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折1937

內容介紹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世人皆知這段歷史,但卻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的問題:這場戰爭,到底是怎么打起來的?戰爭爆發前後,中日雙方的高層又是如何考慮兩國之間的問題的……
本書結合大量的中日史料,互證對照,還原了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這一階段的歷史,細緻描述了抗日戰爭爆發的始末,將歷史的細節還給讀者。
-----------------------------------------
1937年7月7日夜,一場司空見慣的軍事衝突,如同星星之火一般,逐漸燃遍了大半個原已在日本的壓迫下沸騰的中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所表現出的強硬姿態,以及雙方決策層的信息不對稱,令日本政府、軍部不得不決定通過一次迅猛的軍事打擊,迫使國民政府屈服。可是由於國民政府在軍事上的嚴重失利,致使日本軍方逐漸放棄了有所節制的初衷,最終一舉占領了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然而,日本人的軍事勝利並沒有換來他們想要的妥協,持續不斷的軍事壓力反而令中國愈加奮起,由此令日本侵略軍深陷中國戰場而不能自拔,他們只是為著國家的榮譽及賭徒心理,才選擇了苦撐到底。
這場歷時八年的中日全面戰爭可謂是一場雙輸的戰爭,然而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於,雙方原本都在竭力避免過早的全面衝突,都沒有在1937年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打算,可是中日雙方最終還是鬼使神差地在這一年的酷暑中捲入了一場全面廝殺。原來,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開,吞噬一切、毀滅一切的力量就再也不受控制!
可是,我們仍然不禁要問,魔盒究竟是如何打開的呢?
別說你了解抗日戰爭,本書結合大量日方材料,將告訴你一個其實你並不了解的抗戰開局,告訴你為什麼會有這場該死的戰爭。以史為鑑,希望今天的我們能夠正確看待和處理中日關係吧。
-----------------------------------
當在中國發生最新事變的訊息剛傳到東京時,無論是軍隊的參謀本部還是新任帝國首相近衛文麿,都未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詹姆斯?L.麥克萊恩 《日本史:1600~2000》
我堅持不擴大方針,希望中國方面反省,以便事態早日解決。
——1937年7月9日日本五相會議決定
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廬山談話
他們(日本)使整個國家為勝利而行動起來,但是,打這場戰爭究竟為了什麼,卻並不清楚。
——《劍橋中華民國史》
支那的強硬出乎意料,對事變的預測完全是錯誤的,特別是連專長的陸軍也觀察有誤。由此,各方面都有反響。
——日本天皇裕仁1940年10月談話

作者介紹

明河在天,本名周龍,孔子同鄉。其人好學多思,讀書甚勤,學識、文筆兼備,人稱“寫史聖手”。對國史情有獨鍾,以追求真相、真理為己任,已出版《中國人的人格》《為什麼偏偏是朱元璋》《聖者為王——王陽明的超凡之路》等。

作品目錄

引子
第一章、盧溝橋事變真相
1、詭異的槍聲
2、東京的反應
3、事態加劇
4、針鋒相對
5、廬山談話
6、優柔寡斷的首相
第二章、戰前的日本
1、小人得志的日本
2、走向軍國主義
3、脆弱的內閣
4、戰爭助推器——參謀
5、裕仁天皇
6、戰前的國際形勢
第三章、把戰火引向上海
1、力保上海
2、回首“一?二八”
3、失陷的華北
4、諸侯結盟
5、導火索——大山事件
6、增兵上海
7、聯蘇抗日
8、十日圍攻
第四章、不斷加注的賭局
1、戰而不宣
2、由攻轉守
3、華北烽煙
4、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
5、桂軍上場
6、金山衛隱患
第五章、南京!南京!
1、雙重失利
2、淞滬失守
3、大潰退
4、死守南京
5、抗日到底
6、最後的推想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