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蜡燭

“大蜡燭”活動起源於明朝的萬曆年間,是武義縣東壟村特有的民眾性傳統風俗活動,2007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蜡燭”活動起源於明朝的萬曆年間,至今已有數百年。是武義縣東壟村特有的民眾性傳統風俗活動,2007年還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迎大蜡燭前,全村每人都要獻出一支蠟燭,到正月初九這一天,將收集到的紅蠟燭被放在一起熔化,倒進大蜡燭桶中做成大蜡燭,旨在凝聚人心。
東壟的大蜡燭十分的有特色,燭架高約1.5米,蠟燭高60厘米,直徑約40厘米,朱紅的燭桶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戶戶興隆、家家樂業的大字和鹹豐九年制辦落款,四周還雕刻著麒麟和暗八仙圖案,大蜡燭兩邊插滿了各種彩旗。
在舉行了近個把小時的儀式後,眾人開始抬著大蜡燭巡遊全村。7人高擎7面大旗,16個“頭”護著大蜡燭繞村遊行,其餘村民高舉旌旗緊跟於後,好幾百米的隊伍頗為壯觀。最後將大蜡燭放在,供奉丁、蕭二大王的“本保廟”中舉行祭祀儀式,同時大蜡燭將在本保廟中點燃三天三夜。
在迎完大蜡燭後,村里還要舉行“求八福”活動。“求八福”是為配合全年農事而舉行的祭祀,按時間順序先後為:“常春福”、“播秧福”、“種田福”、“了田福”、三次“求魚福”、“圓滿福”。
目前迎大蜡燭活動,僅剩武義縣桃溪鎮的陶村、東壟二村有沿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