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第一橋

中山橋,原名蘭州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市城關區白塔山下。大橋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由美國橋樑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修。大橋所用桁架構件鋼材、水泥及其它各種器材、機器設備等,全部從德國購置。工程費時四十個月,宣統元年(1909年)七月建成,總投資30.6萬兩白銀。1942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蘭州黃河鐵橋改名為中山橋,一直沿用至今。

簡介

作為黃河上修建最早的鐵橋,建成後的中山橋不但方便了黃河兩岸蘭州人的生活,而且成為黃河上游的交通樞紐。按照當初的工程設計,中山橋為鋼架公路橋,橋身長233.5米,寬8.36米,保固期為80年。可歷經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中山橋仍然沒有從繁忙的交通中解脫出來,此次維修前,每天仍有成千上萬的車輛和行人穿梭其上。

詳細信息

由於負載過重,加上歷史上戰爭和自然因素的破壞,中山橋建成以來,先後經歷了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三次大規模維修和數次小型維修。此次維修是新世紀人們對中山橋的首次維修,作為黃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現代橋鋼架梁,中山橋已經集使用、歷史和文物價值於一身,應社會各界的呼籲,蘭州市政府決定,此次維修後,中山橋光榮退出其承擔的交通樞紐使命,正式變為步行橋。
黃河鐵橋連線著蘭州的歷史和現在。“天下黃河第一橋”的石碑旁、曾用來系縛纜索而今銹跡斑斑的鎮遠橋將軍柱下,每天都會吸引許多人顧盼流連。站在鐵橋上憑欄遠望,鐵橋北面山上深深淺淺的綠色中點綴著蘭州碑林的雕梁飛檐、大清真寺頂上的星月、凌駕半山的亭台樓閣、峭然屹立的白塔組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當夜晚來臨,鐵橋上亮起彩燈,漫步鐵橋,細聽黃河水聲,十分愜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