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圍天坑群景區

大石圍天坑群景區

大石圍位於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的北邊,屬紅水河南端的乾熱河谷地帶,經國土資源部岩落地質專家和岩溶洞穴專家實地考察論證,大石圍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深度約為613米,居世界同類大型岩容漏斗第二,長約為600米,寬約為420米,其容積的0.8億立方米,也處於世界第二位,有世界“岩溶聖地”之美稱。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天坑天坑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的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在世界上的自然景觀中,具有稀少、奇特、險峻、恢弘、壯麗、秀美、生態環境獨特的旅遊觀賞價值,居於世界旅遊資源之首。據中外專家考證,目前世界上共有36個被列為有價值的天坑,在樂業就占據了26個,其中列入世界級的有大石圍、鄧家坨、大坨、穿洞、白洞、神木、拉洞等7個天坑。這26個天坑形態各異,大小不一,囊括了世界上天坑之精華,被譽為“世界天坑博物館”,“世界地下生物王國”,“世界頂級旅遊資源”,被列為“國際洞穴科研與探險基地”、“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等。

景點特色

天坑天坑

目前,大石圍天坑群景區共開放了大石圍天坑、羅妹蓮花洞穿洞天坑、布柳河仙人橋等四個景點。在此景區中,遊客可觀賞到世界上最古老和世界上最年輕的天坑,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和最豐富最珍稀的地下生物種類,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天然絕壁和這一絕壁上最醒目最完整的天然形成的《中國地圖》,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世界上蓮花盆最多最大的溶洞和世界上罕見的天然石拱橋。

大石圍天坑垂直深度約為613米,東西長為600米,南北寬為420米,其容積約為0·8億立方米,天坑底部至樂峰項1486M,至西峰觀景台1398M,東峰至西峰的內徑為600M,大石圍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達9·6萬平方米,為世界第一。天坑的外面邊緣形如鴨梨,由三座山峰和三個埡口構成。周邊至坑底全部為陡峭的岩壁,南、北、西三側絕壁呈台階狀,向內傾斜,特別險要,東側有些地方則向外傾斜;底部呈不對稱漏斗,西邊的絕壁下有地下河天窗,整個底面也向西傾斜,在西峰絕壁下隱伏著一條地下河。

此處是集獨特奇絕的容洞與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於一體的垂直豎井,形成天然的洞底有洞,洞中有河的景觀。兩條地下暗河河流湍急,且冷熱相交匯,洞中石筍挺拔叢生,石柱峭然擎天,石簾晶瑩透亮,石瀑到處都有,造型組合不凡,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大石圍周邊村屯又有獨特奇絕的百洞、神木、蘇家坑、鄧家坨、甲蒙、燕子、蓋帽、黃猄、風岩、大坨、穿洞等20多個石圍,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坑群”。在“天坑群”的周邊,還有冒氣洞、馬蜂洞、琢木當上洞、下洞、熊家東洞、西洞等30多個溶洞景點及配套的人文景觀紅七、紅八軍會師舊址和古老的造紙作坊,這兒已成為了許多考古學家、動植物專家、探險家和旅遊愛好者尋幽探險的好地方。

大石圍是整個天坑群中最具震撼力的景點,是難得的天然風景旅遊聖地。

觀賞內容

洞外觀光。站在高高的觀光台上,眺望堪稱世界岩容之首的喀斯特漏斗,其氣勢之宏偉,場面之壯觀,不言而喻,而站在大石圍西峰,眺望山巒起伏群峰連綿的遠景,又讓人感受到大自然之神奇。

坑底森林觀光。步入那獨特、神秘的地下原始森林奇景之中,那珍稀的花草,罕見的鳥獸,翠綠的樹木,給人一種獨特的感受。

觀賞探險地下河。大石圍底部深處有縱橫交錯的地下河流,有姿態萬千,神態各異的洞穴鐘乳石,也有魚、蟹等豐富的地下水族,是世間難得一見的洞中美景。

大石圍周邊觀光。大石圍所在地白岩腳屯,路邊花草芬芳,林木濃翠,綠樹成蔭,且山嶺連綿,群峰爭奇,富有詩意,令人流連,讓人回味。

岩溶洞穴觀光。溶洞群中那些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玲瓏剔透的各種類型的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件件都是巧奪天工的精美藝術品,每個洞都有不同的景觀,讓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總之,來到這兒,你將領略到世界“天坑”溶洞博物館和“國際洞穴探險基地”的雄渾和壯觀,“國家地質遺址”和“世界自然遺產”的獨特魅力。

景區亮點:

大石圍底部深處有縱橫交錯的地下河流,有姿態萬千,神態各異的洞穴鐘乳石,也有魚、蟹等豐富的地下水族,是世間難得一見的洞中美景。

收費標準:

門票:90元

開放時間:

8:00-17:30

位 置: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北邊。

交通概況:

市內交通:去石圍可到車站乘去花坪的班車,路過石圍天坑景區的大門口,車票5元。

最佳出遊時間:

百色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沛,雨熱同季,夏長冬短。百色年平均氣溫19.0℃ 至22.1℃,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去大石圍的最佳時間是夏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