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浙江雲和縣大源鄉地名]

大牛[浙江雲和縣大源鄉地名]

大牛村位於浙江省雲和縣大源鄉,與大源鄉田鋪村、大牛村、桃子坑村等相鄰,這裡一年四季風光迷人,氣候宜人,庫區水質優良,自然條件適易各種魚類繁殖生息。是休閒垂釣的理想去處,是釣魚愛好者的天堂。

村落傳說

雲和湖 雲和湖

該村位於浙江雲和縣大源鄉。這裡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甌江北岸,有座處州著名的高山,叫做牛頭山。它海拔1297米,有“牛頭八面可見處州十縣”之說,主峰聳峙霄漢,形狀似牛頭因而得名“牛頭山”。相傳,在很久以前,在山北面的山腳,住了一戶人家,住了一個青年和他的家人。一天青年上山砍柴,見有兩位老者在弈棋,但見兩老目示頤指,不出手推子,青年原愛象棋,感到奇怪,便站在旁邊觀看,順手將砍柴的斧頭放在旁邊。唯見兩位老人用神十分專注,旁若無人,青年看著入了迷,此時一位老人從袖中取出桃子兩隻,遞一個給對弈者,另一個遞給青年。不久,老者便說:“你該回去了,你的房子已不在了,你的家人已走了,你回到山腳下去,找到一處山型最像牛的地方,建房生息”,說完,老者就不知去向。青年正欲揀起斧頭去砍柴,可斧頭已鐵鏽斑斑,斧頭木柄已腐爛。後來他才知道“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原來這個桃是蟠桃,老者是八仙。後來,青年記住了八仙的話,在牛頭山腳找到了叫“牛頭崗”的山腳下,建起了房子,取村名叫“大牛”。至今,牛頭山上有一座“八仙廟”,廟旁還有八仙洞,八仙弈棋的地方,還擺著一張石棋盤和九顆石棋子。

淹沒以前的大牛村,一個非常美麗的村莊。它位於甌江北岸的山丘小盤地,背靠牛頭山,三面環山丘,梯田層層,景色宜人。從黃垟、朱坑山壑中奔涌而出的兩條溪流在村中匯聚,成了一條淙淙溪流,為村民的繁衍提供了豐富的水源。村口還有一株不知年歲的大古樟,樹葉婆娑,鬱鬱蔥蔥,像一把巨傘,把住村莊水口。巨傘之下是通向甌江的潺潺流水,嬉水的兒童,還有跳躍的魚兒。村前、村中、村後東西向各架一座木橋,構就了一幅生動的小橋流水畫卷。村口東西兩側有禹王廟、木樨相公廟各一座,祈佑著村莊民豐物阜。 這裡直接連通甌江,水路交通便利,兆示著這裡本是富庶之地。張氏元清公利用水路生意,賺得富家之財,從蘭溪打來房屋圖紙,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偉的二層土木結構房子,有五直、六弄、四天井、四橫軒、一客廳。廳堂前的大天井有100餘平方,全用鵝卵石砌成,有荷花、圓月等精緻圖案。天井外是花崗岩青石大門,門牆上刻了“白日依山近”等唐詩名句,顯示了書香門弟之高雅。

歷史文化

大牛的張氏確是名門之後。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至今留下了這些膾炙人口詩篇。《張氏溯源宗譜》記載,張九齡為大牛張氏第122世祖,並抄錄了皇帝敕詔三道。至近代,大牛張氏亦不辱祖先之榮耀,大牛村有史可查的貢生5位,四品文官1位,六品武官1位。至今,大牛尚余立敬公“貢元”匾額,並有其貢生石桅桿為證。大牛有許多本科生、博士生以及享受國務院津貼人員。

這裡還是兵家必爭之地。雲和縣誌載:明景泰元年,起義軍領袖王景參曾在牛頭山一帶開採銀礦,率領礦民大舉義旗。另據遂昌縣誌、雲和軍事志等記載:康熙四十八年(1790)三月,牛頭山炭農彭子英率窯民起義,回響者眾。遂昌、松陽、雲和部分村莊,幾被窯民占領,聲勢浩大。現存當時聚義的“雞公寨、雞母寨”舊址。1935年,紅軍挺進師曾在這裡與國軍打了一場遭遇戰,五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中日方山嶺戰役期間,這裡是後方主陣地,許多將士的遺骨留給了這片土地。今天,所有的一切都已沉入水底,只留下了幾千年濡養它的牛頭山和神奇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