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油大學

大慶石油大學

大慶石油大學,坐落於黑龍省大慶市,是一所全國重點院校,原名大慶石油學院,在石油類院校中聲名遠揚。

基本信息

概況

大慶石油大學是一所全國重點院校,是伴隨大慶油田的發現而誕生的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理、管、文、經、法、教育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歷史

1960年,第一代學院人,在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簡陋、生活異常艱苦的情況下,靠著為國爭光、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工作激情,靠著撿糧、種地、乾打壘、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松遼石油會戰指揮部所在地創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 — 東北石油學院。學校50年的辦學歷程不僅是一部艱難的創業史,更是一部從大慶精神形成到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的發展史。1975 年,東北石油學院

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 1978年10月,大慶石油學院被國務院確定為88所全國重點院校之一。1988年大慶石油學院在沿海開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建立分院。1998年大慶石油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秦皇島分院成立。2000年2月,大慶石油學院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同年6月,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學校由安達遷往大慶市。2002年10月,學校一次性完成搬遷。2005 年7月大慶市人民政府和大慶石油學院正式簽定協定,大慶藝術學校併入大慶石油學院,9月大慶石油學院藝術學院正式揭牌。 2010年2月3日經教育部批准,改名為大慶石油大學。2010年3月18日經教育部批准,改名為東北石油大學。

辦學特色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規模。學校有43種本科專業,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博士學位點,57個碩士學位點,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校現有13個教學院(部),占地面積150.3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34.2萬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所面積15.7萬平方米。萬兆級校園網與教學區、辦公區及師生生活區的所有主要建築物相連。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億元。有單體建築面積為4.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圖書館,館藏圖書204.2萬冊,有數據資源18種。有提高油氣採收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油氣藏形成機理與資源評價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5個,省級研究所1個,省部級研究室2個。有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室)41個;有省級“雙基”條件合格實驗室6個;有大學物理實驗中心、化學實驗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有校內外實習基地121個。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205人,其中教授222人,副教授49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55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 607人,博士生導師 4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4人(王德民、蘇義腦、賈承造、王玉普,其中王玉普為我校1982屆畢業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5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省級優秀專家2人,黑龍江省學科帶頭人、後備帶頭人20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黑龍江省教學名師4人,黑龍江省模範教師2人,黑龍江省優秀教師8人。學校還聘請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幹和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導師。

專業設定

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以工學為主,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七大學科門類。學校從196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43種本科專業,14個省級重點專業;1個國家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級二級重點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博士學位點,57個碩士學位點,11個工程領域招收工程碩士。
學校面向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0118人,其中本科生18222人、專科生419人、留學生9人、碩士研究生1273人、博士研究生195人。47年來,學校培養各類人才近10萬名。

成果業績

我校以大慶精神育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讚譽,畢業生以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等特點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多數已經成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戰線的骨幹、專家,有些已經走上各級重要領導崗位。傑出代表有鑽井工程專業96屆畢業生、全國勞動模範周飛,石油系統新時期五大標兵、勇攀高峰的鑽井專家張書瑞,石油石化行業科技專家大慶煉化公司副總工程師、何梁何利獎獲得者周雲霞,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黑龍江省特聘講座教授吳玉樹,2005CCTV經濟年度人物、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傅成玉,原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史興全,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樹林,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文瑞、沈殿成,中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玉普,中油遼河油田公司總經理謝文彥,中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總經理何樹山,中油吐哈油田公司總經理楊盛傑等。
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部、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一等獎2項,“十五”以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建成省級精品課程11門。學生全國外語四級統考和黑龍江省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等級考試成績始終名列省內高校前列,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和“全國大學俄語教學研討會”曾先後在我校召開。近三年,我校學生在國內外各種科技競賽中,獲國際獎8項、國家級獎55項、省級獎59項。
近三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21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973”、 “863”計畫等國家級項目54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1.1億元,2006年科研經費達1.5億元;78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級科技獎勵,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獎22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14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113篇。
學校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學合作辦學特色。牽頭成立了黑龍江省校研企合作委員會石油與化工專業委員會,與大慶、吉林油田等大型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定,加強與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合作。產學研合作組織發揮了服務社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重視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接收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與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俄羅斯庫班國立技術大學等高校在師資培養、學術交流、教學改革、科研協作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與德國、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許多知名大學建立了校際關係並簽署了學術交流協定。
學校出版有《大慶石油學院學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高等教育研究》和《大慶石油學院報》等報刊雜誌,並與全國三百多所高校進行交流。
辦學49年來,大慶精神作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和不竭動力,大慶精神辦學育人和全方位多層次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優良傳統,不斷激勵石油學院人艱苦創業、嚴謹治學、投身基層、建功立業,形成了“堅持用大慶精神辦學育人,培養嚴謹務實、投身基層、無私奉獻、報效祖國的優秀人才”和“植根大慶,發揮優勢,全方位多層次產學研合作提升辦學水平”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過程中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省部領導、企事業單位領導的重視和媒體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領導、省部領導、企事業單位領導在前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過程中都對學校改革、建設和發展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鵬同志題詞“用大慶精神育人,培養跨世紀人才”; 2005年,教育部部長周濟視察學校時,也對學校47年的辦學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間,中組部、中宣部、國家教委出版的《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書刊、《中國高等教育》雜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每日電訊》、《中國教育報》、《黑龍江日報》、《中央電視台》等數十家媒體先後報導了學校《用大慶精神哺育獻身石油事業的一代新人》、《發揚大慶精神,辦一流石油高校》、《我為祖國獻石油—記大慶石油學院畢業生在鐵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層的故事》等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和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學校辦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今天,大慶石油學院正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質量立校、特色創優”的辦學理念,抓住機遇,銳意改革,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