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是由作者李白所寫的,李白推崇《詩經》的風雅正聲,主要是重視《詩經》的風雅比興傳統。他表示仰慕孔子作《春秋》的事業,實際上還是要繼承《詩經》的美刺和褒貶傳統。《唐宋詩醇》卷一:"《古風》詩多比興,此篇全用賦體,括風雅之源流,明著作之意旨……指歸《大雅》,志在刪述,上溯風騷,俯觀六代,以綺麗為賤,清真為貴,論詩之意昭然明矣。"

大雅久不作(《古風》其一)
作者: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1?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2。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3。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4。
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5。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6。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7。新地復元古,垂衣貴清真8。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9。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10。
我志在刪述11,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12。
全部注釋
1.《大雅》:《詩經》之一部分。此代指《詩經》。作:興。吾衰:《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陳:《禮記·王制》:"命太史陳詩以觀民風。"李白此意為:詩道久已不振,而我年將衰,此意向誰陳說呢?
2.王風:《詩經·王風》,此亦代指《詩經》。委蔓草:埋沒無聞。此與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荊榛:形容形勢混亂。
3.龍虎兩句:形容戰國群雄相爭,戰爭直到強秦統一六國。
4.正聲兩句:《詩經》那樣雅正的詩歌衰微了,而屈原以其哀怨的作品開闢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
5.揚馬二句:言漢代文學家揚雄、司馬相如使衰頹的文壇重新振興,開創了寬廣的文學新天地。
6.憲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詩歌創作的法度、規範。淪:消亡。
7.建安:東漢末獻帝的年號(196-219),當時文壇作家有三曹、七子等。綺麗:詞采華美。
8.新地:此指唐代。元古:上古,遠古。垂衣:《易·繫辭下》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意謂無為而治。清真:樸素自然,與綺麗相對。參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抒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9.群才句:文人們正逢休明盛世。屬:適逢。耀鱗:比喻施展才能。
10.文質句:意謂詞采與內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空。
11.刪述:《尚書序》:"先君孔子……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
12.希聖:希望達到聖人的境界。獲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傳說孔子修訂《春秋》,至此擱筆不複述作。因為他認為騏麟出非其時而被獵獲,不是好兆。以上四句意謂: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後垂名不朽。
關於此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一說作於天寶安史之亂以前,所據"吾衰"一語。一說"當屬早期'大言'之作"(裴斐《李白與歷史人物》,載《文學遺產》1990年第三期)。關於詩意,俞平伯《李白〈古風其一〉第一首解析》云:"本篇大意,只是《孟子》(離婁下)上的兩句話:'王者之跡息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載中華書局版《李白研究論文集》)。王運熙《李白〈古風其一〉中的兩個問題》認為:"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也包括建安詩歌在內。"我志在刪述"之意是刪述、編選詩歌,而非如俞平伯所云通過作史以顯褒貶(文見《天府新論》1988年第一期)。王又在《略談李白的文學思想》(載齊魯書社版《中國古代文論管窺》)中說:李白推崇《詩經》的風雅正聲,主要是重視《詩經》的風雅比興傳統。他表示仰慕孔子作《春秋》的事業,實際上還是要繼承《詩經》的美刺和褒貶傳統。《唐宋詩醇》卷一:"《古風》詩多比興,此篇全用賦體,括風雅之源流,明著作之意旨……指歸《大雅》,志在刪述,上溯風騷,俯觀六代,以綺麗為賤,清真為貴,論詩之意昭然明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