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貴鎮

平利縣大貴鎮地處平利腹地,安平二級路穿境而過,黃洋河南北橫貫其中,貴洛路、百朝路交匯於此。全鎮現轄12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13362人。

基本信息

 1.域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資源優越,交通便利,200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120萬元;全鎮現有水泥建材、礦產開發、建築施工隊等較大規模的企業20家,註冊資金550萬元,工業企業總產值2550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1790萬元;財政收入135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550元。二、優勢資源近年來,全鎮提出“突出綠色抓產業、圍繞生態促發展”工作思路,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已形成了“桑、茶、白山羊”的三大主導產業格局。目前,全鎮已建成高效密植桑園3000畝;建成高效無性系密植茶園2500畝;圈養白山羊15000隻,葉金溝村獲得“陝南養羊第一村”的美譽。隨著產業建設的逐步深入,在實行建管並重的同時,鎮黨委、鎮政府辦為產業後期的加工生產打建服務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優越的發展空間、打造精品品牌、提高產業效益,使豐富的資源優勢逐漸化為經濟優勢。三、招商引資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被喻為的“黑黃金”的鈮鉭礦,存量相當可觀,“玉皇頂”、“娘娘廟”等八大人文景觀目前尚保存完好,黃洋河河水清澈,婉轉流淌,河道兩岸樹木蔥鬱,鳥語花香,非常適於進行漂流等度假休閒,這些資源和人文景觀都在亟待開發當中。
2.大貴鎮隸屬木蘭縣管轄。位於縣境中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5公里。
大貴鎮駐地原稱“大櫃”。清代,1871年(清同治十年),呼蘭廳(今巴彥縣)長林子屯居民劉英入山來此建立大木營,以伐木為業,經營木材。大木營下設小木營,小木營稱大木營為“大櫃”。故“大櫃”由此得名,後改為“大貴”。清末民初,屬木蘭縣第四區。東北淪陷後,初為大貴保,後改設大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設定大貴區。1950年10月,改為第七區。1956年春,撤區劃鄉,劃分為大貴、民勝、太平3個鄉。1958年3月,將3個鄉合併為大貴鄉,同年9月改稱大貴人民公社。1975年將大貴公社劃分為大貴、龍江兩個公社。1984年3月,將大貴公社改為大貴鎮。
大貴鎮轄區東部群山起伏,森林茂盛,北部屬山地丘陵,西部為平原。全鎮總面積166平方公里,耕地10萬畝,主要種植玉米、大豆。鎮辦工業有木器、農具、亞麻、油米加工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403萬元。全鎮共轄大貴、紅星、民合、民義、北新、奮鬥、民勝、元寶、衛星、向前、鎮東、團結、五良、鎮南、星北等15個村,其中向前村為回族聚居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1.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2人;滿、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鎮政府駐地大貴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