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俄羅斯主義

俄羅斯民族的大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在民族關係上的反映。又稱大俄羅斯民族沙文主義、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大俄羅斯主義
Great-Russian chauvinism

概述

俄羅斯民族的大民族主義思想及其在民族關係上的反映。又稱大俄羅斯民族沙文主義、大俄羅斯沙文主義

歷史

在沙俄時代,沙皇政府竭力使俄羅斯民族享有特權,對其他民族進行歧視、壓迫和蹂躪,甚至挑撥民族關係,唆使民族間相互殘殺。所以,沙皇俄國是國內各民族的牢獄。大俄羅斯主義也適應沙俄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需要。沙俄羅曼諾夫王朝時期,俄國侵吞了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立陶宛、北高加索、外高加索、摩爾達維亞、波蘭、芬蘭以及中亞的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塔吉克等民族的廣大土地。沙俄政府的大俄羅斯主義急劇膨脹起來 ,鼓吹俄羅斯民族高人一等,被征服的非俄羅斯民族理應受它支配。大俄羅斯主義者對其他民族進行殘酷的剝削和掠奪 ,排斥他們的文化和語言,甚至武裝鎮壓那些要求民族自治的少數民族。十月革命後成立的蘇維埃政府於1917年11月16日頒布了《俄國各族人民權利宣言》。宣言提出廢除沙皇及其以後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堅持的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政策,代之以各民族人民開誠布公和自願聯盟的政策。宣言規定蘇維埃政權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自決權;廢除民族特權;民族自由發展。1924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增強了各民族的團結。但是,大俄羅斯主義的影響仍然存在。雖然蘇聯憲法規定實行蘇聯各民族全面發展和互相接近的政策,實際上是把俄羅斯民族作為主導民族,對其他民族進行強制俄羅斯化,否認各民族的特點。輕視各民族的權利,企圖撤銷民族共和國。俄羅斯聯邦長期沒有共產黨組織和最高蘇維埃,而是直屬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領導 ,實際上是把俄羅斯等同於蘇聯。在經濟方面,一些大企業也都集中建在蘇聯的歐洲地區,使得一些少數民族經濟畸形發展。這些都導致蘇聯民族矛盾的加深,成為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沙俄政府推行的壓迫非俄羅斯民族的政策。
自16世紀開始,沙俄政府就鼓吹民族優越論,認為俄羅斯民族高於一切,其他民族理應受它支配,並不斷地憑藉暴力,擴大俄羅斯的統治範圍,連續發動旨在奴役其他民族的戰爭。1883年沙俄教育大臣烏瓦洛夫在致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奏摺中提出了“專制、正教、民族”的原則,確立了大俄羅斯主義的基本內容。大俄羅斯主義者認為:“專制”是俄羅斯完整、鞏固、強大和尊嚴的基礎,沒有它,俄國就不能存在。俄羅斯是不能分割的整體,它的領土只能擴大,不能縮小,只能“統一”進來,不能分離出去。“民族”只是指大俄羅斯民族。俄羅斯民族是優秀民族,只有它才能在國家中享有統治的權利。“異民族”是“歷史廢物”,注定要成為統治者的對象。大俄羅斯主義者只能承認一個政權,即沙皇專制;一個宗教,即東正教;一個民族,即俄羅斯民族。一切異教徒、反專制分子和異民族都將遭到宗教、階級和民族的壓迫。在大俄羅斯主義者政策的指導和推行下,俄羅斯民族在整個國家政權中占絕統治地位,國家杜馬全部由俄羅斯人組成,一切法對沙皇專制的國家官吏全部被革除,沙皇和教會勢力相結合,對非俄羅斯民族進行血腥統治,並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語言,使俄國成為“各族人民的牢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大俄羅斯主義政策及被廢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