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彈塗魚無公害養殖技術

大彈塗魚(Boleophtalmus chinensis Osbeck)屬鱸形目、彈塗魚科,俗稱花跳、跳魚,為暖水廣溫廣鹽性魚類,在我國盛產於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等省(區)沿海,鑽洞穴居於港灣和沿岸河口潮間帶淤泥灘涂及紅樹林區間,主要以硅藻為食,也食少量圓蟲和泥灘中的有機質,具有食物鏈短、養殖成本低、魚病少、易於管理以及活魚耐長途運輸等特點,是一種有待於大規模開發的灘涂養殖魚類。福建省霞浦縣養殖大彈塗魚始於上世紀80年代,但由於受苗種、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一直未能形成規模,霞浦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為使這一項目儘快得到推廣,進行了大彈塗魚健康養殖試驗,以帶動周邊地區民眾自發開展大彈塗魚養殖,且養殖戶獲得了良好的回報。

一、苗種來源

一般為采捕天然苗種、半人工苗種或增殖苗種。每年4月-9月,成熟的親魚在每次大潮後開始產卵,每尾可產卵1.0萬粒-2.5萬粒,到下次大潮時大批量的魚苗出現於海水鹽度為10‰-20‰之間的江、河、海匯合地帶進行索餌覓食,因此,天然魚苗的采捕期在5月-10月,但以6月-8月為佳,尤其是初夏漲潮後用40目左右的叉網在河口入海處可捕到逆水,而上的白苗,在退潮後的淺灘(灘涂)、積水潭以及入海溪流岔溝中可用小抄網、陷籠或燈光照射捕獲體長1.Ocm-5.Ocm的魚苗作為養殖苗種。

二、池塘選擇

1、場址選擇 大彈塗魚養殖方式有:蝦塘混養或單養、灘涂養殖、低產田改造養殖等,但主要以灘涂養殖和鹽鹼地、低產田改造養殖為主。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質肥沃、泥質或泥沙質粘性土結構、水質良好、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強、無地下冷浸水滲出、泥深1.0m-1.5m、無工業污染源(特別是油污、三廢、農藥等)排入、常年有適量淡水水源注入(有鰻場肥水和蝦池肥水注入尤佳)、海水比重適中、營養鹽豐富、水質肥沃、潮差大、風平浪靜的內灣中高潮區較好。灘涂平坦且應有一定的坡度(一般為1:1000),池底灘涂應高於低潮線以便於排水、曬底灘和施肥培育底棲硅藻,同時,水域內適宜底棲藻類繁殖和大彈塗魚生活生長及有利於建築池堤,供水供電有保障,交通便捷為宜。

2、池塘面積 每口池塘以2畝-10畝為宜,一般為3畝-5畝,面積在10畝以上的池塘可改建成由多個3畝-5畝的小池塘組成。池塘面積過大則日常管理不方便,且難以一次性放足苗種;池塘面積過小則不利於大彈塗魚的棲息生長,且單位面積產量不高,影響養殖的經濟效益。

三、養殖管理

1、平整場地 低產田、鹽鹹地精耕1次-2次,深度以20cm-30cm為宜,整平成畦;灘涂直接整平成畦,外設防逃網,堤壩應高出水面30cm,堤壩內側可鋪設塑膠薄膜且深入泥底約30cm,另加一道攔圍網或其他防逃設施,防止彈塗魚逃逸及外來敵害生物入侵,池堤牢固不漏水。

2、肥水 大彈塗魚主要以底棲黃褐色硅藻為食,其次是藍綠藻,一般不直接攝食米糠、魚粉、人工配合飼料等,也未發現有互相殘食的現象,只有良好充足的藻類才能促使大彈塗魚正常和快速生長,因此,促進池底和灘面的藻類繁殖至關重要。用生石灰200kg/畝或二氧化氯200g/畝進行消毒清塘,以殺滅病原體及清除蝦虎魚、鰻等敵害生物。新的池塘一般在池底曝曬至龜裂後撒施15kg/畝-30kg/畝米糠,注水5cm-1Ocm,用機耕機打勻,保持海水1Ocm後施入經過發酵的有機肥(豬、牛、雞、鴨、白鴿等糞肥,以雞和白鴿的糞肥為佳)1OOkg/-200kg/畝作基肥,3天-4天后注人海水,6天-7天后注入淡水,其中海水占1/3,淡水占2/3,並適時施用有益微生物製劑;已經使用過多年的養殖池塘,基肥的施用量宜少不宜多,待水色變濃後即可放苗養殖。

3、苗种放養 放養時間多在眷夏季,放苗期以4月-5月為佳,苗種規格可為體長1cm-2cm的白苗,若是夏秋季養殖,放苗應為6月-9月,苗種規格宜為體長5cm以上,可提高越冬成活率。苗種質量涉及養殖成活率、苗種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及抗病力、魚苗生長、成魚質量、產量、效益等,是養殖的基礎,要嚴把質量關,要求魚苗的體表無損傷,眼,胸鰭,背鰭,尾鰭完整無缺損,無機械性損傷,鱗片全,無細鱗脫落,體表濕潤且色澤鮮明,個體勻稱,活潑健壯,活動、爬行、彈跳等能力強,用手在魚苗上方擺動可見苗種騷動不安,無病變,魚苗糞便以土地黃色為健壯苗種而糞便以血色、肚臍發紅等為不正常苗種。

運輸體長1cm-2cm幼苗常用聚乙烯製成的塑膠薄膜袋,每袋裝水1/3,然後放入魚苗充氧,紮緊袋口不漏氣,置於泡沫箱中運輸,每袋裝苗量為4000尾-6000尾;運輸體長3cm-5cm的天然苗種,可在泡沫箱中加入少量的泥油或少量的鹽水,並用筷子在泡沫箱四周扎一定數量的小孔,運輸時間控制在12小時以內,成活率可達到95%-100%。切勿購買藥物毒捕的、運輸時間過長或暫養時間過長的苗種,否則養殖成活率低;攙雜有青彈塗魚苗、彈塗魚苗的苗種,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較低。放苗時間宜選擇在晚上或陰天,一般放苗密度在3000尾/畝-10000尾/畝左右,具體為體長1cm-3cm的小規格幼苗8000尾/畝-10000尾/畝;體長3cm-5cm規格苗咱6000尾/畝-8000尾/畝;體長5cm以上的大規格苗種3000尾/畝-5000尾/畝,條件差的池塘應適當降低放養密度,以防餌料生物供應不足,養殖周期變長。最好在短時間內一次放足同一規格的苗種,陸續投苗放養會造成個體生長的差異且給捕捉上市事業來不便,放養密度過高會導致池塘內藻類供應不足,大彈塗魚生長緩慢,商品魚個體規格偏瘦、偏小,放養後也較難再進行分養。大池宜用細網圍成1個小池將魚苗暫養一段時間後再拆散圍網團市委養。苗種入塘前用1.0ppm-1.5ppm聚維酮碘浸泡5分種-10分鐘,進行體表消毒處理。

4、藻類培養及水位管理 一般經過10天-15天后,池塘內底層藻尖逐漸減少,應及時排乾池水,進行曬坪施肥。新池塘可施入熟化有機肥,如發酵雞糞40kg/畝;老化池塘可施入無機肥,如尿素1.5kg/畝,過磷酸鈣0.5kg/畝,再注入新鮮海水,以促進底棲硅藻的繁殖。養殖大彈塗魚要求水質清澈,鹽度10‰左右,水位不宜過高,以利於藻尖進行光全作用,促進底層藻類的繁殖生長。白苗體長1cm-2cm時,水位保持5cm-10cm;放苗後1天-2天,排水至水0.5-1.0cm,直至可見苗跳,白苗在2周左右即可見苗跳,最長要達25天,而體長3cm-4cm苗種在5天-6天后即可苗跳;2個月後排乾池水,施入25kg/畝-30kg/畝細糠或20kg/畝-25kg/畝麥皮曬乾,2天(以細糠浸濕為宜)注入海水5cm-6cm,3天-4天后排水至1cm-2cm;養殖中後期,池水水深保持在5cm-10cm。夏季為每隔3天-4天加水1次,冬春季節每周加水1次。夏季為避免因水分蒸發過多而使水體鹽度升高,可以適時補充淡水;淡水注入過多的地方也可適當補充部分海水。每月乾露池塘5天-7天,曬埕,施入鮮糠蝦或經過酵的雞糞50kg/畝,少量多次。

四、病害防治

大彈塗魚適應性強,一般極少發病,因此在疾病防治上應以防為主,若出現高溫、水質混濁、低溫霜凍、水量不足、管理不善等則會發生以下幾種常見病:

1、細菌性疾病 患病魚體腹部肌肉腐爛,鰭條發紅。陰雨天氣時可通過全池潑灑溴氯海因加以治療;天氣晴朗時可採取排乾池水曝曬1天-2天,然後注入新鮮的海水並保持水位1cm-2cm,用五倍子熬出液全池潑灑的措施。

2、霜凍 因沙質底不能挖深洞,冬天氣溫下降時魚體難以抵抗寒冷而凍死,因此沙質底質不宜進行大彈塗魚養殖。

3、敵害生物 鳥類中主要有池鷺等,可在池塘上方布網、用鞭炮和敲鑼或在池塘中央設定稻草人等加以驅趕,魚蟹敵害等,可在池塘進水時用較細網目的網衣攔除。
4、農藥 為防三唑磷、氰化鈉等,應建立防洪環溝,可在農田交界處修築分壩或排洪環溝,防滲堵漏,防止過多的淡水及帶有農藥的水流入魚池。魚體己發生中毒時,應及時進行多次換水,降低農藥量,減少損失;農藥中毒而無處排水時,可注水30cm-40cm,這時魚體會鑽入底質中。

5、青泥苔 青泥苔是水綿、雙星藻、轉板藻的總稱,多在天氣轉暖後於淺水處萌髮長成縷縷細絲,當其衰老死亡時斷離池底而形成亂絲,魚苗誤入其中被纏繞致死且大量消耗水體中的營養成分,使池水變瘦,進而影響硅藻的生長,多因池塘長期沒有進水而池水水質鹽度過低引起,預防可在苗种放養前全池潑灑生石灰75kg/畝,治療可用加入鹽度過高的海水或人工清除。

五、收捕方式

包括納水誘捕、釣捕、竹筒誘捕、挖捕、火車網誘捕等。納水誘捕、火車網誘捕和竹筒誘捕等可在水溫較高的夏秋進行,而水溫較低的冬舂不能進行,且納水誘捕還受潮水的制約,只有在大潮時才能收捕;釣捕和挖鋪可全年進行,但勞動強度大,且需要一定的技術。

六、經濟效益分析

養殖周期1年-2年(輪放輪養),商品魚規格15g/尾-25g/尾,產量50kg/畝-120kg/畝,市場價格60元/kg-200元/kg,養殖成本約1500元/畝-3000元/畝,利潤約2000元/畝-5000元/畝。(摘自中國水產)
(本文已被瀏覽 1335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