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村

大盤村

大盤村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青口鎮,臨黃海之濱、海州灣畔,在2001年撤鄉並鎮之前前隸屬於原城東鄉,南距江蘇省贛榆縣縣城約5公里,204國道穿村而過,北距同三高速公路進出口不足1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區位非常優越。大盤村通過開挖池塘,租賃承包土地、栽植樹木、發展運輸業、進行海蠣加工等一系列措施,漸漸從一個窮村、亂村、落後村,變成了一個經濟發展、環境優美、民眾滿意的市縣康居示範村。到2010年,大盤村集體收入達到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18元。

基本信息

簡介

大盤村位於江蘇連雲港市的黃海之濱、海州灣畔,是比較典型的漁業村。

大盤村大盤村

村莊南距縣城約5公里,204國道穿村而過,北距同三高速公路進出口不足10公里,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全村四個村民小組,480戶,1781口人,耕地面積1080畝,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莊。所以大盤村是個漁業村,主要產業有海產養殖、海產品加工、桐木加工業等。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0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1萬多元,已有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兩層小樓。

主要經濟

一是牡蠣加工。牡蠣加工是大盤村的重點產業,全村有300多戶、1000多人常年從事牡蠣肉加工,年產量達100多萬斤。由於該村生產的牡蠣肉味道豐美、外觀整潔而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大盤村大盤村

二是扣蟹養殖。原城東鄉是贛榆縣河蟹育苗基地,擁有河蟹育苗廠100多家,為大盤村的扣蟹養殖提供了苗種的便利。目前,該村已經發展到扣蟹培育大棚700多個。

三是海產品養殖。海產品養殖業是大盤村的傳統產業和主要產業,也是該村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主要養殖品種有縊蟶、扇貝、白蛤、花蛤等各種貝類以及對蝦、南美白對蝦、河蟹、梭子蟹等。

四是桐木加工。桐木加工是大盤村的又一重點產業,村辦桐木加工廠年可生產各種桐木拼版30多萬方。

經濟發展之路

這些年來,青口鎮大盤村一直堅持走共同發展之路,讓發展成果與民共享。在書記祁昌岱的帶領下,大盤村通過開挖池塘,租賃承包土地、栽植樹木、發展運輸業、進行海蠣加工等一系列措施,漸漸從一個窮村、亂村、落後村,變成了一個經濟發展、環境優美、民眾滿意的市縣康居示範村。到2010年,大盤村集體收入達到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18元。
為了進一步讓村民充分享受發展成果,大盤村堅持把錢全部用在為村民辦實事上,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村民。大盤村從1996開創了全國“集中居家養老模式”,到現在已經有193位老人入住;大盤村所有村民水費、氣費、農田管理費用全部有村集體負責,並爭取到省部門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秸稈氣站,一年10多萬元的燃氣費全部由村集體解決,像這樣的惠民實事還有很多。目前,大盤村老年公寓四期工程建設熱火朝天,農民公園、養殖小區規劃建設也即將啟動。青口鎮大盤村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推進,大盤村人正充分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和實惠,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乾,就一定要改變大盤村落後面貌”

大盤村位於青口鎮最北部,全村四個村民小組,480戶,1781口人,耕地面積1080畝,是一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莊。祁昌岱原本在鄉林業站工作,兼任水利站工程技術員,有著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1992年7月,原城東鄉黨委對十分落後的大盤村黨支部班子進行調整,祁昌岱任黨支部書記。
當時的大盤村,經濟上一窮二白。拖欠稅費24萬元,村支部窮得連電風扇都買不起,屬於急需要整頓的三類支部。村里小偷小摸盛行,打架鬥毆成風。對這個芝麻官都不到的村支書,妻子一百個不同意祁昌岱乾,為此,祁昌岱不知做了多少工作,說了多少話,費了多少心思,才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
要改變這樣落後的混亂局面,到底從哪裡入手呢?經過細緻調查、走訪黨員幹部和村民,祁昌岱決定從村民反映最為強烈的村管理體制入手。當時的大盤村有4個農業隊和鹽業隊。鹽業隊的村民吃定銷糧,勞動強度不大,但因為吃大鍋飯,很難調動生產的積極性,經過與鄉政府溝通,祁昌岱首先打破“身份”差別,取消鹽業隊,全部劃為農業隊,統一分配土地,對於為數不多的鹽田,則以村委會名義公開發包,改革第一年就取得了成效,鹽業隊的鹽民轉為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收入顯著增加。
為了早日還上欠款,祁昌岱費盡了心思。一天他象往常一樣圍著村子轉,忽然村外幾個廢舊漁塘引起他的靈感,他當即召集其他村幹部一起商討,決定開挖池塘,取出的土用來平整村東邊閒置的土地,開挖後的池塘用來養魚,平整出的土地可以發展工業。這個決定得到村黨員幹部的擁護。120畝的池塘和近百畝的土地產生了,池塘當年就給村裡帶來4萬元的收入,而平整出的土地租賃給三家育苗場,租賃費每年近30萬元。
在祁昌岱的心裡,始終恪守著一份至高無上的信念:“要乾,就一定要改變大盤村的落後面貌”。開春前,祁昌岱帶著村民在村莊沿路、沿河、沿邊,把所有能利用的閒散土地全部栽上樹,一共栽了6000多棵樹。起初這些樹都是承包給個人的,為了使村集體擁有更為厚實的發展基礎,祁昌岱決定拿出4萬元,把這些樹的所有權全部收歸集體,為這事和他最要好的本家兄弟也都翻了臉,最後本家兄弟的那片樹還是收回了集體。目前,這些樹每年可以為村里增加40萬元的直接收入,大盤村等於有了自己的“小銀行”。

大盤村大盤村

“富,就要讓村民都走上小康路”

祁昌岱的心裡始終憋著一股子勁:“要乾,就要把村莊建設好,使村民都走上富路”。祁昌岱抓村經濟工作的路子說起來很簡單:強村富民。
為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增強為村民辦好事的能力,祁昌岱動了好一番腦筋。近年來,各類基建工程項目較多,祁昌岱得知海堤達標、204國道綠化需要大量的砂土,他就想法設法,承接了幾個回填工程。對於這些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利潤空間較大的賺錢項目,他沒有自己乾或者找合伙人乾,而是以大盤村委會的名義承接。就這樣,土方回填工程為村集體帶來40多萬元的收入。
在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過程中,祁昌岱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近幾年,祁昌岱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利用村地理交通優勢、土地自然資源、人口勞力資源等,通過招商引資,以商引商,先後引進東鑫木材、福隆管樁、海魯混凝土等多家企業,年上繳工業稅收400多萬元,吸納100名村民就業。在農業招商上,大盤村里也實現零的突破,利用低產農田引進韓國客商進行田螺養殖。目前,田螺苗種已在大盤村繁育成功,首批產品直銷韓國,每公斤60多元,畝均效益超萬元。
“發家致富”是農村祖輩人的夢想,祁昌岱就是想把這個夢想變為現實。204國道穿越大盤村,交通十分便利,祁昌岱認為從事運輸業大有作為,因此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引導發動黨員幹部帶頭髮展運輸業,對有致富願望的村民,村支部幫助擔保貸款購置運輸車輛,第一年就為4戶農戶擔保100多萬元購置運輸車輛,當年就還清了貸款。目前,全村共有40多戶從事運輸業,戶均純收入10萬元以上。
大盤村和大多數的農村一樣,村里留守婦女較多,每年除農忙外,很多人閒著無事,如何讓他們成為勤勞致富的主體呢?祁昌岱從本村幾家從事海蠣加工的農戶了解到,這幾戶人家將生海蠣販運回家,再對海蠣去殼,然後賣鮮海蠣肉,婦女、老人都可以乾。祁昌岱和村支部一班人決定對這一賺錢項目大力宣傳,並幫助村民拓寬市場。在村支部的引導下,再加上大盤村具有的運輸優勢,一下子就占領了海蠣加工市場。現在本省範圍內的海蠣已遠遠不夠加工,山東、河北的海蠣也源源不斷被運來,加工好的海蠣肉遠銷東北、北京、上海等10多個省市。目前全村有80%的農戶從事海蠣加工,全村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每天戶均收入超過100元,年增加農民收入800萬元。

“做,就要為老百姓做點實事

隨著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祁昌岱與村幹部商討改變大盤環境面貌。2010年,大盤村集體收入達到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18元。祁昌岱說:“要做,就要想辦法為老百姓辦點實事。”
村裡的道路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村民出行。幾年來,祁昌岱帶領村民修通了全村70多條街道小巷,修築道路6800米、鋪設下水管道7000餘米,並且在村道路兩旁栽上了景觀樹,安裝了路燈。為了保持路面整潔,村里組織兩名老黨員定期清理垃圾,並督促村民保護環境、愛護衛生。大盤村過去的治安一直不能令村民滿意,針對這種情況,祁昌岱組織7名村幹部成立了治安巡邏隊,每天早晨與夜間輪流值班,全村已連續18年無刑事犯罪案件發生。
婆媳關係是最微妙、最難處的家庭關係。為使老人幸福安享晚年,1995年,祁昌岱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和村委會,決定集體拿出部分閒置土地,村里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建設老年人集中居住點。不管是老年夫婦,還是獨身老年人,都可以分到一套。每戶獨門進出,獨立廁所,既減少了兒女的負擔,又避免了家庭矛盾。1996年,第一批48戶老年人入住居住點,開創了全國“集中居家養老模式”的先河。接著第2期90戶老年人再次入住老年人集中居住點,占到了全村老年人的61.3%。如今,村里正啟動第四期80戶居住點的改建工程,對前期的老房子進行改建,讓老人們住得更加舒心。
為進一步提高村民幸福指數,從2005年開始,大盤村所有村民的氣費、農田管理費、自來水費全部由村集體負責,在祁昌岱的積極爭取下,省有關部門在大盤村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了秸稈氣站,村集體配套了100多萬元,管道通往家家戶戶,一年10多萬元的燃氣費全部有村集體解決,使全村告別了燒草做飯的歷史。村裡有集體建設的水塔,自來水全部免費送到農戶。
為了使村民早日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支書一班人又籌資20餘萬元,準備建一個大型的文化中心,裡面設有農家書屋、休閒廣場、文化茶館等,讓村民在勞動之餘有個休閒、學習、娛樂的好去處。

“花,就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大盤村,祁昌岱的威信非常高,這種威信來自哪裡?論外表,他的穿著和大盤村其他村民沒有什麼區別;論行頭,他是青口鎮為數不多騎電動車去開會的村支部書記;論輩分,大盤村80%以上姓祁,祁昌岱屬於晚輩,很多年輕人都是他的叔叔、爺爺輩。
祁昌岱的威信來自他的實幹,他可能在田野里為村民進行田間管理,可能在老年集中居住點砌磚蓋瓦,也可能在和村幹部一起清理村裡的下水道……他的威信就從這裡來。
祁昌岱的清廉,在當地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為了節約集體經費的開支,他被稱為“摳門書記”,在很長的時間內,村里一直沒有招待費,來客大都放在自己家裡。但熟悉祁昌岱的人都知道,他“摳”得精明,“摳”得讓人服氣。他常說:“要花,就要把該花的錢花在刀刃上。”祁昌岱想的就是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位村民。
近幾年,大盤村集體投資170多萬元,硬化了全村8000多米大街小巷,美化、亮化了全村街道。投資14.8萬元對372戶農戶改廁進行補貼,村裡的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投資20萬元建設全村道路監控系統,基本杜絕了偷盜及其他犯罪活動;為老年居住區每戶安裝一套緊急呼叫系統,老人在家就可利用呼叫系統解決所有需要辦理的事情。村里建設老年人集中點,所有的建築材料全部由村里採購,工程隊只負責施工,既省了錢,又杜絕了“豆腐渣”工程。修建村莊涵洞的時候,祁昌岱和村委會拿出的經費預算,竟然沒有一個工程隊願意乾,因為價格太低。最後祁昌岱自己帶著村幹部上陣,省下了兩萬多元基建費。
在村集體事務上,祁昌岱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遇事和班子一起商量,大事還要召開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集體討論。村里還形成了定期公開的制度,一切讓民眾了解得清清楚楚,村民對村幹部做事心服口服。村民祁洪久說:“祁昌岱所乾的符合老百姓的心愿,處處為老百姓著想,俺佩服他。”村幹部祁洪峰說:“跟祁昌岱相處幾十年,最佩服他辦事公道、處處帶頭吃苦受累,事事為村民著想……”
祁昌岱,一個普通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一個平凡的村幹部,一個心裡始終裝著民眾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咱大盤村有個好支書”。

土地“入托”民無憂

全村有近2000口人,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全村1000多畝耕地大多靠留守老人、婦女耕種,每逢農忙,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要不遠千里回家種田。為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增加土地規模化生產效益,將農村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中解脫出來,今年8月份,村里成立犇牛農機專業合作社,99%以上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對入社農戶的土地實行統一種植、管理,在除去生產成本後,每畝土地每年按時付給農戶550斤稻穀、300斤小麥,或者1000元現金。目前全村外出務工人員個個安心在外掙錢,不再擔心田地撂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