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艦Ⅱ

大戰艦Ⅱ

《大戰艦II》是盛大首款星際策略類遊戲大作,由獨立研發團隊耗時3年精心打造。

遊戲介紹

大戰艦Ⅱ 大戰艦Ⅱ

遊戲是以宇宙星球戰爭為背景,融合當前熱門的遊戲策略玩法和即時回合戰鬥玩法,突出玩家在星球管理、疆域擴張、指揮官招募、武器設計、戰場操控等多個方面發展和對抗樂趣 。

《大戰艦II》是盛大首款星際策略類遊戲大作,由獨立研發團隊耗時3年精心打造。遊戲是以宇宙星球戰爭為背景,融合網頁遊戲(WebGame)和即時戰鬥玩法為一體的星際戰爭類策略遊戲。 玩家扮演銀河系中的星球領主,在遊戲中管理帝國和星球,組建軍隊和他國玩家對戰以求不斷擴大疆域,最終統治整個宇宙。 遊戲的玩法,融合了目前最為熱門的網頁遊戲數值策略特性,同時增加了戰場模式(回合制場景)、武器系統(玩家自行設計戰艦,選擇船體和組件)、指揮官系統(招募特色指揮官並組建艦隊)等,突出玩家在星球管理、疆域擴張、指揮官招募、武器設計、戰場操控等多個方面發展和對抗樂趣,充分提高了遊戲過程中的樂趣和遊戲深度。 《大戰艦II》大大超越目前市面上網頁遊戲枯燥乏味的遊戲模式,展現出波瀾壯闊的戰鬥場景,玩家通過精心的管理,戰鬥的指揮,最終君臨宇宙!

遊戲信息

狀況:內測

開發:盛大遊戲

運營:盛大遊戲

船體

大型:

大戰艦Ⅱ 大戰艦Ⅱ

高血多洞,這短短四個字大概就是對大型艦的第一印象。然而,因為疊加數量的限制,使得高血多洞,最終會演變成為高血少洞的局面。以大型艦中的頂峰,大九——卡普托諾修為例,空殼3000血量,擁有25洞,當滿編制情況下(800艘),能擁有240W的高血量,以及20000洞,而與之對應的輕九Nedesico C,滿編下(900艘)總計198W血量(其中45W護盾),卻有著遠高於大型艦編隊的21600洞,也就是說,大型與輕型相比,在追求火力/防禦極限上有著先天的不足。此外,由於大型船體普遍無命中加成且閃避上有減值,更加大了這一差距。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大型不好用,或者是不能作為火力艦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那多出來的42W血量上。單艘船更高的血量就意味著更低的被擊沉率,整隊船更高的血量就意味著更強的生存能力,以此為切入點,再配合裝甲的增血減擊落效果,大型艦在面對猛烈的火力時較輕型與高速耐打得多(在被完全毀滅以前能保留更多的數量)。另一方面,在大型艦的配置中,還可以仰仗其高血量,加大武裝格在整個設計中所占的比例,而又不致使生存能力過於低下。

最後,則是資源要求方面,大型艦的資源需求中鈦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設計出來的船隻往往會出現資源需求極不平衡的狀況(尤其是安裝單裝機炮+裝甲的情況),沒有RMB的玩家在爆船時需要注意調整自己的資源產出比例。另外,大型艦的單艘造價為三系中的最高,單艘上比輕型昂貴5~10%左右,比高速昂貴20%~25%左右。

輕型:

由於護盾的流行,輕型艦在SSW已是大行其道,而其相對均衡的各方面屬性也使其在各種運用方式中都能表現出不錯的成績。而最值得稱道的,莫過於護盾所帶來的優勢。(護盾消失以前,船體完全不會被敵方火力所擊沉)也因為這個優勢,輕六特里古拉夫反而替代輕九成為了輕型艦系列中最受歡迎的艦種。

輕型艦中不少船體擁有命中加成,再加上其後期洞數較大型更多的特點(輕六以前,滿編輕型艦隊的總洞數反而是不如大型的),使得這個艦種在作為火力輸出角色時有著很不錯的先天優勢,而且洞數高還意味著在製造盾艦(高防禦艦)時能安裝更多的配件,帶來更好的傷害削弱效果,配合護盾的優勢,能夠在面對不那么猛烈的火力時反覆將其弱化以使得自身存活,甚至無損。

在資源消耗上,輕型的造價較大型稍低,但考慮到配件在造價中占有更大比例,以及完成滿編的輕型艦隊需要較大型艦隊稍多的數量,在製造上並沒有廉價的優勢,反而要耗費更多資源。但是,由於輕型艦體的資源需求比例與基建時的需求比例(鈦3:氦2:人口1)十分接近,往往不需要做太多的產出調整就能開始連續爆艦,對於快速轉入戰爭狀態有很大的幫助。

高速:

對於希望風光地進行作戰的人們來說,高速艦其實是一個很糟糕的選擇,那令人髮指的低血量基本就意味著這一繫船體完全不可能勝任主力艦的要求,滿編高九先鋒之母(1000艘)僅僅有152w血量,雖然總洞數高達22000,但由於較輕型需更多的數量,只有在裝置4引以下時才能在得到微弱的優勢。(將引擎所需洞數分離之後的總洞數才是一隊船的實用總洞數)許多人期待能利用其高躍遷速度進行奇襲,但本身薄弱的高速戰艦在奇襲中更多時候反而會被不那么堅固的鐵板拍碎。

雖然如此,高速系列中仍然存有不少閃光點。高一巴斯洛伊爾,高二進取號與高三王虎,這三種船體也許是高速系列中最為經典的存在了,自帶一移動的特性令這三種船可以不配置引擎就進行製造,縮短了製造時間,再加上高速船體低廉的單艘造價,使得這些船成為了最佳的灰/簡裝船平台。其中高一所衍生出的“烏鴉”,在SSW中聲名遠播,而高二進取號,還因為擁有護盾而往往會在初期戰爭中被設計為機炮IF盾龜使用,王虎則是在龍皇出現以前874船廠生產掃灰船的最佳選擇。除此三者以外,高五芙莉珂維擁有僅次於輪子的20%命中加成,中期純火力艦的極佳選擇(無略時),同級的魎皇龜則有著20%的閃避加成,高六護衛艦天照亦有著17%的閃避率,都是高閃避艦的材料。而高速的另一個很令人莫名的好處就是——沒有七級船體。因為沒有七級高速,高速六升七隻需要很少一筆科技點,因此能較容易地攀升到九級,以麥克羅斯為目標的人們或許會喜歡這一點。

在不打算組建滿編艦隊時,單艘高速船的低廉造價十分明顯,但如果以滿編艦隊為單位來計算,高速與輕型,大型的造價之間並沒有決定性的差距。而在資源比例上,高速船體消耗的人口明顯較少,不加注意的話或許會造成人口堆積,使用艦載為主要武器或是在防空中裝配王耳古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趨勢。

武器簡況

制導:

SSW中適用性最廣的武器類型。與其他幾種主力兵器相比,制導兵器威力巨大,射程較遠(5~7),裝填CD適中(1~3回合裝填),爆發力與靈活性兼具,面對各種局面都遊刃有餘,但燃料需求量過大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對於沒有其它方面資源供應的平民來說,供養一支制導艦隊還是比較吃力的事情。(當然,如果國家在平時有發放補助,戰時有準備加油點,燃料問題並不是那么嚴重)其中,造價低廉的光子魚雷,破壞力強大的機動時空爆雷,適合中前期掃灰的***以及為克制護盾而生的波色子跳躍彈都是在戰場上非常常見的武器。

在製造的資源消耗上,制導武器完全不消耗人口,鈦和氦3的消耗比例則為3:4,又因為其作戰消耗較大的關係,所以對氦3的需求非常巨大,如果有走制導路線的準備,在最初的選球與規劃時就應當做好打算,使自己在由適合基建的3:2:1產出比轉化為戰時高氦產出時更為輕鬆。

艦載:

毀滅性的力量與距離的暴虐,艦載就是這兩者的集中體現。因為其漫長的裝填時間(4~5回合裝填),換來了令人恐懼的爆發力,射程上的優勢更是如虎添翼(9~10),這一切構築成了艦載作為戰場重錘不可動搖的地位。然而,漫長的裝填時間與完全的單體傷害性質,使得艦載在實戰中經常面臨無可奈何的窘境,而與制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燃料消耗同樣是一大軟肋。主要的實用性武器有突防能力優秀的人形機動兵器(高達)與破壞力巨大的強擊雷擊艇

艦載的主要製造成本來自於人口,尤其是雷擊艇,資源比例達到了1:2:5,一般而言,利用大型船體的高鈦消耗或者高速船體的低人口消耗來進行平衡會收到一定效果,但並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爆艦時需要注意調整。

彈道:

極近的射程(1~2),不甚出色的紙面傷害以及高昂的造價令彈道武器看起來並不是那么吸引人,但是,彈道武器中的重力加速軌道炮與指向性傑夫粒子卻以高達30%的濺射傷害抹平了這一差距。(重軌一直線濺射,傑夫全濺射)而且由於防空組件的盛行,制導與艦載在實際運用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彈道武器因此變得越發重要起來。而且較短的裝填時間(0~2)與極小的戰鬥消耗更增強了彈道的實用性。那么,唯有的兩個弱點就只是短射程和高造價了。

彈道的造價普遍較高,其中鈦的消耗尤其嚴重,重軌與傑夫的資源比例均為7:3:1,所以被認為是最佳配對之一的大型+裝甲+彈道組合法在生產製造中非常容易遇到巨大的鈦資源缺口,在決定最初路線時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定向:

射程不遠(3~4),威力不大,價格不貴,消耗不高,平民的福音,窮人的武器——這是大多數人對定向的感覺,事實上這也基本反映了定向的特點。除了對裝甲有特效的中性子炮以外,其他定向武器的傷害能力都不算出色,20級科技的相轉移炮威力甚至不及15級科技的重力加速軌道炮(兩者均帶直線濺射,但相轉炮僅有10%濺射)。然而,就造價而言,再沒有比定向更低廉的武器了,其中的反陽子炮更可以稱得上是性價比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在消耗上也並不大,平民階層也能夠較輕鬆地負擔。基本上,除了威力不夠,定向並沒有什麼讓人不滿的地方。在這個系列中,中性子炮和反陽子炮都是十分優秀的主力武器,相轉移炮則更適合搭配著進行一些掃灰工作。

定向不但造價非常便宜,其資源比例更是接近於3:2:1,尤其是使用輕型+定向的人士,甚至不用怎么變動自己的資源球,就可以開始進行大規模量產。

對星:

這是一種為了專門的目標而被創造出來的專門的武器,看似可有可無,實際上又不可或缺的。由於除對星以外武器攻擊星球只會造成40%的傷害,因此大量的星盾將消耗掉主力部隊以百萬計的燃料,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對星武器就出現了。

系統攻略

組件功能

名稱鈦礦氦三人口體積需求科技說明

可動式連裝凝集光炮 I240160801防禦對抗 Lv7高機動性和高射速的小型武器,一定機率擊落一架來襲的敵戰機或一枚制導武器,降低自己的損害。具體擊落率受指揮官電子能力的影響。

擊落率:40%

燃料消耗:4

可動式連裝凝集光炮 II252168841防禦對抗 Lv8高機動性和高射速的小型武器,一定機率擊落一架來襲的敵戰機或一枚制導武器,降低自己的損害。具體擊落率受指揮官電子能力的影響。

擊落率:42%

燃料消耗:4

可動式連裝凝集光炮 III264176881防禦對抗 Lv9高機動性和高射速的小型武器,一定機率擊落一架來襲的敵戰機或一枚制導武器,降低自己的損害。具體擊落率受指揮官電子能力的影響。

擊落率:44%

燃料消耗:4

可動式連裝凝集光炮 IV282188941防禦對抗 Lv11高機動性和高射速的小型武器,一定機率擊落一架來襲的敵戰機或一枚制導武器,降低自己的損害。具體擊落率受指揮官電子能力的影響。

擊落率:47%

燃料消耗:4

可動式連裝凝集光炮 V3002001001防禦對抗 Lv12高機動性和高射速的小型武器,一定機率擊落一架來襲的敵戰機或一枚制導武器,降低自己的損害。具體擊落率受指揮官電子能力的影響。

擊落率:50%

燃料消耗:4

EMP發射裝置 I650100252防禦對抗 Lv11發射EMP脈衝使大量電子設備失效,增加戰艦的迴避修正:5%。

EMP發射裝置 II650100252防禦對抗 Lv12發射EMP脈衝使大量電子設備失效,增加戰艦的迴避修正:6%。

EMP發射裝置 III650100252防禦對抗 Lv13發射EMP脈衝使大量電子設備失效,增加戰艦的迴避修正:7%。

EMP發射裝置 IV650100252防禦對抗 Lv14發射EMP脈衝使大量電子設備失效,增加戰艦的迴避修正:8%。

EMP發射裝置 V650100252防禦對抗 Lv15發射EMP脈衝使大量電子設備失效,增加戰艦的迴避修正:10%。

空洞模式 I10005501501防禦對抗 Lv16可以反電子,光學的偵測的模式,讓戰艦變得隱形。敵方星門雷達檢測到的艦船數量將減少50%,戰鬥時也能增加1%的迴避修正。

空洞模式 II10005501501防禦對抗 Lv17可以反電子,光學的偵測的模式,讓戰艦變得隱形。敵方星門雷達檢測到的艦船數量將減少60%,戰鬥時也能增加2%的迴避修正。

空洞模式 III10005501501防禦對抗 Lv18可以反電子,光學的偵測的模式,讓戰艦變得隱形。敵方星門雷達檢測到的艦船數量將減少70%,戰鬥時也能增加3%的迴避修正。

空洞模式 IV10005501501防禦對抗 Lv19可以反電子,光學的偵測的模式,讓戰艦變得隱形。敵方星門雷達檢測到的艦船數量將減少85%,戰鬥時也能增加4%的迴避修正。

空洞模式 V10005501501防禦對抗 Lv20可以反電子,光學的偵測的模式,讓戰艦變得隱形。敵方星門雷達檢測到的艦船數量將減少100%,戰鬥時也能增加5%的迴避修正。

陶瓷裝甲 I75001裝甲技術 Lv1廉價的複合陶瓷裝甲,增加戰艦 150 耐久。

陶瓷裝甲 II82001裝甲技術 Lv2廉價的複合陶瓷裝甲,增加戰艦 165 耐久。

陶瓷裝甲 III90001裝甲技術 Lv3廉價的複合陶瓷裝甲,增加戰艦 180 耐久。

陶瓷裝甲 IV97001裝甲技術 Lv4廉價的複合陶瓷裝甲,增加戰艦 195 耐久。

陶瓷裝甲 V105001裝甲技術 Lv5廉價的複合陶瓷裝甲,增加戰艦 210 耐久。

歪曲裝甲 I28641裝甲技術 Lv3雖然歪曲裝甲並沒有優秀的防護能力,但是卻可以減低敵方的命中率。增加戰艦 80 耐久和 1% 的迴避修正。

歪曲裝甲 II30651裝甲技術 Lv4雖然歪曲裝甲並沒有優秀的防護能力,但是卻可以減低敵方的命中率。增加戰艦 85 耐久和 1% 的迴避修正。

歪曲裝甲 III32751裝甲技術 Lv5雖然歪曲裝甲並沒有優秀的防護能力,但是卻可以減低敵方的命中率。增加戰艦 90 耐久和 1% 的迴避修正。

歪曲裝甲 IV34751裝甲技術 Lv6雖然歪曲裝甲並沒有優秀的防護能力,但是卻可以減低敵方的命中率。增加戰艦 95 耐久和 1% 的迴避修正。

歪曲裝甲 V36861裝甲技術 Lv7雖然歪曲裝甲並沒有優秀的防護能力,但是卻可以減低敵方的命中率。增加戰艦 100 耐久和 1% 的迴避修正。

反應裝甲 I2508002裝甲技術 Lv4攻擊快要接觸到裝甲瞬間,一齊脫離,使得武器的傷害無法傳到船體。一次性部件,可阻隔 60% 的傷害。

反應裝甲 II3008002裝甲技術 Lv5攻擊快要接觸到裝甲瞬間,一齊脫離,使得武器的傷害無法傳到船體。一次性部件,可阻隔 65)% 的傷害。

反應裝甲 III3508002裝甲技術 Lv6攻擊快要接觸到裝甲瞬間,一齊脫離,使得武器的傷害無法傳到船體。一次性部件,可阻隔 70% 的傷害。

反應裝甲 IV4008002裝甲技術 Lv7攻擊快要接觸到裝甲瞬間,一齊脫離,使得武器的傷害無法傳到船體。一次性部件,可阻隔 80% 的傷害。

反應裝甲 V4508002裝甲技術 Lv8攻擊快要接觸到裝甲瞬間,一齊脫離,使得武器的傷害無法傳到船體。一次性部件,可阻隔 90% 的傷害。

星球殖民

殖民的條件:

1.加入一個勢力國

2.可以升級殖民科技通過造船廠建造微風號恆星間移民船(或者通過母星的新手系列任務獲得獎勵的殖民船)

殖民的方法:

在“銀河系”界面,也就是星圖界面里點擊你的勢力的領土(紫色),查看領土中的星球數據。選擇一顆星球,記住位置(銀河左上角顯示有滑鼠指向的坐標),作為殖民目標。沒有旗幟圖示的星球表示可以殖民,有旗幟則表示已經是別人的殖民星了。當你到達自己的領土,你還可以躍遷到無人星系殖民( 白色)。

把殖民船編為一個獨立的艦隊,不要加入其他船隻,因為殖民船不同於其他船隻,它躍遷航行是不用燃料的(5級殖民倉需少量燃料)。點擊艦隊操作面板的“移動”按鈕,然後對星門“單向任意門”點擊,出現的躍遷控制畫面,這時你可以點擊前面選好的領土進行跳躍,大約要飛行2小時(可以通過增加推進器減少時間),你依舊可以選擇下線,2小時候再來。

如果不幸發現被別人搶先已經殖民了,可以再躍遷到其他地區找星球殖民,多數殖民船躍遷不消耗氦三,最高級的殖民艙還是需要氦三支持的。

完成殖民後,指揮官自動回到待命狀態。

殖民星球上限:

殖民科技限制殖民星球為35個,所以任何人都無法利用初期大面積殖民來搶占資源良好的星球了(注意初始母星不計入殖民星數量)。

殖民星球計算方式:

等級 所需科技點 可殖民星球
lv00
1
lv01 100 3
lv02 300 6
lv03 900 9
lv04 1500 12
lv05 2500 15
lv06 5000 18
lv07 10000 21
lv08 15000 24
lv09 25000 27
lv10 40000 30
lv11 300000 31
lv12 500000 32
lv13 800000 33
lv14 1000000 34
lv15 1500000 35

遊戲特色

一大驚喜:

圖形化界面隆重登場

厭煩了空洞的背景,千篇一律的顏色,開始視覺疲勞,如果能換個界面,或許真的是不錯的主意喔!快快睜大眼睛,《大戰艦の銀河戰記》特別設計了圖形化界面,藍色天空,夢幻莊園,精美絕倫,讓人浮想聯翩。

二大亮點:

任務豐富多彩

輪迴任務,擺脫尋常路!

神秘NPC降臨,全新NPC布局,讓戰鬥更具挑戰性!

三大全新功能:

增加了快捷的星球操作選單!

增加新的星球防禦(小雷神),讓星球變得更堅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