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學

大河文學

原是法國文學中的一種形式,特指那種多卷本連續性並帶有歷史意味的長篇巨著。李劫人曾留學法國,受其影響。30年代中期,他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變遷為基本線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歷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具有宏偉的構架與深廣度,被人稱為是"大河小說",其長篇巨著亦被稱為"小說的近代史"。

簡介

原是法國文學中的一種形式,特指那種多卷本連續性並帶有歷史意味的長篇巨著。李劫人曾留學法國,受其影響。30年代中期,他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變遷為基本線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歷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具有宏偉的構架與深廣度,被人稱為是"大河小說",其長篇巨著亦被稱為"小說的近代史"。

源頭

大河小說是法國文學術語Roman-fleuve的日譯名詞,指放映時代的連續性的長篇小說,是19世紀中期以來法國長篇小說的重要體制,由巴爾扎克率先實踐,被眾多法國作家鍾愛。

人物

 李劫人曾留學法國,受其影響。30年代中期,他以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變遷為基本線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歷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具有宏偉的構架與深廣度,被人稱為是“大河小說”,其長篇巨著亦被稱為“小說的近代史”。李劫人《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是史詩性的作品。這三部連續性的歷史長篇小說,其結構受左拉《盧貢一馬卡爾家族》的影響大河小說
,創作方法卻是民族式的——情節完整、故事性強、人物鮮明。對這樣融古今中西為一體的、具有文學和歷史雙重價值的優秀之作應該予以足夠重視。不論是將李劫人稱為“國左拉”①還是將他的連續性長篇歷史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稱為“大河小說”,都是在暗小或強調西方尤其是法國近現代文學對他的影響。這種看法有其合理性。因為,國現代文學本來就是在西方近現代文學的催生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李劫人本人有過留學法國的經歷,而且翻譯過福樓拜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從他的創作,也確實能看出法國近現代文學的影響。因此這種論斷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並且一直被認為是無可質疑的。直到最近仍有人認為李劫人“將法國歷史小說從精神到形態都統統借鑑過來。李劫人作為一位被重新發現的作家,其小說的文學史地位已經獲得認可。目前學界關於其小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說創作接受外來影響、接受傳統文化影響、人物形象研究以及其小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地位的研究等方面。李劫人小說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反映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由逼仄走向開放的視野。 在成都市旅遊地圖上,“李劫人故居”被做了大大的標記,想像中它定有武侯祠的威儀,杜甫草堂的氣派,我一直在心底默默朝拜;在第五屆中國藝術節上,經過舞台藝術家們的努力,《死水微瀾》終於成為軒然“大波”,我被名著的魅力吸引著,徒步穿越“生旦淨末醜”的翩躚之舞,跨過一個時代去探訪一位已故的前輩。

 大河小說 又稱大河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