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卷葉螟

大豆卷葉螟

昆蟲名,屬鱗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大豆、豇豆、菜豆、扁豆、綠豆、赤豆等豆科作物,是豆類作物的主要害蟲之一。分布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市。為大豆的重要害蟲。幼蟲將葉片捲成筒狀,尤以大豆開花結莢盛期為害嚴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 名 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
別 名 大豆卷葉蟲、豆蝕葉野螟、豆三條野螟
大豆卷葉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大豆、豇豆、菜豆、扁豆、綠豆、赤豆等豆科作物,是豆類作物的主要害蟲之一。分布於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市。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毫米,翅展18~21毫米,體色黃褐,胸部兩側附有黑紋,前翅黃褐色,外緣黑色,翅面生有黑色鱗片,翅中有3條黑色波狀橫紋,內橫線外側有黑點,後翅外緣黑色,有2條黑色橫波狀橫紋。
卵:橢圓形,淡綠色。
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15~17毫米,頭部及前胸背板淡黃色,口器褐色,胸部淡綠色,氣門環黃色,亞背線、氣門上下線及基線有小黑紋,體表被生細毛。
蛹:長約12毫米,褐色。

發生特點

大豆卷葉螟以為害大豆為主,長江以南發生較重,在浙江年發生2~3代,南方地區年發生4~5代,以蛹在殘株落葉內越冬。浙江常年約在5月上、中旬羽化,8~10月為發生盛期,11月前後以老熟幼蟲在殘株落葉內化蛹越冬。
成蟲夜出活動,具趨光性,雌蛾喜生長茂密的豆田產卵,散產於葉背,每雌產卵平均在40~70粒,幼蟲孵化後即吐絲卷葉或綴葉潛伏在卷葉內取食,老熟後可在其中化蛹,亦可在落葉中化蛹。
該蟲適宜生長發育溫度範圍在18~37℃,最適環境條件為氣溫22~34℃,相對濕度75%~90%。卵期4~7天,幼蟲期8~15天,蛹期5~9天,成蟲壽命7~15天。

防治要點

①農業防治:作物採收後及時清除田間的枯枝落葉,在幼蟲發生期結合農事操作,人工摘除卷葉。②藥劑防治:在各代發生期,查見有1~2%的植株有卷葉為害時開始防治,隔7~10天防治一次,藥劑可選用16 000國際單位/毫克B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3 000倍液等。也可在防治豆莢螟時兼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