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點鯽

大點鯽

大點鯽,原產地為亞洲南部的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蘇門答臘。大點鯽體型雖小,卻不失美麗。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原產:亞洲南部的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蘇門答臘

其他備註:也稱圓點小丑。

形體特徵

橙紅色的身體上具有一個大圓黑點,雄魚的背鰭、尾鰭、臀鰭上有鮮明的紅黑斑,雌魚相對來說要淡很多,最大體長約2.5cm。

詳細介紹

大點鯽 大點鯽

大點鯽,又名小丑燈、迷你紅,鯉科,原產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及馬六甲一帶。最大體長約2公分。大點鯽體型雖小,卻不失美麗,橙紅色的身體上具有一個大黑點,故稱為“大點鯽”。在遊動時,十分引人注目。適水溫為12-26℃,喜好弱酸性(ph6.2-6.4)的軟水,故每周需換掉三分之一的水至少一次。水槽內最好多栽植些水草,並需有陽光照射。性情極為溫和,能與其他溫和的小型魚混合飼養。能接受小顆粒的乾餌,最好偶爾能加些水蚤餵飼。

PH:6.5、H:3、T:25c、L:2cm、V:40L

雜食性,卵生,適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雌雄分辨

雄魚比雌魚來的瘦小,且體表擁有更明顯的橘紅色色澤。

餵食要點

大點鯽 大點鯽

大點鯽雖然是小型魚,但是在飼養時給大點鯽吃什麼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點鯽屬於雜食性的觀賞魚,雖然如此,也不能盲目投食,以免引起大點鯽的不適。

大點鯽的性情極為溫和,能與其他溫和的小型魚混合飼養。能接受小顆粒的乾餌,最好偶爾能加些水蚤餵飼,幫助大點鯽發色。飼養大點鯽可以準備一個食斗,用來防入魚食漂浮在水面,有利大點鯽的捕食。又能防止魚食落入水底鑽入水草中,使水草沙子變黑,敗壞水質。

飼養

大點鯽 大點鯽

飼養特點

性情溫和,適宜生活在弱酸性軟水中,定期穩定的燈光照射會增加其鮮艷體色。可以適應相對較低的水溫。適合與其它溫和的小型魚混合飼養,建議20尾起飼養,可餵小顆粒的乾餌、薄片和水蚤。

飼養條件

1、魚缸:是大點鯽生長和活動的場所。飼養大點鯽得先選擇一個適合它的魚缸。

大點鯽 大點鯽

2、吸水管:用於換水時吸出魚缸底面的髒物,用軟橡膠管和玻璃管連線而成。長度根據魚缸的高度而定。一般取一米二到一米五。

3、溫度計:用來測量和調節魚缸的水溫。大點鯽的飼養水溫是22-25℃

4、魚網:用來捕撈和轉移大點鯽。

5、玻璃燈桶:將燈泡放入玻璃燈桶內沉入魚缸中起加溫和照明作用。玻璃燈桶的口必須高出水面100MM,防止大點鯽跳入。

大點鯽 大點鯽

6、電熱管:冬天用來增加魚缸內的溫度。

7、氣泵:驅除魚缸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水中的容氧量。

8、過濾器:過濾出魚缸中的污物,保持水質清潔,起增加氧量淨化水質的雙重作用。

9、恆溫器:用來自動控制魚缸中的溫度,可以長期保持溫度恆定。

10、食斗:防入魚食漂浮在水面,有利大點鯽的捕食。又能防止魚食落入水底鑽入水草中,使水草沙子變黑,敗壞水質。

11、除污液:用塑膠板做成。用來颳去魚缸水面的灰塵和油污。

選購

大點鯽 大點鯽

1、看大點鯽的游姿是否平穩。如果是近水面頭偏上很可能是沒適應過水質。這種大點鯽絕對不要買。

2、大點鯽的色彩是否全身均一。如果色彩暗淡可能是魚沒適應水質或是得病了不過如果魚受了驚嚇也會有這問題的。

有人說大點鯽死是換水的問題。這種情況是有的,但不絕對,要看你是如何養法。根據經驗只要在大點鯽剛進你家時把它的水適應調過來,以後基本是沒什麼問題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定換水的次數,過分的老水也會讓大點鯽生病,或死亡。此外,新魚下缸前一定要“倒水”!

繁殖

繁殖特點

產卵通常在清晨進行,多產卵於水草叢中,產卵數量多在幾百粒左右。親魚有吃卵的習慣,產卵後需將親魚移走。在水溫26℃的條件下,卵經過24~36小時可孵化出仔魚,仔魚孵出2~3天后可遊動,剛孵化的魚苗必須餵於蛋黃魚蟲方可存活。

繁殖方法

大點鯽 大點鯽

繁殖方法比較簡單,到了產卵期就會出現婚姻色,雌雄並排遊動,雌魚將卵產在水草等附著物即魚巢上。受精卵約在1-2天內孵化出仔魚,仔魚仍依附在魚巢上,由體內卵黃囊供給營養,經2-3天,仔魚消耗完卵黃囊的養分後開始遊動覓食。親魚與慈鯛科魚相反,有吞卵習性,不懂愛護子女。主要特點是靠口腔後部發達的咽喉齒磨碎食物。屬於觀賞熱帶魚的種類,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非洲。一般都是顏色鮮艷,遊動靈敏,喜歡生活在水草茂密但是有廣闊活動空間的水域,生長最適水溫為24℃左右。都是草上產卵魚類,多數種類親魚有吞食卵的習性,所以當親魚完成產卵受精後應及時將其撈出。

疾病

病因

一是飼養管理不當。如水質不清潔;換新水過多;投餌不當;操作中造成了外傷。

大點鯽 大點鯽

二是調護失宜。如:氣候突變;病菌的傳染;水質變化等。游泳時鰭尾喜歡柔軟屈曲,鰓蓋開啟有度;患病的魚,體色暗淡,游泳呆滯,尾鰭斜垂,鰓蓋浮漲,眼球下垂,無神。

發現和處理

1、異常行為:呼吸急促、鰓蓋張開、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體外寄生蟲及鰓部寄生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2、異常行為:魚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動遲緩。

可能原因:缺氧、換水不當引起不適。

處理方法: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藥物,預防病菌乘虛而入。

3、異常行為:顯色度差、顏色退化。

可能原因:水質適應不良,pH振盪引起。

大點鯽 大點鯽

處理方法:維持水質穩定,艷紅素添加於餌料中餵食,可恢復艷麗色澤。

4、異常行為:魚只檢疫及移缸,造成不適。

可能原因:預防感染體表寄生蟲及生理機制降低,造成不適。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5、異常行為: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腎臟炎、結核病、腦部、魚鰾被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抗菌性藥物,加溫至32℃,但治癒率不高。

6、異常行為:皮膚有棉絮狀物薄膜,同缸狀況不一。

可能原因:水黴菌感染及體表寄生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大點鯽 大點鯽

7、異常行為:體色變黑、縮鰭,魚只無精打采,聚集缸底,並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黑死病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加溫至32℃。

8、異常行為:魚鰭破損糜爛,體表覆蓋一層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黴菌及絲蟲、斜管蟲、指環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9、異常行為:魚只面壁、食慾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可能感染絛蟲、吸蟲。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大點鯽 大點鯽

10、異常行為:魚體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狀。

可能原因:六鞭毛蟲、毛細線蟲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1、異常行為:體色變暗背脊瘦薄,攝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水質惡化或感染體內寄生蟲。

處理方法:維持水質穩定,使用除蟲劑類藥物驅除。

12、異常行為:聚集缸底一角,縮鰭等體色變暗。

可能原因:pH振盪或細菌性感染及體外蟲交叉感染。

處理方法:使用除蟲劑類藥物和抗菌性藥物。

常見病

大點鯽 大點鯽

1、水霉病:在大點鯽魚體上有被纖維狀的水霉包圍,菌絲附著於皮膚組織中。魚得病後,游泳不活潑,食慾減退、逐漸死亡。發病原因,是受水生黴菌感染的結果。

防治措施:(1)2%食鹽水浸傷口約15分鐘;(2)用10公升水溶解3克硼砂浸浴魚體5分鐘,然後移入清水療養

2、白點病:主要症狀,在病魚的全身遍布白點,像撒上白粉般,嚴重時就像在魚身上覆上一層乳白色的膜。發病原因,是小瓜蟲寄生在魚體上所致。

防治措施:(1)用0.1-0.2ppm硝酸亞汞全池遍灑;(2)用500ppm硫酸銅和500ppm硫酸鎂全池遍灑。

黑斑鯽棋盤鯽藍曼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