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蛺蝶

大紅蛺蝶

大紅蛺蝶Vanessa indica Herbst,翅黑褐色,外緣波狀。前翅M1脈外伸成角狀,翅頂角有幾個白色小點,亞頂角斜列4個白斑,中央有1條寬的紅色不規則斜帶。

基本信息

外觀特徵

大紅蛺蝶 大紅蛺蝶

體粗壯黑色,翅面黑色,前翅頂角有4個白斑,中央有1條紅色寬橫帶;後翅外緣紅色,內有4個黑色斑,臀角黑色。 喜訪花,吮吸樹液、糞便。飛行迅速,不易捕捉。成蟲翅展54-60mm, 以成蟲在雜草,落葉下等處越冬。白天活動,卵散產於嫩葉面,初孵幼蟲吐絲結網、卷葉為害 。

識別特徵

翅黑褐色,外緣波狀。前翅M1脈外伸成角狀,翅頂角有幾個白色小點,亞頂角斜列4個白斑,中央有1條寬的紅色不規則斜帶。後翅暗褐色,外緣紅色,內有1列黑色斑,內側還有1列黑色斑。前翅反面除頂角茶褐色外,前緣中部有藍色細橫線;後翅反面有

大紅蛺蝶 大紅蛺蝶

茶褐色的雲狀斑紋,外緣有4枚模糊的眼斑。

生活習性

大紅蛺蝶 大紅蛺蝶

長江流域年生2—3代,以成蟲在田埂、雜草叢中、樹林或屋檐等處隱蔽越冬。成蟲飛翔力強,喜白天吸食花蜜,中午尤其活躍,把卵產在苧麻的頂葉上,卵散產,每葉1—2粒,低齡幼蟲喜群棲為害,3齡後轉移,稍遇觸動,有吐絲下垂習性,老熟後將尾端倒掛在包卷的葉里化蛹。幼蟲發育適溫16—22℃,7月氣溫升高對該蟲發生有明顯抑制作用。

寄主

有苧麻Boehmeria nivea、密花苧麻B.densiflora,黃麻、大麻、蕁麻Urtica thunbergiana、異葉蠍子草Girardiniaheterophylla,榆樹等。

為害特點

幼蟲卷食葉片 幼蟲卷食葉片

幼蟲吐絲卷葉,食害幼苗嫩葉,破壞生長點或 卷食葉片,致植株生長緩慢,嚴重的全田麻葉被包卷,呈現一片白色,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網捕成蟲,集中消滅。

(2) 每畝噴乙敵粉或2.5%辛硫磷粉劑、2%殺螟松粉劑1.5—2kg,也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每畝 50L。

節肢動物門(十一)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