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2013年出版圖書]

大數據時代[2013年出版圖書]

《刪除》是201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內容簡介

《刪除》一書,被認為是關於數據的開創性作品,並且創造了“被遺忘的權利”的概念而在媒體圈和法律圈得到廣泛運用。該書獲得美國政治科學協會頒發的唐·K·普賴斯獎,以及媒介環境學會頒發的馬歇爾·麥克盧漢獎。同時受到《連線》、《自然》《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各大權威媒體廣泛好評。而他的《大數據》一書是開國外大數據系統研究的先河之作,而在這之前,他已經在《經濟學人》上和數據編輯肯尼思·庫克耶一起,發表了長達14頁的大數據專題文章,成為最早洞見大數據時代趨勢的數據科學家之一。

作者簡介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他是十餘年潛心研究數據科學的技術權威,他是最早洞見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的數據科學家之一,也是最受人尊敬的權威發言人之一。他的學術成果斐然,有一百多篇論文公開發表在《科學》《自然》等著名學術期刊上,他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出版社、麻省理工出版社、通信政策期刊、美國社會學期刊等多家出版機構的特約評論員。

《刪除》開啟了一場 “網際網路遺忘運動”,讓我們始終記得遺忘的美德。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大數據時代,面對海量信息人類該如何取捨,怎樣才能構建一個積極而安全的未來。

目錄

中文版序 大數據取捨之道

推薦序 因意義而智慧 姜奇平

第一部分 大數據時代為什麼要進行信息的取捨

第1章 當遺忘變成例外,而記憶成了常態:大數據時代的隱憂

喝醉的海盜

一個沒有遺忘的時代

抹不掉的致幻劑陰影

Google記得你的一切

大數據的信息力量

人類住進了數字圓形監獄

讓我們學會遺忘

第2章 遺忘,人類的天性:人類記憶的作用與演進

人類的本能記憶

語言記憶

外部記憶:繪畫與文本

共享記憶

介質記憶:攝影、磁帶與膠片

第二部分 大數據時代如何進行信息的取捨

第3章 世界已經被設定成記憶模式:數位化記憶發展的4大驅動力

小黑盒子與麥克斯存儲擴展器

驅動力1:數位化

驅動力2:廉價的存儲器

驅動力3:易於提取

驅動力4:全球性覆蓋

第4章 一個沒有安全與時間的未來:數位化記憶的兩大威脅

信息富民VS信息貧民:信息控制權的威脅

永恆的過去VS 被忽視的現在:時間的威脅

第5章 來一場“網際網路遺忘”運動:應對數位化記憶與信息安全的6大對策

對策1:數位化節制

對策2:保護信息隱私權

對策3:建設數字隱私權基礎設施

對策4:調整人類的現有認知

對策5: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態

對策6:完全語境化

第6章 給信息一個存儲期限:應對數位化記憶與信息安全的關鍵對策

cookie的警告

信息的存儲期限

設定關於信息壽命的元信息

9個月,不斷縮短的存儲期限

設定存儲期限的技術措施

不是用技術刪除,而是讓遺忘復活

誰來掌控存儲期限

我們需要“能衰退”的存儲系統

第7章 讓遺忘回歸常態:大數據時代數位化記憶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