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山社區

大圍山社區隸屬雲南省屏邊縣玉屏鎮,有鄉村人口694人,全村國土面積2.08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主要產業為養殖業。

概況

大圍山社區隸屬雲南省屏邊縣玉屏鎮,到玉屏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地處玉屏鎮南邊,是縣城所在地,東鄰玉屏社區,南鄰啊季伍村委會,西鄰凹嘎村委會,北鄰大龍樹社區。轄三角寨、小街子自然村。現有農戶161戶,有鄉村人口694人,其中農業人口694人,勞動力2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2人。
全村國土面積2.08平方公里,海拔1335米,年平均氣溫16.3℃,年降雨量1638.3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90.415畝,人均耕地0.27畝,林地1042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0.42畝,其中:田61畝,地129.415畝,人均耕地0.2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0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雪梨、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5畝,其它面積188.71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85戶通自來水。有184戶通電,有18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戶數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1戶,分別占總數的18.37%和70.81%。
該村到玉屏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車7輛;拖拉機3輛,機車1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1畝,有效灌溉率為32.0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戶;已完成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2.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59萬元,占總收入的9.35%;畜牧業收入161.47萬元,占總收入的60.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04頭,肉牛5頭;林業收入0元,占總收入的0%;漁業收入4.73萬元,占總收入的1.9%;第二、三產業收入69.76萬元,占總收入的28.60%。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1人,占勞動力的11.64%,其中在省內務工4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2.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雪梨、茶葉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社區共有鄉村人口2324人,現有農戶185戶,其中男性333人,女性333人。其中農業人口666人,勞動力35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412人,其他民族25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25人,占總人口的3.7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6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3人,占總人口的4.95%。享受農村五保戶待遇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縣醫院。該村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玉屏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一中中學。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1人,其中小學生63人,中學生38人。
全村建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彝族:是居住屏邊縣最早的民族,稱朴拉。分布新華鄉菲租克一帶的自稱羞頗。白河鄉底西、灣塘鄉阿卡等村民委員會的彝族自稱朴頗。這幾處地區的彝族由於過去交通落後等歷史原因,至今仍然保留著其美麗的傳統民族服飾。彝族的主要節日活動有“火把節”、“跳掌”等。
苗族:源於貴州省、清代中期遷入屏邊,自稱蒙。主要分布於新現、白雲、和平、灣塘、新華等鄉。主要節日活動是正月間的“花山節”。在節日期間,舉行爬花桿、對歌、鬥牛等活動。使整個花山場人山人海,十分隆重。九十年代開始,屏邊的苗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將自己傳統的手工工藝服飾製作進行改良,巧妙地融進了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使這些美麗的苗族服飾遠銷省內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