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第和繡樓

大夫第和繡樓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大夫第”的左右序列有桂馥庭和觀景樓兩個建築單元。 繡樓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側隙地,建起的一座臨街閣樓,俗稱“小姐繡樓”。

大夫第和繡樓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為四品官胡文照祖居,大門上首嵌砌磚雕“大夫第”三字。正廳堂額為“大雅堂”,天井四周裙板格扇均為木雕冰梅圖案,取“十年寒窗”之意。樓上繞天井一周裝飾有“美人靠”雕欄,雀替為象徵權貴的倒爬獅。“大夫第”的左右序列有桂馥庭和觀景樓兩個建築單元。桂馥庭為三間兩樓結構,取木犀芬香,馥郁盈庭之意,建於清道光庚寅年。大廳明亮高大,豎有大理石柱兩根,宏偉壯觀,為西遞村數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築中少有。觀景樓亦建於清道光年間。此樓可作觀景之用,樓檐懸掛寫有“山市”和“桃花源里人家”的匾額,觀景樓下方門額上,嵌有一塊“作退一步想”的石雕題額,語意深刻,發人深思。繡樓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側隙地,建起的一座臨街閣樓,俗稱“小姐繡樓”。飛檐翹角的繡樓,建築別致,玲瓏典雅。樓額木刻分別為清進士祝世祿手書“山市”和清代本邑書法家汪恩道隸書“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書寫時,有意移一點於“廠”頭上,益顯整體美;尤其是“人”字,活脫脫像一位傾軀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後生。樓下的小門戶比正屋牆體縮進一大步,與主人自書石刻門額“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尋味,果真是“進也風流,退也瀟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