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測量學概論

大地測量學概論

大地測量學概論圖書由作者郭群長,李仲勤,李輝編著,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大地測量學概論 大地測量學概論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大地測量學的基礎理論,重點介紹了大地測量套用的技術和方法。
全書共有9章:第1章緒論,介紹了大地測量學的任務、內容及其歷史與發展趨勢;第2章介紹了大地測量中涉及的坐標基準、高程基準、時間基準和重力基準;第3章介紹了用幾何大地測量建立水平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工程測量控制網的方法;第4章介紹了橢球大地測量學有關內容,重點介紹了地面觀測元素的歸算;第5章介紹了建立大地坐標系的方法及常用大地坐標系;第6章簡要介紹了物理大地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第7章介紹了空間大地測量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第8章介紹了誤差理論及測量平差的基本方法;第9章結合地學和土木工程專業工作實際需要,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大地測量作業技術。
本書是高校地學和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教學用書或參考書,也可供測量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導言
1.2 大地測量學的任務及其研究內容
1.3 大地測量學的簡要歷史
1.4 新中國大地測量建設成就
1.5 大地測量學的發展趨勢
第2章 大地測量基準
2.1 大地水準面和參考橢球
2.2 坐標系
2.3 高程基準與深度基準
2.4 時間基準
2.5重力基準
第3章 幾何大地測量學
3.1 天文測量
3.2國家水平控制網的建立
3.3 國家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3.4 工程測量控制網的建立
第4章 橢球大地測量學
4.1 橢球的數學性質
4.2 地面觀測元素歸算至橢球面
4.3 地圖投影
4.4 橢球面元素歸算至高斯平面
第5章 大地坐標系的建立
5.1 參考橢球的定位和定向
5.2 我國的參心大地坐標系
5.3 地心坐標系的建立
5.4 幾種地心坐標系
第6章 物理大地測量學
6.1 地球重力
6.2 重力測量
6.3 重力測量方法確定地球形狀
第7章 空間大地測量學
7.1空間大地測量的發展
7.2 衛星大地測量
7.3 GPS控制網的建立
7.4 衛星大地測量的套用
第8章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
8.1概述
8.2 誤差理論與最小二乘原理
8.3 常用平差方法
8.4 近代平差概論
8.5 大地網最佳化設計
8.6 地面網與空間網聯合平差簡介
第9章常用大地測量作業技術
9.1 大地測量作業流程
9.2 三角測量和導線測量
9.3 高程測量
9.4 GPS測量
附錄1 大地測量和工程測量作業技術標準
附錄2 常用大地測量術語
附錄3 常用縮寫詞

試讀部分

第1章 緒論
1.1導言
大地測量這一術語由來已久。古時候,人們為了進行狩獵和耕種活動,需要劃分土地,分配給共同生活的成員,於是希臘語中出現了“地球我劃分”這個詞。該詞是指劃界和地籍測量這一類的工作,相當於現在的普通測量。後來,在英語和法語中,這一術語的含義有了擴充,用於指大地測量學。
德國的赫爾默特(F.R.Helmert)於1880年提出了大地測量學的經典定義:大地測量學是測繪地球表面的科學。直到現在,這一定義尚未失去它的準確性,它包括測定地球外部重力場和測繪海底表面,說明大地測量學屬於地球科學。
空間大地測量及其他高新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大地測量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因此,經典大地測量學的定義已不適用,必須加以擴充。為此,20世紀70年代,費歇爾(I.Fisher)等人提出了所謂大地測量學問題,試圖部分地擴充赫爾默特的定義:大地測量學問題是把地球和其他天體的形狀和外部重力場作為時間函式來確定,並利用在地球表面上和在地球之外觀測的參數來求定平均地球橢球。這一定義把地球和其他天體的形狀和重力場看成是隨時間變化的;大地測量的觀測數據不只是在地球表面取得,也可從地球的外部空間取得;大地測量除了測地之外,還可測其他天體的形狀和重力場。同經典大地測量學定義比較,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但還不夠充分。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大地測量學定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