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裘都

天下裘都

《天下裘都》描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營皮”匠人在金錢面前,面對困惑和欲望苦苦掙扎的歷程。故事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翁天良的成長經歷,他從一個皮草匠的學徒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成功路上翁天良經歷了父親入獄;被師傅算計和不愛之人結婚;斷絕父子關係;兄長反目視為仇人;公司被騙子牽連;妻子攜資產離去;企業近乎倒閉等一系列的“打擊”。這次出演翁天良對高天來說也算是一次較大的挑戰。

天下裘都天下裘都

大營名稱的由來

明初燕王朱棣征南奪天下,曾在這一帶遍設營壘,所以就出現了大營的稱謂。

大營基本情況

歸屬:1958年11月,歸衡水縣管轄,並設大營人民公社。1962年1月,恢復棗強縣建制,歸棗強縣管轄,稱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更名為大營鎮。

範圍:1983年12月,大營鎮管轄30個行政村,1996年1月,合鄉擴鎮,管轄88個行政村。現行的行政區劃:大營鎮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南端,地處兩省(冀、魯)三市(衡水、邢台、德州)交界處,屬黑龍港流域。

主導產業:大營的主導產業是皮毛業,對環境的污染主要來自皮張的硝染廢水,為解決這一問題,鎮黨委政府從2000年起,在鐵路東下風向規劃了1300畝的皮毛工業園區,擬在園區內建一大型污水處理廠,對進區企業實行統一硝染,統一治污。

大營的歷史文化古蹟是“比子廟”,相傳商朝丞相比干曾在大營一帶為官,他發明熟皮製裘工藝,後比干進朝為相,先民對比干感恩待德,曾於公元前841年,在大營村北修建“比子廟”一座,後於清末廢圮,為順應民意,1993年9月29日(農曆八月十四日),大營鎮人民政府在原址重修了“比子廟”。為使這一歷史文化古蹟發揚光大,又在此建成了比干公園,園內有姜子芽買漿台、范公塔、孟姜女屋、妲姬請罪等供遊人參觀賞析,使人們在遊玩中了解了源源流長的營皮文化。小城鎮居住建築風格:臨街建築全部為兩層以上建築,其風格是上居下店,前店後廠式結構。

城鎮發展與管理的思路:依託傳統皮毛產業走“以業建城,以城興業”的發展路子,進一步加快城內供排水,路街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吸引農民進城,壯大城鎮規模。

大營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東距山東省德州市50公里,是全國有名的皮毛集散地,素有“天下裘都”之稱,皮毛加工業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縣誌記載,殷商末年“比干制裘廣郡”,廣郡即今大營一帶,比干被奉為裘祖,現存比干廟供後人祭祀。
大營鎮是衡水市三大鎮之一,轄88個村,63516人,總面積136平方公里,耕地14.6萬畝,2000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2億元,財政收入3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96元。

皮毛業是大營的傳統產業,近年發展迅猛。目前,全鎮有皮毛專業村62個,加工攤點9170個,年產值超50萬元的個體、聯合體562家,超1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3家,年產1000萬元以上皮毛企業12家,年可生產裘服180萬件,半成品褥子150萬條。裘領裘帽、裘皮圍脖、各種裘皮帽條600多萬條,以大營為中心的皮毛加工業已輻射到周邊5縣市近300個村莊,加工企業和攤點1.4萬家,從業人員15萬人,形成了方園上百里的經濟圈。

行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市場的繁榮,目前大營皮毛專業市場總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經營面積10萬平方米,擁有固定門店2160個,流動及固定攤7000多個,十天四個集中交易日,平均上市攤位6000多個,經營的皮毛種類有:生皮、熟皮、半成品、裘服、裘皮飾品、剪絨、工藝品等七大系列近2000個品種,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南韓、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年貿易額可達15.2億元,出口創匯5000多萬美元,98年大營皮毛專業市場被河北省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十大專業市場。

為尋求行業的快速發展,2000年在鐵路東規劃了占地1000畝的民營皮毛工業園區,進區標準、優惠政策,具體實施意見已出台,路、電、水等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同時在皮毛城內還計畫建設占地100畝的多功能皮毛綜合展銷廳,包括皮毛信息大樓、皮毛質檢中心大樓和多功能的封閉式皮毛交易廳,總投資3810萬元,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這兩個項目的建設將推動大營的皮毛業邁上新的台階。

熱情好客的大營人將以寬鬆優越的環境,快捷完美的服務,與每一位來營客商精城合作,攜手共進。

天下裘都交易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