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洞風景區

大王洞風景區

大王洞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省級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牌樓鎮境內大山村和穿山村的青螺山與仙踩尖山麓。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全洞由大王洞、大天牢洞和小天牢洞三洞組成,三洞幹線長2200米,洞中落差高達70米,形成天下諸溶洞中罕見的溪流、瀑布、彩虹、水簾。

洞戶千年叫不開,白雲無主自徘徊。只因種玉人歸後,一閉春風待我來。大王洞,古稱“穿山洞”。因北宋詩人滕宗諒(字子京)與梅堯臣(字聖俞)在此洞賦詩唱和而名傳千古。進入洞內瀏覽,可見規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稱"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是秋浦仙境的一塊奇異的瑰寶。

主要景點

大王洞風景區由“天橋奇觀”、“神仙河谷”、“大王洞府”(包括鳳殿、龍廳、銀河、仙園〔小天潦〕、瑤池〔百穿山洞〕)和大王湖四大景區組成。是一個容山、水、洞於一體的龐大的藝術珍品。大王洞一期工程:天橋奇觀、神仙河谷和洞府申的鳳殿、龍廳等景區,於1987年5月1日竣工開放;2001年貴池區人民政府進行二期工程開發,全洞貫通後,整個景區雄偉、險峻、清幽、神奇,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洞內聞潺潺水聲不絕於耳,鍾乳奇石目不暇接,且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洞與洞相連,樓與樓相望,洞府奇觀堪稱天下溶洞之“大王”。

洞外是一山間盆地,四周山石如城。盆地外沿,曾使李白流連忘返,並譽為可與瀟湘水色相媲美的秋浦河,河旁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的釣魚台。洞內洞外,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如此美景,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前來參觀。早在北宋年間,就有著名詩人梅堯臣和名人滕子京同游探幽,賦詩唱和,留下了千古絕唱。滕學士詩曰“洞戶千年叫不開,白雲無主自徘徊。只因種玉人歸後,一閉春風待我來”。

文化地理

歷史

明萬曆四年(1576年)兩廣總督凌雲翼調集20萬大軍分10路圍剿羅旁瑤民,命高州參將陳璘率一路進攻信宜懷鄉。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率眾浴血抵抗,戰敗後退守虎跳,進入洞中,據險固守。陳璘的兵將無法上去,被牽制於此,進退兩難。後來,陳璘佯作退兵,派一部分人員乘船沿黃華江而下。肉翼大王出來察看,被埋伏岩下的陳璘飛劍砍死。頭顱順黃華江流至約3公里下的羅山河灘。於是後人就在羅山灘上建大王廟紀念他。民國後期,該廟己廢。
虎跳峽兩岸石山中遍長杜鵑。春季鵑花似火,江水如藍,詩人墨客喜歡到此憑弔、覽勝、吟詠。清道光七年(1827年)貢生劉朋有《游牛下峽》詩云:疊嶂疑無路,舟行石罅通。幾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斷岸少人跡,陰崖多鬼風。石幢高百尺,傳是翼王宮。

環境

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樓鎮大山、穿山境內。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組成的巨型溶洞,幹線總長2200米,總面積達10萬平方余米,規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稱“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是秋鋪仙境的一塊奇異的瑰寶。 大王洞風景區由“天橋奇觀”、“神仙河谷”、“大王洞府”(包括鳳殿、龍廳、銀河、仙園[小天潦]、瑤池[古穿山洞])和大王湖四大景區組成。是一個容山、水、洞於一體的龐大的藝術珍品。

旅遊信息

大王洞開發後,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了“大王洞”洞名,艾青、臧克家等文學家、書法家都賦文贈墨。大王洞以她特有的雄姿、迷人的風采和洞中奇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遊客來旅遊,把大王洞風景區建成國家級旅遊區,是每個池州人的心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