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葉斑病

大豆葉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病斑不規則形,褐色至灰白色,散生,中間淺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為2~5毫米,病、健部界限明顯。病斑乾枯後,生黑色小粒點。最後葉片枯死脫落。

信息

中文學名:大豆葉斑病
..

拉丁學名:MycosphaerellasojaeHori
病原中文名:大豆球腔菌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大豆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上初散生灰白色不規則形病斑,擴展後大小為2~5mm,中間淺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顯,後病斑乾枯,上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子囊殼。

病原形態特徵

MycosphaerellasojaeHori稱大豆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黑褐色,球形至近球形,近表生,殼壁膜質,有孔口,大小70~130um,子囊束長在子囊殼裡,圓筒形至棍棒狀,大小35~73×8~13(um),無側絲,子囊內含有子囊孢子8個,排成雙行,子囊孢子無色,梭形至紡錘形,具隔膜1個,隔膜處略縊縮,大小13~23×4~9(um)。國外報導M.cruenta(Sacc)lath和M.phaseolorumSiemszko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子囊殼在病殘組織里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該病多發生在生育後期,引致早期落葉,個別年份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2)實行3年以上輪作。
(3)選用優良品種如綏農8號、小寒王等大豆優良品種。此外中黃2號、3號、4號,九豐3號也可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