自中陰界的紅潮災禍蔓延苦境,選擇逆天建造懺罪之牆。 罪牆是融合眾多男丁血肉所砌成的,並以怨力維持不壞,而這股怨力,正是天之佛用自身能力不斷放大眾多神魂累世罪業而成。只有天之佛親往告懺,罪牆才能崩解解放受縛的靈魂,樓至韋馱用這作為苦境對紅潮的防線。

第二次佛厲大戰

奧義吠陀 奧義吠陀

沉寂的佛厲大戰在漫長歲月後再度喧騰,天之厲封印瓦解,帶領厲族浩大戰力攻滅神花郡, 天之佛使用太素之劍奧義吠陀,領五劍齊聚強勢應戰, 聖魔之仆鬼覺神知用止戰之印的威力改寫武林局勢,時空凝結中眾人與聖魔大戰有關的記憶盡數遭到掩蓋,種種血淚前程恍若雲煙消散無蹤。 而鬼覺神知蛻變為玄玄血傀師,為收集五劍的先天五太之氣操弄局勢,引動武林未知變數。

地藏身亡

蘊果諦魂 蘊果諦魂

樓至韋馱忘卻前塵重回善惡歸原修行。擁有天佛原鄉地藏稱號的蘊果諦魂,與樓至韋馱同為天佛原鄉天地代表,彼此亦是佛修好友,大道同行。 蘊果諦魂為阻血剎如來罪業,命喪滌罪犀角, 佛友未盡的遺願,樓至韋馱一肩承擔, 但樓至韋馱忘卻的前愆,卻成為血傀師利用的籌碼,血傀師找上樓至韋馱的師弟野胡禪,用天之佛罪業的說辭,揭開佛鄉劇變的序幕,佛身誕魔不容辯駁的真相震撼了樓至韋馱, 對過往毫無記憶讓樓至韋馱認定自身遭到誣陷,積極尋找幕後造謠真兇,渡如何雖勸諫樓至韋馱,但聽信血傀師謊言的樓至韋馱一時誤判,苦境唯一存有過往記憶的克災孽主命喪奧義吠陀劍下,樓至韋馱也親手抹殺改變未來的契機。

無端罪名

樓至韋馱 樓至韋馱

太易之劍持有者殢無傷在血傀師嫁禍之下,誤認樓至韋馱為殺友仇人,墨劍尋仇而來, 樓至韋馱無端被攻擊,怒然斷去殢無傷一臂為懲戒, 但此事實為一個連環計,血傀師乘機滅神花郡,靈花緣兩部,嫁禍樓至韋馱。血晶胎烙的鐵證,渡如何與眾人的存疑,不斷累加的無妄罪名讓樓至韋馱心緒煩亂,在大道修途上漸趨極端,也逐漸迷失本心初衷。

如來之巔

鬼如來用斬盡世間偽佛的名義,約戰樓至韋馱於如來之巔,樓至韋馱慨然應戰,如來之巔魔氛繚繞,局勢對樓至韋馱不利,但樓至韋馱負罪斷業的心不曾稍退。 與神花郡,靈花緣同為奇花八部的妖繪天華索命而來,天墨雀膽紅至極的毒,讓樓至韋馱傷勢更重,樓至韋馱雖得到友人蔘不斷的協助,但懺罪之牆的表相,卻將一切罪業盡皆指向樓至韋馱,本是深信不疑的摯友,一朝丕變,樓至韋馱錯手之下誤殺蔘不斷,不由分說的衝突,讓樓至韋馱再也不信任任何人。

告懺懺罪之牆

散發版天之佛 散發版天之佛

緞君衡自中陰界而來的,以完整的記憶與承諾公布真相為由, 令樓至韋馱同意配合解除中陰界危機, 隨後在眾人注目之下,樓至韋馱巍然邁向懺罪之牆,但宙王的臨場反口,讓樓至韋馱陷入百口莫辯的境地,就此陷入被佛鄉追殺。 野胡禪及時介入,助天之佛脫困,路途上樓至韋馱再見紅潮肆虐,苦境生靈遭受無端災殃,心中更添自責, 野胡禪拚死相護,卻難敵佛鄉嚴刑峻法,血路迢迢,更見證同門情誼。

天罰自戮

樓至韋馱在野胡禪的相助下,兩人且戰且退,最後被逼至共命棲,魔皇也挺身相救,眼見周遭眾人被自己連累,加上自責自己過往所造的罪業,樓至韋馱決意自戮,希望世間因自己而受罪者,還諸自身,在樓至韋馱身亡後,其軀體最終化為至潔莊嚴胎藏五封蓮,證明了樓至韋馱的聖潔。

對戰記錄

霹靂戰元史之動機風雲
章數對手地點戰況勝敗
07天之厲神花郡帶領四劍與天之厲決戰,因止戰之印蓋下,眾人失去記憶而終止。
13野胡禪青蕪堤各自受傷,野胡禪離去。
14克災孽主異誕之脈以奧義吠陀將克災孽主斷首。
15血傀師辟獸天野血傀師避而不戰。
16殢無傷荒野斬斷殢無傷一臂。
16多九望,海非觀善惡歸原打敗多九望,海非觀。
19緝天涯天羊道打敗緝天涯後,被野胡禪阻止。
20、21鬼如來如來之巔鬼如來戰敗身亡。
22妖繪天華青蕪堤身中天墨雀膽紅離去。
26妖繪天華、野胡禪、渡如何留妖山城眼睛先受創後,被圍困時,遭妖繪天華的荊棘所困,後因野胡禪之助而脫困。
28黑色十九懺罪之牆重創黑色十九。
28魔皇懺罪之牆魔皇藉紅潮離去。
34六獨天缺星河天瀑宙王出現而終止。
35矩業烽曇、雲滄海、葦江渡荒野元功渙散之際被圍攻,險象環生之時,被魔皇所救。
37宙王中陰界聖殿因宙王體內闇流轉嫁術法引動而獲勝,擄走宙王。
38天佛原鄉眾人、憑風一刀等荒野遭天佛原鄉、江湖人士大舉圍殺,在野胡禪護衛下,且戰且逃。

角色配樂

樓至韋馱 樓至韋馱

天佛原鄉(佛鄉情境曲)

曲/編曲:阿輪

收錄於《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三十七》

天之佛(樓至韋馱角色曲)

曲/編曲:阿輪

收錄於《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三十八》

遍淨曇華釋大千(天之佛悲壯曲)

曲/編曲:阿輪

收錄於《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三十九》

大千懺(動機風雲第二片尾曲)

曲/編曲/演唱:蓮歌子

詞/作詞:伯風

收錄於《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三十九》

獎項榮譽

霹靂會第19年度偶像票選 ——霹靂會月刊220期 第九名(得分1060) 上榜年數:1年 霹靂會第20年度偶像票選 ——霹靂會月刊232期 第十五名(得分427) 上榜年數:2年 霹靂風雲榜佛門代表人物票選 ——霹靂會月刊241期 第三名(得分914)
霹靂會月刊220期第37頁 霹靂會月刊220期第37頁
霹靂會月刊232期 第40頁 霹靂會月刊232期 第40頁
霹靂會月刊241期 第41頁 霹靂會月刊241期 第41頁
霹靂會第22年度偶像票選 ——霹靂會月刊256期 第十七名(得分333) 上榜年數:3年
霹靂會月刊256期 第31頁 霹靂會月刊256期 第31頁

登場記錄

霹靂戰元史之動機風雲
04050607080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313233
343536373839

角色評價

樓至韋馱 樓至韋馱

止戰之印蓋下,洗卻天之佛千年來透析世情的沉著,惡意的構陷,更讓樓至韋馱為證自身清白而陷入執著,不容他人一絲質疑,也因此迷失守護蒼生的初衷。最終的路途上,樓至韋馱澈悟一切,回首大千開,天罰之刑,化生胎藏五封蓮,莊嚴至潔的象徵,證明樓至韋馱最終仍是歸返初衷,未墮惡道,而眾生議論褒貶與奪,亦不再動搖佛者初心。

天之佛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負業修行的同時還要強調自己必須從內而外的至高至潔。天意的執行往往殘酷,天意無法揣度,無悲憫無正邪。天之佛負業修行的真髓就是替天背負罪業,手段往往帶有天道無情的色彩,以達到挽救蒼生的目的。他接管天佛原鄉,肩負剷除天之厲的重責,又造罪牆,這些過往,是他選擇的最佳執行方案,即使重新來過,天之佛也不改初心。

天之佛負業修行最後所加在身上的悽厲懲罰,讓他自剖以報蒼生,他內心的高潔結出了胎藏蓮花,不僅讓世人加諸的非議蕩然一空,更是表明上天對他的肯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