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化檢查

大生化檢查

大生化檢查主要包括肝功、腎功、電解質、血糖、血脂、心肌酶譜等檢查內容,大生化檢查項目可以因為各個醫院開展新項目的能力和臨床使用能力不同而不同,一般包括:肝功能(9——15項)、腎功能(2——6項)、血糖(1項)、血脂(4——6項)、電解質(5——7項)、心肌酶譜分析(4——5項)和各種特種蛋白定量等等。

基本信息

大生化檢查

患者性別:女

11

患者年齡:45
問題描述:我的不正常的是TP(總蛋白)82.2 參考範圍 60-80 A\G(白球比)1.4 參考範圍:1.5-2.5 TG(甘油三脂)0.39 參考範圍:0.58-1.88 HDL-C(高密度脂蛋白):1.73 參考範圍:0.36-1.56

總膽固醇:

總膽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人群總膽固醇水平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
總膽固醇包括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肝臟是合成和貯存的主要器官。膽固醇是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膽汁酸及維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質的重要原料,也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濃度可作為脂代謝的指標。國內外專家推薦成人理想膽固醇值為<5.2mmol/L。
[編輯本段]正常範圍:

11

成人膽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
兒童膽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脂肪在血液中有賴於蛋白的攜帶與結合。脂肪與蛋白的結合即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為血清蛋白之一。縮寫為HDL。亦稱為a1脂蛋白。比較富含磷脂質,在血清中的含量約為300mg/dl。其蛋白質部分, A-Ⅰ約為75%, A-Ⅱ約為20%。由於可輸出膽固醇促進膽固醇的代謝,所以現在作為動脈硬化預防因子而受到重視。
HDL主要由肝和小腸合成。肝合成的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Ⅰ為主。在LCAT作用下,游離膽固醇變成膽固醇酯,脂蛋白則變成成熟球形HDL3,再經LPL作用轉變成HDL2。
HDL可將蓄積於末梢組織的游離膽固醇與血液循環中脂蛋白或與某些大分子結合而運送到各組織細胞,主要是肝臟。實際上是膽固醇逆轉(RCR),RCT促進組織細胞內膽固醇的清除,維持細胞內膽固醇量的相對衡定,從而限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髮展,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Golmset指出,LCAT通過轉酯化反應完成新生盤狀HDL向HDL3、HDL2的轉化,減少血漿HDL中游離膽固醇的濃度,構成膽固醇從細胞膜流向血漿脂蛋白的濃度梯度,降低組織膽固醇的沉積。
高密度脂蛋白:它運載周圍組織中的膽固醇,再轉化為膽汁酸或直接通過膽汁從腸道排出,動脈造影證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與動脈管腔狹窄程度呈顯著的負相關。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血漿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俗稱“血管清道夫”。

醫學史上的核子彈——HDL代謝理論

早在1975年,國外一些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豆腐塊式的文章,小小的篇幅里記錄了一個科研成果——“美國的Miller博士發現了抗動脈硬化因子HDL的功能和作用機理”,文章中說: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正常範圍,卻患上了嚴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代表性疾病);同時又發現,這八例冠心病患者都有HDL偏低的特點。在當時,這例文章並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重視,但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簡直就是一個爆炸式的新聞,因為它說明了冠心病並不都是由高血脂引發,HDL水平的降低也可能是冠心病的一個重要的甚至是關鍵性的發病原因。並且有可能從此人們就會找到一條解決冠心病、解決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本途徑。統治血脂代謝理論界幾十載的“脂質浸潤學說”,受到了嚴厲的挑戰。
一直到1985年,美國的布朗和古斯坦因博士以全新的角度闡述了脂蛋白代謝的機理:人體血液中固有的一種載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夠驅動膽固醇逆轉運,通過逆轉運作用把血液和組織中多餘的膽固醇等“血液垃圾”攜帶經肝臟分解逆向排除體外,同時HDL具有逆轉內皮功能不良、刺激前列環素生成(它具有擴血管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抑制內皮細胞凋亡、減少血小板聚集、抑制LDL氧化等許多功能。這一理論奠定了脂蛋白代謝的理論基礎,HDL在生理機體內的重要性,又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由於這兩位博士的突出貢獻,被授予當年的諾貝爾醫學大獎,理論下面深層的科學奧妙和光彩四射的社會榮譽,頓時吸引了眾多的人,各種各樣的研究幾乎同時在世界各大洲開展了起來,HDL儼然成了珠穆朗瑪峰頂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HDL代謝理論的發現,就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顆核子彈,他的爆炸力和衝擊波,波及了幾十年,很多人一輩子為此嘔心瀝血,因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誰能大幅度升高HDL,誰就解決了冠心病甚至是整個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誰就能把人類的壽命從理論上延長几十年。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有哪些?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顆粒最小的一種脂蛋白,是血脂代謝的基礎物質,專門在體內結合多餘血脂,轉運體外,清除血液垃圾;且由於體積小,能穿透動脈內膜將沉積在裡面的膽固醇清除掉並攜帶出去血管壁,修復血管內皮破損細胞,恢復血管彈性,具有清除血管餒多餘血脂,清除血垢,清潔血管的作用。
正常的血脂代謝是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與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是成比例的,即一個高密度脂蛋白分子可以“運輸”5—6個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分子到肝臟進行分解處理,最終排出體外。當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比例失調時,就會使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等指標超出正常範圍,打破了原正常的血脂代謝平衡,發生異常,被稱為“垃圾”的多餘血脂就會俯著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因此說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不僅決定著血液中血脂代謝是否平衡,而且還起到消退或減輕動脈硬化斑快的重要作用。
(1)、HDL—血管內的“脂質清道夫”
研究證明:血液中多餘的血脂是靠高密度脂蛋白來代謝的。高密度脂蛋白可將血液中的多餘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處理分解成膽酸鹽,通過膽道排泄出去,從而形成一條血脂代謝的專門途徑,或稱“逆轉運途徑”。因此,HDL能增強血脂代謝能力,保持血管暢通,使血管更清潔,且對血管沒有任何損傷,安全、穩定,是國際醫學界唯一公認的、真正的血管內脂質“清道夫”。
(2)、HDL—“抗動脈硬化因子”
有證據表明:(1)、HDL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很好保護冠心病危險因子之一的LDL不受氧化,(因為只有經過氧化的LDL才具有較強的形成血垢,致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的作用),減輕或阻止LDL對血管內皮細胞的破壞;(2)、由於HDL體積小,能穿透動脈內膜,將沉積在裡面的膽固醇等脂質斑快破碎並攜帶出血管壁,並修復血管內膜破損,恢復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從而消退動脈硬化斑快,使血管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和保護,所以被稱為“抗動脈硬化因子”。
(3)、HDL—“長壽因子”
美國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遺傳性高HDL的家族幾乎可以避免動脈粥樣硬化,更沒有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長壽成了普遍現象,因而被稱為“長壽因子”。
(4)、HDL—“好的膽固醇”或稱“好膽固醇”,它就象是清掃廢物的垃圾車。負責把血液中或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等脂質垃圾運送到肝臟,經分解處理後排除體外,高水平的HDL膽固醇能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病的危險。
(5)、HDL—“冠心病的保護因子”
研究表明,HDL能加強血管內已存在脂質斑塊的穩定性,抑制斑塊破裂或脫落阻塞血管,降低冠心病的發生幾率。
HDL對冠心病的保護機制
(6)、流行病學調查表明
HDL<0.907mmol/L時,冠心病發病危險性為HDL>1.68時的8倍;HDL每升高0.5,冠心病的發病率下降50%。
當血液中HDL含量高時,血脂及血垢的清運速度大於沉積速度,不但不會有新的血脂沉積,連早已沉積的脂質斑塊也會被逐漸清除,血管越來越乾淨,血流暢通無阻,大量的HDL進入血管內膜及內皮細胞,修復內膜破損,恢復血管彈性,心腦血管病變幾率就比較低;當HDL含量低時,血脂及血垢的清運速度小於沉積速度,血脂增高,沉積加快,硬化逐漸加重,病變必然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每100毫升血液中的HDL升高1毫克,可使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3-4%,中國衛生部檢測認定“攀達康可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一個月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3.6mg/dl)”。

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組宣稱

對於心腦血管病,廣為接受而又最少爭議最重要的保護因素是體內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越高越好!

陰離子間隙(AG):指血漿中未測定的陰離子(UA)與未測定的陽離子(UC)濃度間的差值,即AG=UA—UC。該值可根據血漿中常規可測定的陽離子(Na+)與常規測定的陰離子(c1-和HCO3-)的差算出,即AG=[Na+]-{[c1-]+[HCO3-]},波動範圍是12±2 mmol/L。 目前一般認為AG>16mmol/L作為判斷是否有AG增高奧代謝性酸中毒的界限。
指血清中所測定的陽離子總數與陰離子總數之差。它可鑑別不同類型的代謝性酸中毒。增高:見於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陰離子間隙正常的代謝性酸中毒如高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低:臨床表現低蛋白血症等。(營養不良性水腫(nutritional edema)又稱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是一種營養缺乏的特殊表現,由於長時間的負氮平衡,以致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出現全身性水腫為其特徵。特點是水腫發生前常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皮下脂肪減少所致組織鬆弛、組織壓降低,加重了水腫液的瀦溜。水腫常從足部開始逐漸蔓延全身。治療方面治療病因與調整營養同時進行。)

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顆粒最小的一種脂蛋白,是血脂代謝的基礎物質,專門在體內結合多餘血脂,轉運體外,清除血液垃圾;且由於體積小,能穿透動脈內膜將沉積在裡面的膽固醇清除掉並攜帶出去血管壁,修復血管內皮破損細胞,恢復血管彈性,具有清除血管餒多餘血脂,清除血垢,清潔血管的作用。
正常的血脂代謝是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與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是成比例的,即一個高密度脂蛋白分子可以“運輸”5—6個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分子到肝臟進行分解處理,最終排出體外。當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比例失調時,就會使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等指標超出正常範圍,打破了原正常的血脂代謝平衡,發生異常,被稱為“垃圾”的多餘血脂就會俯著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因此說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不僅決定著血液中血脂代謝是否平衡,而且還起到消退或減輕動脈硬化斑快的重要作用。
HDL—血管內的“脂質清道夫”
研究證明:血液中多餘的血脂是靠高密度脂蛋白來代謝的。高密度脂蛋白可將血液中的多餘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處理分解成膽酸鹽,通過膽道排泄出去,從而形成一條血脂代謝的專門途徑,或稱“逆轉運途徑”。因此,HDL能增強血脂代謝能力,保持血管暢通,使血管更清潔,且對血管沒有任何損傷,安全、穩定,是國際醫學界唯一公認的、真正的血管內脂質“清道夫”。
HDL—“抗動脈硬化因子”
有證據表明:(1)、HDL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很好保護冠心病危險因子之一的LDL不受氧化,(因為只有經過氧化的LDL才具有較強的形成血垢,致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的作用),減輕或阻止LDL對血管內皮細胞的破壞;(2)、由於HDL體積小,能穿透動脈內膜,將沉積在裡面的膽固醇等脂質斑快破碎並攜帶出血管壁,並修復血管內膜破損,恢復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從而消退動脈硬化斑快,使血管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和保護,所以被稱為“抗動脈硬化因子”。
HDL—“長壽因子”
美國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遺傳性高HDL的家族幾乎可以避免動脈粥樣硬化,更沒有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長壽成了普遍現象,因而被稱為“長壽因子”。
HDL—“好的膽固醇”
或稱“好膽固醇”,它就象是清掃廢物的垃圾車。負責把血液中或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等脂質垃圾運送到肝臟,經分解處理後排除體外,高水平的HDL膽固醇能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病的危險。
HDL—“冠心病的保護因子”
研究表明,HDL能加強血管內已存在脂質斑塊的穩定性,抑制斑塊破裂或脫落阻塞血管,降低冠心病的發生幾率。
HDL對冠心病的保護機制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
HDL<0.907mmol/L時,冠心病發病危險性為HDL>1.68時的8倍;HDL每升高0.5,冠心病的發病率下降50%。
當血液中HDL含量高時,血脂及血垢的清運速度大於沉積速度,不但不會有新的血脂沉積,連早已沉積的脂質斑塊也會被逐漸清除,血管越來越乾淨,血流暢通無阻,大量的HDL進入血管內膜及內皮細胞,修復內膜破損,恢復血管彈性,心腦血管病變幾率就比較低;當HDL含量低時,血脂及血垢的清運速度小於沉積速度,血脂增高,沉積加快,硬化逐漸加重,病變必然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實,每100毫升血液中的HDL升高1毫克,可使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3-4%,中國衛生部檢測認定“攀達康可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一個月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3.6mg/dl)”。

專家組

對於心腦血管病,廣為接受而又最少爭議最重要的保護因素是體內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越高越好!
陰離子間隙(AG):指血漿中未測定的陰離子(UA)與未測定的陽離子(UC)濃度間的差值,即AG=UA—UC。該值可根據血漿中常規可測定的陽離子(Na+)與常規測定的陰離子(c1-和HCO3-)的差算出,即AG=[Na+]-{[c1-]+[HCO3-]},波動範圍是12±2mmol/L。目前一般認為AG>16mmol/L作為判斷是否有AG增高奧代謝性酸中毒的界限。
指血清中所測定的陽離子總數與陰離子總數之差。它可鑑別不同類型的代謝性酸中毒。增高:見於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陰離子間隙正常的代謝性酸中毒如高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低:臨床表現低蛋白血症等。(營養不良性水腫(nutritionaledema)又稱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是一種營養缺乏的特殊表現,由於長時間的負氮平衡,以致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出現全身性水腫為其特徵。特點是水腫發生前常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皮下脂肪減少所致組織鬆弛、組織壓降低,加重了水腫液的瀦溜。水腫常從足部開始逐漸蔓延全身。治療方面治療病因與調整營養同時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