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固定監測站

大氣污染固定監測站是設在固定位置上對大氣質量進行連續自動採樣和測定,並對測定的數據進行存貯和傳輸的設施。

大氣污染固定監測站

正文

設在固定位置上對大氣質量進行連續自動採樣和測定,並對測定的數據進行存貯和傳輸的設施。它是一個裝有採樣裝置、污染物連續監測儀器、氣象參數測定儀器、數據傳輸及其他輔助裝置的實驗室。監測站可以是一座建築物中的一個房間,或者是一座獨立的建築物,也可以是一個可移動的貨櫃型或其他輕型的預製房屋。(見彩圖)

發展簡史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一些國家建立的監測站,所用的連續監測儀器大多採用濕化學方法,一般是有人操作的。70年代初建立的一些監測站,由於連續監測儀器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以及較普遍地採用乾法,一般可以做到無人操作,自動運行,只需定期維護。70年代後期建立的一些監測站,裝有專用的微處理機,對連續監測儀器的運行進行控制並化簡、存貯、傳輸數據,使監測站具有智慧型型功能。
選址 大氣污染固定監測站的位置,必須慎重選擇。為使採集的大氣樣品有足夠的代表性,通常不應靠近污染源和主要交通幹線。監測站水平方向上的障礙物一般不得高於監測站與障礙物水平距離的二分之一,同時應注意地形,以免受局部地區小氣候的影響。監測站的面積約為8~20平方米,站體結構應保證室內有適當的溫度、濕度等。
設備 監測站內裝有大氣採樣管線,採樣頭高度一般為3~6米。環境空氣經採樣管線抽入站內,然後由採樣管支線分配至各台監測儀器。管線設計得越短越好,管內壓力接近於常壓,流量要相當於各台監測儀器從管內抽取樣品總量的3~5倍。管子材質的選擇要考慮樣品在管內通過時損失最小並且便於清洗。採樣頭的設計應能防塵、防水、防蟲。顆粒物監測儀應設有單獨的採樣管。
儀器和方法 通常站內設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總烴(甲烷在外)及顆粒物等污染物的連續監測儀器和風向、風速、溫度、濕度等氣象參數測定儀器。有些站僅設有其中幾種儀器,有些站還有監測其他污染物的儀器。各類儀器的選型和分析方法,應符合國家的規定。對不同的污染物可採取不同的監測方法,如二氧化硫連續監測有紫外脈衝螢光法、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法、庫侖分析法和電導法。一氧化碳連續監測有非分散紅外吸收法。氮氧化物連續監測有化學發光法、比色法。臭氧連續監測有化學發光法和紫外吸收光度法。總烴(甲烷在外)連續監測有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法。顆粒物監測有大容量採樣器法、β射線吸收法。風向測定有風旗-滑線電位計法。風速測定有風杯-光電轉換器法。溫度測定有熱敏電阻法。濕度測定有氯化鋰感測器法等。在使用監測數據時,應了解各種不同測定方法之間數據的可比性。此外,為了保證安全運行,監測站內還裝有可燃氣檢漏儀和自動滅火或自動斷電裝置。
數據傳輸 監測儀器連續測得的污染物濃度模擬信號,經轉換器換成數位訊號,然後通過電話或無線電發射機定時(如每 5分鐘一次)遙傳至監測中心。同時在監測站內裝有長圖記錄儀、紙帶穿孔機或磁帶盒等將實時數據存貯起來,作為原始記錄,也可為沒有數據通信系統的監測網提供脫機處理形式的數據。在裝有專用微處理機的監測站,監測儀器連續測得並經轉化的數位訊號,首先送入微處理機,經過檢誤、化簡、存貯,然後定時(如每小時一次)傳至監測中心。
儀器校正 為了保證測量精度,監測站內的污染物連續監測儀器每日必須用零氣和標準氣進行零點及跨度校正。儀器的校正方式可在儀器預先設定的周期內定時自動進行,也可接受監測中心的遙控指令隨時進行。此外,每隔一段時間還必須進行人工多點線性校正。
監測站正常運行時每年可提供6000小時以上的連續監測數據,對於判斷污染源以及污染趨勢是很有價值的。7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研製大氣污染連續自動監測儀器的工作。一些重點城市正在建立研究大氣污染固定監測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