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周口

大道周口

大道周口是書家王學嶺提出的,內容即愛家尊祖為民,傳播文明的大道正道。 周口大道,道出天然天地廣;龍湖曲紋,紋藏物象物華豐。 周口始自水岸子午街,溝通聯達。情之所泛,生髮南枝北葉,道之所經,蘊藏古往今來。略如,道之萌,有伏羲氏白龜玉草;道之生,有神農氏五穀絲弦;道之化,有夏王神漿中興;道之虛,有老子玄鐵上善;道之言,有陳風澤陂月出;道之縱,有鬼谷洺水誠情。西華古寨,女皇時若悠遊桃冶,淮陽高台,龍湖曾為傾倒彩鱗,扶溝煙霧,書院仍因如傷立雪,項城蓮薰,石刻猶作鵬舉鶴賓,太康歌響,詩仙醉讃靈心秀口,沈丘字韻,童蒙爭誦尺璧寸陰,商水行溵,寶塔如觀太子教諭,鄲城拂曉,白馬似望公主廉臣,鹿邑閬苑,真源亦記希夷怵迫,川匯人家,民生樂道忠義和春[1]。 周口是中華文明的源頭起始,是傳統文化的淬浴依託,是凝聚團結的萌芽厚積。所以,以大道來比喻她。同時,這也是我們民族文明的大道至理。王先生在書作中深情地寫道:黃河岸邊,宛丘歌中,世代善良淳厚沉澱而成的家的慈祥,是人生的根基,是城市的傳載,是力量的凝聚。江河村落,不捨涓涓,帶走路邊幾粒細沙,匯集八方悲歡陳新,相逢時,可聽到鄉音、可結得摯友?一瞬流過,千年激飛,多少風華,在祖國南北東西、在一處處湖岸、小橋影中,在大漠濱海,在家鄉。我們該如何才能奉獻報答……[2]

詞語

王先生對“大道周口”詞語的概念闡釋:

文藝概念:漢字不是代號,是文化歷史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發揚;書法家、文藝家必然要尊重傳統和熱愛人民。

地域概念:大道長行,理論常興。周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所研究的是家、族、源之文化力量,所傳播的是熱愛家園、服務家鄉之品德精神。

文化書家概念:無字不成書法,有漢字才有內涵;無文不成書法,有文化才有氣韻;無學不成書法,有學識才有大觀。

學習傳播概念:學之史如書法之山脈,亘古綿遠而無盡;學之哲如書法之川原,跌宕雄奇而廣蓄;學之藝如書法之芳草,絢爛流美而豐新[3]。

著作

《大道周口——王學嶺詩文書作集》已由中華書局印刷出版,共有作者原創182件詩詞聯賦等書法作品,楷行相間,幅制有別,分為宣紙線裝制詩書注本和銅板彩印製展覽作品集兩種。線裝注本採用古籍方式,書文並茂,以作者手稿影印為圖書正文,仿宋字印刷注釋,讀來古意盎然,回香生津。彩印作品集的書法稿與線裝本書稿不同,選用了國家博物館展覽中的大型書作,精製印刷而成,氣勢開張而靜逸,筆墨剛健而飛動,與線裝稿的文人手卷氣息共映成多趣。

本書中所輯詩書,均為周口歷史文化;依區劃作十卷,每卷子目相同,目列因各地而殊異,此是總綱。形式有律詩、絕句、詞、聯、賦,手稿書體多為楷行。

其中,“八景新詠”取志載八景並民間傳說,重複合併、多衍擇優,舊更屬地而兼有者循史;“七台新詠”僅淮陽、鹿邑,乃因所閱書中別縣未錄;“文化產業”即近年政府主倡之文化產業,每縣自不止四地,為篇目整齊而從史、文項分做精選;“非遺坐標”乃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周口非遺及傳承人極多,故選省級以上者,非有厚薄;“滄海一瞬”為吾對各地歷史之慨讃抒發,兼作人文景勝補遺[1]。

展覽

2015年5月27日上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宣傳部、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大道周口——王學嶺詩文書作展”開幕式暨王學嶺先生作品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大道周口 國博展覽部分作品 大道周口 國博展覽部分作品

王學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行書委員會秘書長、總參書法院院長,是當代頗具影響力的書法名家。本次展覽的《大道周口》系列詩文作品共182件,是王學嶺用近五年的時間,將周口市所轄十個縣(市區)的歷史名人、典籍、文物、事件和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認真梳理、深入研究 之後,逐個以詩、詞、賦、對聯的形式進行創作,並以易識易讀的楷書、行書書寫而成。《大道周口》系列詩文歌頌了周口的歷史文化,深刻體現了時代文藝風貌。

本次展出將持續到6月12日。這批作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後,將悉數捐贈周口市博物館,開設專廳與原有的文物一併陳列,形成對當地歷史文化一虛一實、相互詮釋的展出方式,這在世界範圍內博物館展示地域歷史文化方式上也屬首創。

附:《周口頌》作者:王學嶺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無形斧斫,亘古祥光。

白龜入目,風雷貞揚。龍湖笙簧,坤彩西東。

文明肇始,安居和衷。思彼遠鴻,問田人家。

葳蕤之獻,歲有嘉華。星漢浮槎,道德即君。

青川鹿影,洄溯崇文。奇策隱雲,孝勇如澎。

百千其著,燦爛其明。朝啟夕更,俊彥可追。

箕弦蓮雪,泮玉弘之。台閣城池,海內椿萱。太簇集萃,物理髮源。悠悠周口,歌以詠之。[2]

《大道之學,周口之華》

作者:王學嶺

學,識也,好學而近智者;學,效也,近皎而愈明者。學而時習以悅,學以勤問而達。達通景行,涵泳至道。

周口之道,曰易與不易,曰生與不生,曰得與不得,曰衡與不衡,曰察與不察;在紋以朴、文以韻,在武以制、武以合,在正以貞、正以行。

易與不易者,近有八卦乾坤,遠有河洛書圖。自黃河之波推,伏羲氏發文明之端而肇人民之生,紋羽盤旋、祥鳥至春秋而不殆於秩序,嘉木崆峒、明琴於朝夕而長示於禮教,蓍草之弱,開生息斷續之曠朗,龜甲之堅,兆問卜觀照之幽密。天地陰陽,復衍契約,取諸身物,化教古今。順天應人之文武略,爭鳴較彩之浪濤籌,無不出於此間。儒學之克省,仁愛而仁義和,若陽升雨即,珍而守之莫荒縱之;道家之天真,無為而無不為,若天草春英,默而生之孰眷羈之;法經之同一,重禮而不相逾,若聲音節律,約而曲之令拍和之;墨理之精誠,尚賢而非貴賤,若漁魚蓄畜,厚而容之將力行之;陰陽之分行,迂怪而終會期,若水月風流,演而映之互消長之;縱橫之合勢,因時而通機變,若分班布列,謀而斷之常左右之。文采揚抑如明仁,物理逍遙如朴德,琴瑟整齊如度律,耕織安居如經紀,輔益相生如諧合,陶鈞任使如大同。兩極多變幻,一水何滔滔。

生與不生者,女媧氏有生民育物之德,神農氏有生苗冶湯之功。瓠瓜有籽,天地為音,蒼民知合,世代生息。五穀豐饒,厚土時新,百草明性,針砭續芳。所生者,物象性靈,所不生者,稗莠不肖。神皇聖跡,治平而韻遠,澤廣而風親。無笙簧不成禮,無耒耜不為農,生萌而紋華,演繹而萬千,唯此樂土是根。《禮記》之“昏義”,《白虎》之“嫁娶”,和融飄渺兮《山海》之八荒;《本草》之“集注”,《千金》之“翼方”,翻陳出奇兮《遵生》之八箋。讃《天工開物》,嘆“陶埏”“燔石”,“粹精”“乃粒”,道“五金麴櫱”,萬里疆方,何事何物不可聞、何法何藝不更生?

得與不得者,非常之道乃深意,無為之德乃常安。道德青牛,童子為牧。天清地寧,神靈谷盈,萬物得一而致無極。《秋水》之三籟尚行,《金人》之三緘無多,太公之《六韜》武經,楚人之《鶡冠》刑名,《黃帝》之“素問靈樞”,葛仙之《抱朴》“金丹”;出世而飄飄,入世而鏗鏗;陰陽道理、天象物流而清淨,五行百陣、經絡導引而自然,符紋圖說、桃花村酒而深遠。得之何意,忘之何憂,未尋而至,遍訪無蹤,清心一句,道德如雲。何以知眾甫?聽鹿苑鳴音而雕亭雀躍。

衡與不衡者,陽城鬼谷,杳邃不可形容,行人入且迷,居者行而嘯。縱橫如風掠雨追,捭闔如結枝履草。一卷天書,諸侯傾倒。孫龐故事,蘇張奇謀,翕張有法,神銳本經。《戰國》之策記百年,虞氏之“政謀”八篇,斜逸旁出而莫從測探,峭薄怪繆而爭相倚重。兜鈴一紀、瓶菊歷霜,未知山鄉花開其久者,息壤甘封、鹹陽陳言,未曉強秦信出其堅者。春秋以降,新穎何與?

察與不察者,白雲堪為形容。醒與不醒者,希夷最是透徹。渦河青衣影,市肆草服行,性惟“呼吸累”,《先天方圓圖》。《正易》犧皇心地,《指玄》自家內丹,《三峰寓言》若隱,理學經卷明揚。百源《擊壤》而《觀物》,濂溪《愛蓮》而《易說》,張子《正蒙》而“繼絕學”,程氏《全書》而“存天理”。《朱子語類》、《象山學案》,至今仍存鼎爐。自圖象數理,而關、洛分枝,陰陽心脈;更《數書九章》,正負開方,《算法統宗》,珠玉指盤。老祖喜睡更無煙火,世人察察飛霧幾重。周口風華,紋以朴、文以韻。朴而能開宗,韻而能致遠。陳風篇什,洪範音聲,弦歌若聞,宋賦美聽;考叔純孝,思王至情,丘生嚴墨大律,殷子倜語小說;謝家清發,應門琳琅,潁筆例注春秋,程台陶冶春風;望樓吟詩,蓮舫讀書,高氏傳道授業,周文一夕千字。七子古文,《空同》風回,大鈞詩鄉,高歌曲勁,雁翎隊隊,新華樂鳴。

武以制、武以合,自媧皇安靖,高宗驅蝗,少康發憤。看烏騅畫戟,項氏凜凜,河北纛旂,袁氏昂昂;襄王駐車馬,義軍城扶蘇,高祖惜固陵,武侯淚長鄉,寧平之西漢,武平開三國。舞陽英侯看黃河,大樹將軍破荊棘,陳王飛箭退黃巾,賈軍束甲發良渠,鄧城留名鄧將勇,鍾鎮獻策鍾臣智。王明抗金,曾公拒捻,嘉禾勳章,小站兵法,清廉烈士,紅樓戰旗,兵暫起而終為民安。

正以貞、正以行,有虞氏體恤冬淚,袁門忠諫仁風,陳庭撫琴柔視,汲閣臥銘戅心,潁川吏治之首,司空易學之擅,教習龍門方岳,考校望京獨坐,李老懸鼓自治,包公開倉放糧。宛丘童顏,真武冥修,沈子高士,謝家捷報,脈訣針方,蠢子醫術,皆為修身治世,溫湯和春。大道同一而周行不怠,文經武略而雅仕逸人,吾之陋文未可盡言。說者,所以釋也,所以明也;論以言而游於說。述者,所以循也,所以紋也,術以遠而考之近。

周口之文華,洋灑萬言猶難擬;周口之學術,誠可為開立襄助。吾輩望家鄉之蒼斑慈意,何嘗不涕於胸且振於臂?家鄉便是吾輩之情系、之謳歌。孰無家、孰不愛家?

學問周口,長行大道。華夏和風,四海傳揚。

國博展覽展

參考資料:

國博展覽展訊及新聞

(1)“大道周口——王學嶺詩文書作展” 在京舉行

(2)“大道周口——王學嶺詩文書作展” .央視網書畫

(3)大道周口創作過程

(4)王學嶺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