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毒病

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由蚜蟲和汁液接觸傳染,但田間傳毒主要是蚜蟲(菜縊管蚜、桃蚜、甘藍蚜、棉蚜),種子不帶毒。 菸草花葉病毒蚜蟲不能傳毒,田間主要靠汁液接觸傳染。 增施肥水,培育壯苗,增強抗病能力,減輕危害程度。

病害症狀

幼苗心葉初現明脈及沿脈失綠,繼而呈花葉及皺縮。成株被害輕重不同,除病株矮縮,葉片呈濃、淡綠色或黃、綠色相間的斑駁外,重病株葉片皺縮成團,葉硬脆,葉面密生褐色斑點,葉背葉脈上亦有褐色壞死條斑,並出現裂痕,嚴重矮化,畸形,不結球。輕病株畸形,矮化較輕,有時葉片半邊皺縮,能部分結球,球內葉片上常有許多灰色斑點。重病株的根多不發達,須很少,病根切面黃褐色。採種株為害嚴重的,花梗未抽出即死亡,發病輕的,花梗彎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花梗上有縱橫裂口。花早衰,很少結實,或果莢細小,籽粒不飽滿,發芽率低,發芽勢劣。

發病規律

蕪菁花葉病毒的寄生範圍很廣,除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芥菜、蕪菁、甘藍、花椰菜、蘿蔔、西洋菜等外,還能侵染菠菜、茼蒿以及薺菜、車前草等雜草。病毒失毒溫度55- 60℃,稀釋終點2000-5000倍,體外保毒期24-96小時,粒體線條狀。潛育期9-14天。一般氣溫在25℃左右,光照時間長,潛育期短;氣溫低於15℃,潛育期長,有時呈隱症現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藍、蘿蔔等採種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邊寄主雜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長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區,病毒不存在越冬問題。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由蚜蟲和汁液接觸傳染,但田間傳毒主要是蚜蟲(菜縊管蚜、桃蚜、甘藍蚜、棉蚜),種子不帶毒。菸草花葉病毒蚜蟲不能傳毒,田間主要靠汁液接觸傳染。大白菜對溫度適應範圍甚狹,生育適溫為18-21℃,25℃ 是溫度上限。華中地區秋播大白菜不宜過早,苗期處於高溫,除不利幼苗生長、抗病力減弱外,由於氣候乾旱,蚜蟲孳生,蟲口密度大,易誘發病毒病,常造成嚴重損失,有時候不得不進行重播。

防治

從滅蚜、栽培管理和種植抗病品種等綜合進行。使用鋁銀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膠薄膜或鋁光紙保護幼苗有拒蚜作用。適期播種,不宜過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響結球。加強苗期管理,早間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壯苗,增強抗病能力,減輕危害程度。

病原描述

病原為病毒,中文名: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 Cucumberm mosaic virus(CMV) 毒(TuMV)、黃瓜花葉病毒(CMV)和菸草花葉病毒(TMV)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